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論如何東吞倭國

字數:3660   加入書籤

A+A-


    「您莫被隋煬帝的失敗給嚇唬住了。」朱肅搖了搖手指。
    「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失利緣由為何,其中錯綜複雜,暫且不說。反正肯定不是那高句麗軍力強盛之故。彼彈丸小國,如何能當得我中原大國雷霆一擊?」
    「況且現在,我大明比之那時的大隋,更多了一件犀利無比、無堅不摧的利器……」
    「哦?」老朱來了興趣。「是何利器?」
    隻見朱肅伸出大拇指,指了指自己的胸膛。「那便是,我!」
    「你?」本來嚴肅的氛圍被朱肅這麽一弄,老朱險些被逗樂了。「這麽說,咱的老五還是一個能攻城滅國的名將了?」
    「怎麽,你是能一騎當千,飛進高麗王宮擰了那高麗王的首級。還是能召喚雷霆,直接把那高麗王宮直接夷為平地?」
    「我又不是什麽妖孽……」朱肅哭笑不得。「我的意思是,我熟知曆史,能先知先覺啊,爹你忘了?」
    「先知先覺?」老朱歪了歪頭,突然想到什麽。「你是說,你也知道這些國家的曆史?」
    「大致知道。」朱肅點點頭。「肯定沒有我大明曆史這麽詳細。」
    「而且,此時此刻,正是讓我大明取這三個國家建藩的最佳良機!」
    「天予不取,必遭其咎啊!」
    「哦?」這老朱可就沒法無視了。他直了直身子。「詳細對咱說說!」
    「這怎麽就能算個‘天予,了?」
    「因為如今大明周邊的這三個國家,非常巧合的,齊齊處於鼎革之時!」朱肅道。
    「鼎革?」老朱精神一振。
    若是這三個國家都處於鼎革之時,那確實都有很大的可能性能取而代之!
    須知天下諸國諸朝代,唯漢唐這兩個異數以強而亡,而其餘皆以弱亡。凡國家鼎革時期,內亂必繁,攻伐不斷,國力必衰。最容易給外敵以可趁之機。
    不是所有國家都如同漢末三國的那些諸侯一樣恐怖,僅憑一州一鎮之地,就能夠威懾的周邊異族不敢寸進的。
    「先說這倭國。」朱肅道。「如今這倭國,正巧處於南北分裂時期。武家足利尊氏廢除了他們的天皇,擁立了一位傀儡光明天皇。並讓光明天皇冊封自己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幕府政權。」
    「而那位被廢掉的天皇,帶著象征天皇權力的神器躲到了南邊,組織力量反抗足利尊氏的統治,意圖奪回自己的皇位。這就是倭國的南北朝之爭。」
    「而現在,這場應該會持續五十餘年的戰爭,現在才剛剛開始。」
    「什麽武家、幕府……」老朱深皺著眉頭。「也就是說,他們的皇帝被權臣趕走了,現在的皇帝南遷弄了個小朝廷,準備收複失地,對吧?」
    「對。」朱肅點頭,老朱總結的,倒還挺形象的。
    「就這麽一點大的破地方,也好意思學咱們華夏叫什麽南北朝……」老朱看著地圖上還不如大明一個省大的日本,話語中無比嫌棄。「弄個幾萬人的軍隊都費勁……」
    ….
    「呃……」朱肅無語。老朱這話,說的還是沒毛病。後世日本最強大名今川義元,組織了兩萬五千人上洛,諸多其他大名們就被這人數嚇得瑟瑟發抖,連連驚呼不可戰勝。今川義元眼看就要結束戰國時代,創立倭國曆史上的不世偉業了。
    結果,被毛頭小子織田信長以數千人雨夜偷襲,這位日本戰國最強大的大名,連頭都給人家直接割去了。
    這種如同在惡搞一般的戰鬥,在如今的大明諸將眼裏,確實就和村裏鄉間的村鬥、械鬥沒啥區別……
    「總之。」朱肅試圖挽回話題。「這南朝皇帝,在曆史上是處於劣勢的。
    若是我大明能在其中攪和一番,再以內間打入其中,挑唆這位失勢的皇帝向我們大明請援……」
    「那時候,我大明軍隊不就能名正言順的,介入到此國的爭鬥之中了嗎?」
    「到時候再稍加運作,略施小計……」
    話說到這裏,老朱已經是明白了。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倭國要我大明當援軍,需不需要給城池當駐地?需不需要供給糧草?
    駐地給了,大可以賴著不走。莫非他還能搶回去?
    打下來的城市,我大明替你管著不過分吧?順便你們皇帝的安危我們大明也要考慮,派一衛將士護衛也是應有之義,無須感謝。
    大義握在手上,好處也不能丟,再有整個大明朝廷做後盾……
    想輸都難!
    到了最後,這所謂天皇要是一不小心落水了,絕嗣了。我大明派一個朱家貴胄君臨你們這蠻夷之地,教授你們中原王化,那是我大明不忍視汝等小國水深火熱,皇帝陛下才忍痛割舍愛子……
    「哈哈哈哈,好!好!」老朱可不會和朱肅講什麽光明正大,以德服人。他反而拍著朱肅的肩膀大聲稱讚:「好俊的手段!不愧是咱朱重八的兒子!」
    朱肅被他拍的一陣疼痛,不動聲色的矮了矮身。
    「如此以來,造海船一事,更要刻不容緩了。」老朱收起笑臉,思慮道。「看來,大明的刀兵隻能暫時入鞘。還不能徹底收起。」
    「唔……還是得先收雲南。攘外必先安內。要是這雲南鬧將起來,咱也不安心,且雲南多巨木,要造船更要取此地方。唔……造海船的靡費……」
    「靡費的話無須擔心。」朱肅開口笑道。「便是拿不下倭國的金山銀礦,光是以海船行商,也絕對能回本。且,要取得神種,更是需要海船不可!」
    「不錯。海船……不可延誤。」老朱點了點頭。此前他隻是抱著萬一的心態弄的海事司,但信任朱肅以後,對朱肅所說的神種亦更多了幾分期待。
    且,他特地著翰林們找來了宋時海上貿易的記錄,若是大明的海上貿易能有宋時一半繁華,那大明造船的投入也盡可回本了。
    更別提如今還想著征倭。既然如此,那就非造不可。
    「你繼續說,另外兩個國家怎麽了。」老朱思考完畢,問朱肅道。朱肅笑了一笑,指了指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高麗。
    「再說此國,此國最是仰慕我中原文化,前些日子,使團更是剛剛離開京城。其國人文,大臣們想必比我懂得多得多。」
    「不過,此國內部如今,也埋藏著一個即將引爆的、讓其王公大臣們都措手不及的大患!」
    引火鬆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