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三章 多嘴

字數:5666   加入書籤

A+A-




    “孔太常小女兒自盡了?”四皇子驚問道,“什麽時候的事情?”
    “聽說昨晚自縊的,今天天剛亮的時候才發現。”
    “在菩提庵自縊的。”
    “真的是自縊,不是他殺嗎?”
    “皇上不是取消她和代王殿下的婚約了麽,她怎麽還自縊?”
    “具體情況不清楚,但是好像真的不是被他人殺的。”
    “你們不知道麽,自從她偷偷出家一事被發現,她的名聲就毀了。”
    “前段時日,代王殿下為他們一家求情,這讓她的名聲更臭了。”
    “大家都在罵她不知好歹,換做是我,我也受不了。”
    “她原本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因為這件事情,名聲掃地,自縊很正常。”
    “聽說他們一家人被關入大牢的時候,她就想自盡,但是那個時候她肯定不敢自盡。”
    “我估計她是等這件事情的風頭過去了才自縊的。”
    “覺得自己無顏活在這世上吧。”
    “唉,可惜啊。”
    “當初老老實實地接受這門婚約有什麽不好。”
    “一代佳人就這香消玉殞,真的是可惜啊。”
    四皇子聽了一會兒同僚們的議論,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太常丞和少府丞坐在四皇子的對麵,一邊謄抄史料,一邊討論孔太常小女兒自縊一事。
    “殿下,你覺得孔太常小女兒是真的自縊嗎?”太常丞問道。
    四皇子直覺覺得孔太常小女兒不是自縊,但是這隻是他的感覺。
    “不好說。”
    少府丞卻跟他哥哥有不一樣的觀點:“我覺得孔太常小女兒自縊並不奇怪,畢竟名聲毀了,名聲對女兒家真的是太重要了。”
    “她已經出家了,還在乎什麽名聲。”太常丞心裏有一個猜想,但是在這裏不敢說。“肯定不是自縊。”
    四皇子說道:“是不是真的自縊,仵作應該能驗的出來。”
    孔太常得知小女兒自縊一事,帶著妻子和兒子前往菩提庵,沒有來參加今日的早朝。
    早朝上,大臣們並沒有向周武帝上奏此事,畢竟事情具體如何,他們也不清楚。
    今日早朝上主要討論各地的春耕情況。
    每年春耕的時候,各地的衙門都必須上朝廷匯報他們當地的春耕情況,比如說耕地的情況、秧苗的情況、耕牛的情況等。
    春耕關乎著今年的糧食收成,周武帝非常重視。
    從各地衙門匯報上來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地方的春耕進行的很順利,隻有少數地方的春耕的情況不太好。
    這些少數地方是因為缺水。這些地方從去年九月份開始,幾乎沒有怎麽下過雨,直到現在也沒有下一滴雨。如果再不下雨,這些地方的春耕怕是要完。
    春耕能不能順利進行得看老天爺。
    老天爺要是不下雨,當地官員也沒有辦法。
    好在去年這些地方的收成還可以。如果今年因為幹旱,不能順利進行春耕,到時他們也有糧食吃。
    討論完各地的春耕情況,周武帝就讓孫奎宣布退朝。
    一下朝,周武帝就讓代王和大理寺少卿一同前往菩提庵,仔細調查孔太常小女兒自縊一事。
    周武帝交代完這件事情,便跟何相討論揚州的事情。
    昨晚,周武帝收到劉太師的密信。他在信中寫道,一切按照計劃進行。
    周武帝主要跟何相討論,接下來派誰去揚州任職。
    這次,周武帝是要把揚州官場徹底肅清。從劉太師匯報的情況來看,揚州官場能留下來繼續任用的官員就幾個。
    揚州的地理位置重要,這次重新安排官員必須要慎重。
    去揚州任職的新官員,不能全部從京城調。如果全部從京城調任,京城的官員要減少一半。
    何相的意思是從各地調一些官員去揚州。
    各地缺少的官員,可以從推薦的人員中挑選,也可以從太學裏挑選一些優秀學子前去任職。或者可以從當地的書院挑選優秀的學子任職。
    商議完調去揚州任職的官員,何相便告辭離開禦書院,回到蘭淵閣做事。
    周武帝歎道:“缺賢才啊。”
