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蓋亞意識假說(二合一)

字數:8295   加入書籤

A+A-


    隨著“蘑菇怪人”掏出恐怖如斯的玻璃瓶,鳥類轟炸機們,不但沒有作鳥獸散,反倒飛的更高,叫的更凶。
    “嘎!嘎!”
    “哇哇!”
    如果能用吼叫殺人,張銘可能已經死了一百次。
    當然了,蛋畢竟隻是個蛋,並非真正孵化出來的小鳥,再加上張銘為了可持續發展,不會一次性全部掏完,總是會留上那麽幾枚在它們窩裏。
    所以“轟炸機們”徘徊個那麽一兩天,發現沒什麽效果,也就偃旗息鼓,乖乖回去繼續孵蛋了。
    .
    .
    “轟隆隆!”
    一道閃電從空中劃過,鉛灰色的雲層不知不覺間遮擋住太陽,冰冷的雨水從天而降,浸透了衣裳。
    近段時間氣候不怎麽好,晴天稀少,以陰雨天居多,但張銘的心情就像嚼了炫邁口香糖,完全停不下來,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幹勁。
    “又是一個豐收的好日子!”
    張銘心底裏猜測,屬於這片海島的雨季馬上就要到來了。
    他可不想頂著大雨出去尋找食物。
    加快腳步,趕回自己的鐵皮屋。
    小心翼翼地將背包中的鳥蛋取出,放進一個大號的旅行箱當中。
    “一,二,三……”
    箱子裏裝了一箱子的木屑,以及花花綠綠的鳥蛋!
    “三十五,三十六……”
    張銘享受著屬於自己的獨特快樂,臉上的笑意愈發濃鬱。
    即便他心中對有多少鳥蛋一清二楚,但又有誰能拒絕豐收的喜悅呢?
    “總共101枚!突破一百了!”
    食物儲備前所未有的充沛,除了蟹肉幹、椰子肉這兩種常規食物,又多了鳥蛋,食材進一步充沛。
    哦,再加上蘑菇,屬性的提升速度飆升!
    “一天吃三枚鳥蛋,能堅持一個多月了。”
    “一個月之後,指不定它們又能產出新的蛋……嗯,可持續發展,才是最好的。”
    緊接著他又產生了新苦惱,因為鳥蛋的種類實在有點多,除了海鷗外,還有海雀、白鷺、信天翁,還有一些不怎麽認識的海鳥。
    這些鳥蛋又帶來新的能力。
    新的超能力,又需要更多的屬性點激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啊!
    “超能力太多了,屬性點不夠用可怎麽辦?”
    躺在椅子上,張銘糾結地思考著。
    ……
    ……
    ……
    地球。
    “各位同誌,大家早上好。”
    “16號神秘區可能進入了雨季,對於張銘未來的生存,是一個重大考驗。”
    在新一天的早間會議上,李先鋒揉了揉太陽穴,點擊了幾下鼠標,將最新的海市蜃樓圖像傳送到大屏幕上。
    這場景灰蒙蒙的,下著綿綿細雨,看的不太清晰。
    眾多專家紛紛討論道:“我覺得短時間內問題不大,他儲備了足夠多的糧食以及充沛的柴火。這些我們都在廣播中,提醒過了。”
    “雨季最好還是不要出去淋雨,哪怕他體魄強大,萬一生病發燒了呢?”
    李先鋒搖了搖頭道:“不是問題大不大的問題,我們的小張同誌不僅活著,還在興致勃勃地掏鳥蛋。他通過什麽方式,恐嚇了島上的鳥類。”
    “他甚至在用樹葉在沙灘上鋪寫了一些文字。我們把他想象得太簡單了,有很多東西,已經不需要我們特地去提醒了。”
    截取其中一個畫麵,將其放大。
    其中沙灘上一行用葉子鋪蓋的文字是:“鹹鴨蛋。”
    啥意思?
    當然是要求他們,在廣播中播放鹹鴨蛋的製作方式!
    眾多專家默然無語,相顧無言,這家夥天天在孤島上大魚大肉的,現在還玩起生活來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在熱帶雨林度假!
    虧得他們絞盡腦汁,嘔心瀝血,生怕這家夥突然暴斃,頗有一種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感覺了。
    當然,海灘上還有另外兩行文字,引起了學者們的重視。
    “求教法拉第籠的原理與製作方式。”
    “有土著,速來!”
