第三十章 全新的開始

字數:4449   加入書籤

A+A-


    在場的眾多研究員並不知道陳念的身份,也不知道他能做到什麽,但最早那批參與評估的專家、尤其是雷剛和陳果,卻能感受到陳念的潛力。
    在看到他舉起手的那一瞬間,雷剛立刻明白,這個已經給他帶來了巨大驚喜的少年,也許又有了更大的突破。
    “各位,先靜一靜。”
    “你們大家的意見我都已經聽到了,目前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兩種聲音。”
    “第一種,認為我們要務實、腳踏實地,先吃透一個方麵的內容。”
    “第二種,認為我們應該敢想敢幹,去挑戰一個能徹底改變現狀的目標。”
    “在我看來,這兩種建議都沒有錯,都是基於我們現在所麵臨的狀況做出的理性判斷。”
    “但是,從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第二種意見。”
    “為什麽?因為我們已經造出了ti-6al-4v鈦鋁合金材料。”
    “在兩周之前,這種輕質、堅韌、耐高溫的材料還是我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但是現在,我可以拍著胸脯告訴各位,在未來的短期內,我們可以實現這種材料的量產!”
    “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而做出這個突破的人----人們,他們告訴我,他們還能有更多的突破!”
    “其中,就包括單晶鎳鐵合金,alloyc阻燃鈦合金,陶瓷基複合tbc,以及樹脂基外涵道塗層。”
    “當然,一個項目的立項不應該基於什麽拍胸脯做出的保證,但是,我認為,我們至少應該嚐試一下,給他們一個機會,也給我們601所一個機會。”
    “這也許會造成一定的資源消耗,但這種消耗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對二十二號項目進行升級,擴大項目邊界,把造出飛機,當成我們的主要目標!”
    話音落下,會議室裏響起一片叫好聲。
    “好!就得有這樣的心氣!連想都不敢想,那還幹個屁啊!”
    “對啊!我們都窩窩囊囊多少年了,也該放開手腳做點事情了!”
    “說的是!他嗎的,就吹個風洞、造個模型有什麽意思?到頭來也就是給係統貢獻了點機時而已,要幹就往大了幹!”
    “不就是造發動機嗎?說的好像美國佬的發動機有多神一樣,原理大家都懂,大不了一個一個問題地解決過去嘛。”
    “我也是這麽想的,哪怕花個十年呢?十年名留青史,總比一兩年拿個全是水分的成果混職稱好!”
    .......
    當然,除了這些樂觀派,也有理智派對此表現出了疑慮。
    尤其是在雷剛宣布了項目預算之後。
    一期投入,兩億。
    全周期預計投入,五十億。
    什麽大手筆?
    敢情上麵就是奔著造飛機來的?
    但是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光靠手裏那點東西還不夠吧?
    難道是從哪個犄角旮旯的研究所裏,竄出來了一支超強的材料學團隊?
    或者是606所那邊有重大突破?
    又或者是潛伏在美國的那些地下工作者,突然有了什麽驚人的進展......
    可無論哪一種可能,想想都覺得有點不切實際。
    一片嘈雜的議論聲中,陸嚴開口問道:
    “雷總,這項目那麽大的手筆,我們到底有沒有把握?”
    “咱們不能就憑一腔熱血來搞研發吧?606所那邊是什麽意見?航發的問題他們能解決嗎?”
    “我們光說設計,要是最終發動機推不動飛機,那不就白玩了?”
    “現在ws-10進展很不順利,明年能不能過考核都是個問題,咱們不會是把希望寄托在這玩意兒上吧?”
    雷剛搖了搖頭,回答道:
    “渦扇15不是我們的目標方案,我們的目標是f119-pw-100。”
    “開什麽玩笑?”
    話音落下,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
    哪怕是最樂觀的趙穗,也愕然地看向雷剛,眼神中全是難以置信。
    f119發動機,當今世界上最強的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最大推力19.5噸,推重比11.5,淨重僅1300公斤。
    從六年前上機首飛開始,這台發動機的傳說始終流傳在世界各地的航發研究機構中。
    無數道目光緊緊盯著他,無數人嚐試著去破解它的奧秘,但其複雜的設計原理、超高的加工精度、以及獨一無二的製造材料,都讓眾多研究人員望而卻步。
    相比起來,研發時長已經超過10年的渦扇10在它的麵前就像是落後了一個時代的產物!
    畢竟,在計劃中,渦扇10的最大推力僅13噸,推重比也隻有7.8。
    雖然數字上看差異並不大,可換算成實際性能,卻連f119的一半都達不到。
    而這,已經是華夏航發工業最高水平的代表。
    在這種情況下,雷剛到底是哪裏來的信心,居然說目標是f119?
    陸嚴滿臉疑惑,他目光一瞬不瞬地看著雷剛,等待著他的回答。
    而雷剛則是清了清嗓子,展開了桌上那一張幾乎已經被他的汗水浸濕的文檔。
    他舉起文檔說道:
    “大家剛才也提到了,其實f119的設計原理並沒有什麽出奇的。”
    “真正阻礙我們把它‘造出來’的,是工藝,是材料。”
    “解決了這些問題,發動機的問題不說迎刃而解,至少難度也會往下降一大截。”
    “而現在,我手裏拿著的東西,就正好可以解決其中一個問題。”
    “渦扇葉片的問題。”
    渦扇葉片?
    陸嚴皺起了眉頭。
    這的確是航發中最重要的問題,也是難度最大的問題之一。
    它的難度高到俄羅斯都沒法解決,最後使用的是多轉子結構來彌補動力不足的缺點。
    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似乎真的就像雷剛說的一樣,航發的核心問題至少能減少一半。
    可是要怎麽解決?
    空心葉片?打孔葉片?tbc塗層?
    總不至於是葉片材料吧........這玩意兒的難度可不一般啊.......
    然而,就在他的腦子裏閃過這個想法的瞬間,雷剛的聲音也同時響起:
    “這是一份單晶鎳基耐高溫合金的工業製法手冊。”
    “我們已經請中物院材料所的專家試驗過,性能可靠。”
    會場一片寂靜,所有人都陷入了短暫的死機中。
    沒有人會懷疑這個突破的重大意義,他們隻是不知道應該要以什麽樣的態度去應對。
    雷剛環視一周,最終把視線落在了陳念的身上。
    隨後,他開口說道:
    “各位,從今天起,從二十二號項目開始,一個全新的時代,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