    這十幾年來,大周各地都辦了書院。這些書院不設門檻,隻要有才就能進去讀書。雖然培養了不少優秀的學子,但是這些優秀的學子隻有一半的人才能做官。所以,朝廷一直缺賢才。
    周武帝一直覺得這樣的推薦並不是很好的辦法,但是他也想不出好的辦法,隻能繼續沿用這個推薦辦法。
    “皇上,如今讀書人越來越多,賢才也會越來越多的。”
    “希望吧。”
    在培養人才這方麵,朝廷真是下了不少功夫。別的不說,就是每年補貼各大書院就補貼了不少錢。補貼書院這些錢是為了幫助那些家境貧寒的學子。
    孫奎看了看周武帝,一時間不知道該不該開口提醒。
    周武帝見孫奎欲言又止地看著他,輕挑了下眉頭說道:“有話就說。”
    孫奎遲疑了下,還是決定開口提醒周武帝。
    “皇上,今日是八皇子的生辰。”
    周武帝還以為是什麽事情,沒想到卻是這事。他神色淡淡地說道:“跟往常一樣。”
    “是,皇上。”
    “以後這種事情不用特意向朕稟告。”周武帝語氣淡漠地說道,“你按照規矩辦就是。”
    聽出周武帝語氣裏的不悅,孫奎忙請罪道:“奴婢該死!”
    周武帝揮了揮手,示意孫奎退下去。
    孫奎恭敬地退了出去。
    孫豆豆見他師父臉色有些蒼白地退了出來,忙上前關心地問道:“師父,您怎麽了,被皇上訓斥了?”
    孫奎從袖子裏拿出巾帕,擦了擦額頭上和臉上的冷汗。
    “我就不該多嘴。”說完,抬手輕輕地扇了自己一巴掌。
    孫豆豆被他師父這副模樣嚇到了,忙問道:“師父,您多嘴什麽呢?”
    “今日不是八皇子的生辰麽,我剛才多嘴提醒了皇上,沒想到惹皇上不快了。”孫奎一想到方才皇上冷漠不悅的語氣,心頭就發寒。“我想著八皇子之前為了救太子殿下深受重傷,八皇子生辰,皇上或許會多賞賜些東西給八皇子,沒想到……”
    “師父,您又不是不知道皇上不喜歡八皇子,您幹嗎多這一句嘴。”
    “還不是因為八皇子之前救了太子殿下麽。”孫奎壓低聲音說道,“沒想到皇上並沒有因為這事對八皇子……是我多事了。”
    “師父,您以後還是不要在皇上麵前提八皇子的事情。”
    “不提了,再也不提了。”孫奎後悔自己剛才的多嘴,“你按照往年的規矩,隨便給八皇子挑選一件禮物,然後送到興德宮去。”
    “好嘞,我現在就去挑。”
    孫豆豆的動作很快,沒一會兒就挑好禮物。
    “師父,您看著這禮物怎麽樣?”
    孫奎看了下,“這不是皇上之前用壞的硯台嗎?”這塊硯台是進貢的硯台,但是前段時日因為不小心摔在地上,摔壞了一個角,孫奎就把這塊硯台收了起來。
    “對啊,這不正好送給八皇子做禮物麽。”孫豆豆笑著說,“皇上用過的硯台賞賜給八皇子,八皇子應該會很高興。”
    “行吧,那你送去吧。”雖然摔壞了一個角,但是無傷大雅。
    孫豆豆拿著這塊壞了一角的硯台前往興德宮。
    雖然八皇子不被皇上喜歡,但是孫豆豆每次見到八皇子都會規規矩矩的行禮,從來沒有表現出半點輕慢。
    孫豆豆先恭恭敬敬地給八荒子女行了個禮,旋即恭祝八皇子生辰快樂,接著送上禮物,說這塊硯台是皇上常用的。
    八皇子說等他傷養好了,他親自去向周武帝道謝。他又跟孫豆豆道了一聲謝。
    餘海接過錦盒,接著送孫豆豆出門,並送給他一個錢袋。
    孫豆豆也不客氣,大方的收下錢袋。
    餘海回到屋子裏,見八皇子打開了錦盒,是一塊硯台。
    “放在書桌上吧。”
    “是,殿下。”餘海接過硯台的時候,才發現硯台的一個角壞了,驚詫道,“怎麽是壞的?”
    其實,並不是壞的,隻是硯台最上麵的一角摔破損了,並不影響使用。孫奎覺得這硯台破損了一個角,再給周武帝用就不合適。
    “也沒有壞。”八皇子一臉平靜地說道,“還能用。”
    “這……”雖然能用,但還是壞了一個角。皇上再不喜歡殿下,也沒必要送一塊壞了的硯台給殿下吧。
    “這是父皇常用的硯台,破損了一個角沒有什麽。”
    見八皇子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模樣,餘海很是心疼,替他家殿下委屈。
    “殿下……”
    八皇子打斷餘海的話說:“我覺得很好,放在我書桌上去。”
    餘海不敢再說什麽,依言把硯台放在八皇子的書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