    這兩行文字的信息量有點大,搞得專家團隊們都有點懷疑人生了。
    “他要法拉第籠的製作原理幹什麽?難道害怕被閃電劈中?又或者,島上有噴射閃電的怪物?”李先鋒皺問道。
    法拉第籠,一種防護高壓電的裝置。
    其籠體與大地連通,當高壓電命中金屬籠子時,強電流會被引入地下,而躲在籠子裏的人類卻毫發無損。
    這一物理現象在電壓防護、直擊雷防護層麵的應用相當之多,甚至在魔術領域也會應用到。
    就譬如大衛·布萊恩穿著12.2千克重的金屬盔甲挑戰百萬伏特電擊,利用的便是這一原理。
    但張銘需要法拉第籠的具體原理做什麽?
    至於“有土著”這一行文字的信息量就更大了,專家團隊甚至沒辦法確定,這句話是真實可靠的,還是在炸胡。
    說實話,張銘這些天的舉動,有些鬼鬼祟祟,海市蜃樓沒辦法跟蹤。
    眾人有些擔心他的精神狀態,特地延長了廣播時間,從原先的半個小時,延長到現在的一個小時。
    荒野求生的知識,翻來覆去說了好多遍,讓他在原地等待,學習德爺修建避難所,別像貝爺那樣跑來跑去的。
    但是……沒用啊!
    沉默片刻,李先鋒清了清嗓子,有些無奈地說道:“他想要法拉第籠的知識,盡可能滿足他,通過衛星廣播發送過去。”
    “至於土著之類的消息,並非沒有可能,但我們這邊……實在愛莫能助啊!”
    “就算那島上真的有土著文明,咱又能咋辦嘛。他人在哪裏,我們都搞不清楚……”
    .
    關於神秘區中可能存在智慧文明的相關事宜,大家私底下討論了很多次。
    人造衛星的驚鴻一瞥,勾勒出一個廣闊無邊,深邃浩瀚的平行世界。
    神秘區的麵積,比地球大了很多很多。
    甚至,有可能是地球的千倍、萬倍!
    量變帶來質變,如此巨大的海洋麵積,誕生另外的智慧文明,也沒什麽好稀奇的。
    “張銘要的信息,整理一下,下午發送過去。”李先鋒又道:“各位同誌,接下來還得討論兩件事。”
    “第一是關於神秘區中,幸存者的營救方案。這也是當代,為數不多的國際合作了。”
    “葛院士,你簡單介紹一下近些天分析到的衛星數據。”
    前幾天發送的人造衛星,雖然隻工作了十幾秒的時間,但就是短時間得到的電波數據,已然能夠分析出一些基本內容了。
    頭發花白的葛院士拿著一疊厚厚的資料,臉上的兩個黑眼圈,有些疲憊地說道:“第一個結論,衛星接收到了國際合作者們發送的長波通訊。意味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這四大神秘區,本質上是相連的,是同一個世界。”
    “我們可以認為,神秘區是一個龐大浩瀚的平行世界。”
    “我們當前生活的地球,通過某一未知的形式‘鑲嵌’進了這一龐大的平行世界當中。”
    “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實是進入神秘區的入口。”
    一位年輕的博士舉手示意道:“您的意思是,我們所處的地球,正在變成神秘區的一部分?”
    “沒錯,你們也知道的,進入神秘區後很容易迷失方向,如果不通過繩索進行內外聯係,哪怕近在咫尺,也難以發現地球的方位。”
    葛院士淡淡地開口道:“這是一種特殊的空間現象,以我們當前的科技體係,暫時無法理解這種空間現象。”
    “如果用一些唯心的說法解釋:地球正在刻意地避免被神秘區同化的命運。它在隱藏自身,以規避神秘區中的風險。”
    “就像西方人說的那樣,上帝庇護著人類,否則世界末日早就發生了。”
    “當然,我們並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我們更認同,有一個蓋亞意識一樣的存在,在這場大災難中給了我們一點小小的幫助。”
    蓋亞意識!
