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朱肅賑災

字數:4218   加入書籤

A+A-




    麵對朱肅不切實際的說法,魏觀急聲道:“殿下不可!”
    “此時調撥糧草,喂飽災民容易。”
    “可府中所儲備糧草,本就隻有那麽多。須知細水方能長流,殿下若真行下此舉,與竭澤而漁何異?”
    “況且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現在先以濃粥施之,以後糧草不足再換成稀粥……百姓們如何能夠心甘?那時若有居心不良者登高一呼,城中必定發生暴動!”
    何必等到那時?本來眼神空洞的災民隊伍,隨著朱肅那聲擲地有聲的命令,此時已經開始略略喧嘩起來。等魏觀那一聲反對傳出,災民們更是躁動起來,本來該頗為感激魏觀、茹太素兩名官員的災民,此時竟有人對魏觀怒目而視了起來。
    “魏知府不是說,城中的糧草其實盡夠的嗎?”麵對麵色焦急的魏觀,朱肅卻仍舊不為所動。
    “那便行了。既然糧草豐沛,百姓們為何就不能放開肚子吃?”
    “吃的飽了,才能做事,才能對抗這天災。”
    “若是連果腹都不能,終日隻能在那窩棚茅舍之中忍饑挨餓聽天由命,到時候會死多少人?”
    “這……城中糧草是夠,可卻不在我等手中啊!”老知府急的竟然有些跳腳。“殿下不知道要從那些人嘴裏摳食有多難!茹禦史拋卻官聲不要,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也隻籌來了堪堪夠使的糧食……”
    “茹太素是茹太素,本王是本王。那些富戶,莫非還敢跟本王對著幹不成?”朱肅依舊很有信心。
    “況且……”他朝魏觀身後努努嘴。
    “本王話已經說出去了,若是今日沒有立筷不倒的粥,這些百姓,隻怕今日便要怨聲載道,明日就要衝擊你的知府行轅了。”
    “為此時民心計,魏大人也該從善如流不是嗎?”
    魏觀回頭一看,果見身後災民,有許多人正對自己怒目而視,心下一凜,自己行轅是不是被衝擊倒是無所謂,五殿下這位皇子如今可正處於災民之中,若是有個好歹,他這個蘇州知府的小身板卻是萬萬承受不起的。
    猶豫再三之下,隻能一跺腳,讓差役們去府庫調撥糧草。
    “喔喔!!”
    災民們一傳十,十傳百,聽聞今日能頓吃飽飯,竟然一個個盡都歡呼了起來。
    朱肅看著這些人麵上終於有了光彩,默默點點頭:這才叫有了人氣。
    先前那般,雖也是活著,卻是如行屍走肉一般。
    那樣的精氣神,怎麽能夠堪用?
    “殿下,唉,殿下!”見災民各個興奮,魏觀終究不好再說什麽。隻湊近了朱肅,低聲埋怨道:
    “殿下此舉武斷了啊!非是老臣不願讓百姓們吃飽飯……”
    “實在是殿下不當家,不知柴米之貴啊!”
    “而且殿下可莫忘了太湖水匪……當日,正是那群水匪混入了這些災民之中,鼓動災民衝擊府縣諸倉。”
    “若是災民們吃飽喝足有了氣力,又如何能甘心隻蝸居在這城中一角?”
    “殿下這決斷……是要,是要生大亂子的啊!”
    魏觀捶胸頓足,抱怨不已。方才還覺得這位五殿下對自己還算禮遇,自己的意見想來能夠聽進去一二。
    卻不想還沒過多久,這位五殿下一張口,就給蘇州府的賑災局麵戳了一個大口子!
    關鍵是,還是未經商量,直接在這災民之中大聲說出。
    變相以民意裹挾了自己這個知府不得不同意!
    果然,這知府老魏也不單純的隻是一個老好人,不讓災民們吃飽,果然也有擔心災民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被張士誠餘孽利用的因素在。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這些難民,蘇州府果然並不隻單純心存善意的安置。將他們安置在城內,恐怕也有就近掌控,怕他們再度為逆賊所用的原因在。
    “魏知府,呃,不必憂慮……”見這老魏急的跳腳,朱肅撓了撓頭。
    “你所擔心的,無非是蘇州府庫的糧食不夠吃。”
    “放心吧,莫忘了,蘇州最大的商人沈氏,就是本王的麾下。”
    “本王還能拿捏不了這城中囤積居奇的商賈富戶?”
    “況且,你所說,擔憂災民飽食生事,本王也想好了法子。”朱肅找了個杌子坐了下來,對他說道。
    “蘇州府如今,不是正缺勞力麽?”
    “為何空讓這些災民在此袖手,卻沒有想著好好利用起來?”
    “這幾萬號人若能動起來,何愁什麽太湖水患、昆山水患不能治理?”
    “魏知府,你可曾聽說過,‘以工代賑’?”
    朱肅麵帶自信,拋出了這分量十足的四個字。
    “以工……代賑?”魏觀一愣,眼中光芒一閃。
    但思考一番之後,又是搖頭:
    “以工代賑,乃古時便有的賑災良方。老臣豈能不知?”
    “隻是殿下可知,為何曆朝曆代皆知道有此良方,卻總是棄之不用?”
    “呃……以工代賑,古時候就有了嗎?”本來滿臉自信的朱肅傻眼了。
    “那可不,古時便有如此良方,卻不能大行於世,原因無他。”
    “實在是此法所需要耗費的錢糧,實在太過高昂了啊!”
    “災年本就萬物緊缺,偏偏以工代賑,所耗錢糧,更是平日所需之數倍!”
    “唉!我蘇州府衙,哪裏去籌集這麽多的錢糧!”魏觀搖頭歎氣,頗有些心灰意懶。
    “耗費錢糧很多麽?”朱肅有些尷尬的撓了撓頭。
    他原先以為,以工代賑是後世才有的賑災良法。在前世所看的諸多穿越之中,身為穿越者的主角一說出“以工代賑”四字,往往就能立馬博得一片驚歎,讓無數朝堂大佬,皇帝王公驚呼‘世間竟有如此大才’不已。
    實是主角混在朝堂上裝逼唬人的無上利器之一。
    可魏觀,卻說以工代賑自古就有,而且沒有可行性?
    疑惑的眼神看向姚廣孝,姚廣孝當即微微躬身,為朱肅解答道:
    “殿下,魏知府所言不錯。”
    “《晏子春秋》中有載,齊景公之時,晏子便曾行‘以工代賑’之法。成效頗豐。”
    “隻是此法所耗錢糧,確實甚巨。遍數曆朝,唯有其富裕如宋者,方曾多次行過以工代賑之法。”
    “即便如此,宋時所行,其實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以工代賑’,而是以災民編之成軍,始有‘冗兵’之患。”
    “出力勞作者平日所食,本就比一般耗糧更多,若欲讓災民以工代賑,便需有遠超常時的糧草,更要調撥人手,管理災民行動,安置災民住處,以安其身心。”
    “乃至撫育老弱、診治疾病、燒埋死者。樁樁件件,相當於一力承包數萬脫產百姓在此期間內生老病死之事。”
    “所耗之巨。這數萬災民,確實不是一府之力所能承擔的起的。”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