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萬物平等
字數:3432 加入書籤
“不用,如果你皇兄想要和我講講道理,我可以去一趟中京城。”師父清風道長剛去過中京城,王動希望自己有機會能追尋著師父的蹤跡前行,這會讓他有一種清風道長就在身邊陪伴的感覺。
羅星雪冷臉道。“好大的膽子,你認為就憑自己修行過幾天,就能見我皇兄?你太瞧得起自己,又太瞧不起天授人權的皇兄。皇兄貴為一國國君,虞國最為尊貴的人豈是你一介草民想見就能見地。”
“我認為萬物生靈一律平等,你、我、你皇兄都是這世間一生靈,不應有高低貴賤之分。”
“萬物平等?不要癡心妄想了,萬物平等你捫心自問自己做到了沒有······”
王動。“······”
羅星雪指著丁縣令等人的屍體。“你自認為修行了幾年,有了淩駕眾人頭上的能力,不管不問打殺死他們的時候,想過萬物平等?你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別人去做,這就是你所謂的萬物平等。
再說,就算你做到了,你憑什麽要求別人去做。
就如你我都修行,為了更高的修為,你隻能拚命的苦修,我卻可以服用珍貴的增元丹輕輕鬆鬆的修行。就因為你的先輩沒努力,沒給你創造下好的基礎。而我的先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虞國,可以輕易的得到珍貴的增元丹。
你說,為什麽要萬物平等,就因為你一句話嗎?”
王動沉默了,不得不說,羅星雪說的這些雖然有些胡攪蠻纏,隻是這其中有些不是道理的道理,就像當初王動忽悠程扶搖的那兩枚沙棠木葉。
歪理是邪說還是道理?不能一概把它拋棄置之不理,而是需要梳理,讓其中的邪說與真理剝離。
有了懷疑與不解,王動需要時間,需要一件件的經曆去深刻的理解,才能讓他對萬物生靈一律平等的認識更加的深刻。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他隻是認為自己認知的萬物平等的道理是正確的,至於怎麽正確他卻沒有深思過。
“羅姑娘,你說的這些,我不認為全部正確。但我暫時說不出你哪裏錯,我要再想想,再看看,到時我會給羅姑娘你一個準確的答案。”
“嗬嗬······你認為本公主想聽的無知妄說?”
是啊!道理不是講給一個人聽的,道理應該講給整個世界聽。
看到王動不卑不亢的對待當朝公主殿下,李會長現在已經心安了不少,雖然兩人的談話相對於現場的情況有些跑題。但是李會長已然確定,王動不會因為皇權的欺壓,而把他出賣。
李會長顯然不會想到,王動與羅星雪看似在閑聊打機鋒,實則兩人實際上就是在戰鬥。這樣的文鬥,看似不會讓敵人受多大的傷害,隻是嘴皮子上落了下風,最多就是臉麵上掛不住而已。
錯,大錯特錯。視文鬥是少兒遊戲是錯誤地。
實際上文鬥失敗的一方,當時看似沒受傷害,其實他所受的傷害體現在以後的修行上。
修真界的修真者別看他們手段通天,可以排山倒海,可以呼風喚雨,可是他們的修行是逆天而行,修真者是不容於天道的。
但是修真者找到了天道的破綻,找尋著天道的脈絡,把天道的威力竊為自有。
修真者把這個偷竊天道的行為,稱之為修行。
因此修真者必須是心堅誌強之輩,他們不能對自己心有懷疑。因為他們是竊天道而為,自己內心不堅定,就是在懷疑天道。
你既然懷疑天道,當然就很難與天道切合同頻,無法切合同頻,當然就無法竊取借力天道的威力。
修真者之間的文鬥,就是敵我分別往對方的心裏釘釘子,讓敵方對自己的理解產生懷疑。當場這顆釘入敵對方心裏的釘子,也許沒有一點的顯現。
但是當被釘釘子的這個理念,要被修真者拿來切合天道時,如果修真者無法拔掉心中的這顆釘子,他就永遠無法去與天道切合。
因此,文鬥可能毀壞一個修真者的一身修為。
王動輕飄飄的阻擋了羅星雪刺向李會長的那一劍,雖說這一劍羅星雪也沒盡全力,但仍舊讓從小就處於強烈競爭環境裏的羅星雪認識到,要是真動起手來,雙方勝負輸贏還真不一定。
羅星雪先選擇了文鬥,很明顯,王動輸了半截。
隻是令羅星雪沒想到的是,別看王動麵容年輕,他的內心卻很強大,明明對自己奉行的道理有了質疑,卻倔強的堅持。
此時的羅星雪與王動進行了短暫的文鬥後,心中對王動、李會長等人藐視皇權的舉動,所產生的怒火平息了許多。
更何況羅星雪不是魯莽的人,其實一個真正的修真者又能是魯莽的人,魯莽的人都被篩選在了修行的最開始。
羅星雪心中暗自權衡過後,認為自己與師兄聯手對戰王動,結果當然是贏多輸少,隻是怕會付出些什麽。
打鬥嘛!總是會有不確定性。
羅星雪打算選擇戰術性撤退,氣消了,平時聰明的智商重新回歸了她的大腦,羅星雪已經回過味來了,閔縣的這些刁民造反,她隻要去府城說一聲,府城裏知府肯定會立馬發兵平亂。
這不比她一個人,哪怕加上師兄張晗,她兩人就算有能力把現場所有的逆賊都斬殺幹淨。她們兩人這要擔負多大的因果,萬一有因果與她們兩人過於糾纏,說不定就能影響到她們以後的修行。
羅星雪現在很期待,府城的平叛大軍到來,這個年輕的小道士會怎樣去維護他的萬物平等。
羅星雪招呼都不打一個,喊著張晗離開。
從羅星雪刺向李會長的那一劍開始,王動已經感覺到,自己似乎把事情想簡單了。
王動開始簡單的認為,隻要李會長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把自己家以及閔縣所有為富不仁家裏的不義之財,按照受迫害程度、貧窮程度以及一些其它的條件分發給閔縣民眾後。
再由王動出麵去找上麵,為閔縣協調一個為民謀幸福的縣令,與李會長相互督促,相互拾遺補闕為閔縣民眾更好的服務。
知己知彼的李會長已經雷厲風行的派人去那些為富不仁的富豪家裏抄家了,這明顯動了很多人的利益,李會長獨自一人明顯承擔不了,而他又不能長久的待在閔縣,王動隻好給令狐勒發了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