    李先鋒不由得挺直了腰板。
    蓋亞假說的提出,是當前超自然學科的一大研究熱點。
    該假說認為,海市蜃樓的出現,是地球“蓋亞意識”的本能性自救行為。
    就好比人體生病了,會自發地激活免疫係統;現在地球有被神秘區“吞噬”的可能,會產生強烈的自救傾向。
    該假說進一步推斷,各大地區災難的爆發,是人類群體意識的共鳴。
    “蓋亞意識”作為地球的群體意識,與世界萬物相勾連,小到真菌細菌孢子,大到森林草原湖泊大海。
    但不可否認,其中最大的變量,其實是人類。
    當海市蜃樓中某一團體被團滅時,全人類群體會自發地出現“該種族不適合在末日中生存”這一觀點。
    這種觀點如此強烈,強烈到產生了群體共鳴,從而影響到“蓋亞意識”,讓該地區產生巨大災難。
    也就是,是人類自發的群體意識,讓蓋亞摧毀了該國家,而不是所謂“上帝的懲罰”。
    這個假說其實蠻玄學的,一些證據依然有待收集,信之者與不信者的爭執也頗多。
    但不管怎麽樣,也算是給出了一個邏輯勉強完整的說法了。
    所謂“科學”就是如此,它並不排斥未知現象的出現,也不是刻板的框框條條。當出現未知現象時,科學家們反倒會嚐試著建立更加完善的體係,將未知現象納入其中,進行解釋。
    東拉西扯了半天,葛院士發現扯得有點遠了,輕輕咳嗽一聲,重新拉回話題:“讓我們把時間推回到一個月多前,當初全球地震的爆發,本質上是地球‘鑲嵌’進入神秘區後,引發的全球震蕩。”
    “在地球位麵與神秘區的交界線上,空間產生大幅度的位移,故而那些不幸者們,可能誤打誤撞地被‘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去了。”
    “這種遠距離空間位移,隻有在那一瞬間才發生,我們現在進入神秘區,已經不會產生這種空間位移現象了。”
    李先鋒微微點頭。
    葛院士繼續道:“在基於以上假說的基礎上,我國在先前發射的人造衛星,監聽到了兩個電磁波信號。”
    “第一是1號海市蜃樓的大型郵輪,那艘承載了3000名乘客的船隻,大約在西南方向,1.2萬公裏處。信號源很簡單,用無線電發送的的sos。”
    “第二是北冰洋團隊,在東北方向,距離1.7萬公裏。信號源很簡單,用無線電發送的的mayday。”
    “以上兩個數據並不算完全準確,至少需要2顆衛星才能夠更加準確的定位。不過,總體可信度,還是較高的。”
    這個消息實在是令人振奮不已,進入決賽圈的三支隊伍,居然被一顆衛星尋找到了兩支!
    其中確實有一部分國民,是大夏國人!
    隻要知道這兩隻團隊的大概方位,便有援救的可能!
    房間內產生了一片“嗡嗡”的討論聲。
    “他們那些輪船上的能源儲備,足夠跨越1萬多公裏嗎?”
    “沒有可能,他們現在能源緊缺,食物也不多了。所以我們得派遣軍艦,飛機,去接應他們。”
    “所以說,這是為數不多的國際聯合工作。”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營救國際隊伍,可不是大發聖母心。
    一方麵,確實是為了減少地理災難的發生。
    另一方麵,能夠營造一個更加寬鬆的外交環境,是一種外交籌碼。
    由於生存環境的急劇惡劣,戰爭的陰雲籠罩在人類文明的頭頂。
    有部分地區,已經在打仗了。
    地球再也養不活這麽多的人口,誰去死,誰能活下來?誰和誰是朋友,誰與誰是敵人?
    這些問題,必須要想清楚。
    暗潮洶湧的世界,螺旋下降的人類文明,每個國家都在大幅擴軍,昨天永遠比今天更好,明天永遠比今天更糟糕。就算是大國,也得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以避免群狼圍獵的可能。
    李先鋒甚至有些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工業能力強勁的大國,從事的工作又相對偏向於學術,稍稍遠離那蠅營狗苟、勾心鬥角的政治。
    有很多事情,實在是令人心力交瘁。
    等眾人討論完畢,李先鋒再一次開口道:“各位,除了援救幸存者之外,還有第二項工作,我們需要在太平洋與神秘區的交界線附近,部署一個大型的科研基地。”
    “關於超能力者的培訓計劃與研究計劃,將在一個月內正式開啟!”
    進入神秘區的人類,大約十分之一激活了超能力,這個數字讓上層很是心動!
    這成本可比吃怪物肉,低廉太多了,地球上的變異生物依然是稀少的。
    即便大多數的能力,都是肉體能力,但又有誰會拒絕更優秀的身體素質,更多的人才呢,甚至……更高的壽命呢?
    ……
    ……
    (ps:今日二合一哦,先填一個小坑,就不再分章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