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我要造房車
字數:3751 加入書籤
有人總覺得如果不發明蒸汽機直接上電機搞電力革命也行,其實就李恪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哪怕到後世人類的能源供應主要形式依舊是燒開水,一開始是用煤炭燒開水,後來是天然氣燒開水。
哪怕是進化到核電站模式其本質還是燒開水,用核燃料燒開水。
雖然水電風電太陽能啥的占比在逐漸提高,但是這些無不是建立在蒸汽革命的基礎上。
就像電機電線用的銅,修水壩電線杆子需要的水泥沙子,還有電機、燈泡等等各種家電,沒有蒸汽時代的積累想要一百多年爆發。
反正李恪這次實踐之後發現,別說給府裏通上電了,沒有完整的工業體係想要製造一台像樣的電機都困難重重。
當然李恪暫停了研究不代表這個事情就不幹了,李恪打算等那群道士來了之後,把這個研究交給他們。
李恪把楊管事叫過來:“以後我再出門,誰問都說不知道去哪了,在泄露我行蹤都給我家法伺候!
還有!給我準備幾輛馬車,不要那種帶王府標誌的,以後我出門微服,不能讓人認出來!
讓你招募的木匠招募好沒有?”
楊管事拱手:“是,木匠又找了六個,最近還在物色,殿下您又要做什麽好東西麽?”
李恪哼哼著:“那當然這次我要搞房車!”
楊管事懵了:“房……車?到底是放還是車?”
李恪一開始想搞一個大房車,吃喝拉撒睡都能在車上解決的那種。
按照古代的規矩,幾匹馬拉多大的車,那都是有規矩的,“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而且古代的路寬度已定,馬車的寬度也是定死的,你要是非要造的寬一點,一個是路走不下,二是容易錯轍。
大路上麵通行車馬,馬車順著前車軋出來的車轍前進,這個就像鐵路的路軌一樣有固定馬車方向的作用。
畢竟這個時期路麵硬化頂多是搞點砂漿石灰,最多灑點石子,路麵也不是天天修繕,車轍反而方便了馬車行走。
你突然搞一個加寬加大的,那等於是推翻了原有規則,走路必然坑坑窪窪磕磕絆絆的。
雖然李恪是王爵,但要是天天搞一個五匹馬拉著的馬車招搖過市,那不是等著讓那幫碎嘴子參他麽!
所以李恪打算搞一個折中方案,誰告訴你房車隻能是一輛車組成的?咱搞個車陣就是了。
一輛車專門當床、一輛車專門當客廳、一輛當廚房、一輛當廁所,隻需要把馬車的結構重新設計一下,能夠方麵並連串連拚接。
到時候甚至能組成一個幾室幾廳的大營地,外圍再給護衛們搞點偏廂車,甚至連紮營的功夫都省了,稍微改造護衛還能睡在偏廂車裏。
要是有敵人襲擊,就算是幾倍的騎兵也難以短時間內攻破。
再加上火銃和火炮,那簡直是絕了!
當年戚家軍不就是靠著車陣大敗蒙古騎兵麽。
李恪止住了自己瘋狂的想法,大唐有沒有到最危險的時候,自己不用瘋狂點軍事科技。
貞觀九年之後,大唐除了西域和高麗之外很少打仗,西域太遠,一群土雞瓦狗而已,大唐滅的很輕鬆。
大唐打西域最大的問題不是武力不行,而是後勤跟不上,升級武器意義不大。
至於高麗那邊,這群棒子正是最囂張的時候,李世民要等個十多年趁他們內亂才會出手,李恪完全可以慢慢研究。
李恪給六個工匠安排:“馬車還是這個長寬高,我要求從外麵看跟普通馬車沒有區別,但是內部我要這些車廂可以拆解組合,然後框架加一些鋼鐵增加安全性。
這一輛車專門用來睡覺,這一輛專門用來做飯,這一輛用來待客,還有一輛專門搞個廁所……”
工匠看著李恪的想法都麵麵相覷,這是什麽操作?
李恪最後總結到:“總之,要保證孤出行的時候吃喝拉撒睡都能在車上解決。
還有就是射擊一種偏廂車,裏麵能存放武器弓箭,放一些板子能作為床鋪,這些地方能拉開能組合,頂子可以作為支撐,保證一輛車走的時候是一輛馬車,停下就能擴展成為一個容納六人的帳篷。
而且用鎖鏈連在一起之後車頂打開人能夠站在車上放箭……”
弓箭聽完之後都大受震撼,隻能感歎一句有錢人是真會玩啊!這該是有多懶啊,出去玩連車都不願意下?那還玩個啥子哦?在車上玩麽?
幾個工匠商量了一會,推一個年長一點的上前:“蜀王殿下,您說的這些我們有些能造,但是另一些需要鐵匠配合。
而且這越精巧成本越大,而且車子太重恐怕走不快啊……。”
李恪倒是不介意:“沒事,這種車隻要能一天走四十裏到六十裏就算成功,至於拉不動可以用兩匹馬換著拉嘛,甚至可以兩匹馬一起拉!
至於成本更不是你們需要考慮的,孤就有一個要求,要結實!要盡量輕巧!要使用方便!要舒適!要盡量好看!”
工匠都是一頭黑線,您這確定是一個要求?當然也沒有人敢質疑。
“你這個車陣不錯,可以詳細說說麽?”
李恪得意的說到:“當然不錯,我這廂車陣,三五倍的騎兵也休想攻破……誰?爹,您咋又突然出現了?”
本來李世民一肚子火呢,結果李恪這一聲爹給他叫的愣了,每次被父皇父皇的叫貫了,突然聽到被人喊爹這種農家稱呼讓他體會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親情。
李世民哼了一聲,站在那說到:“把你這車陣從新說一遍!”
李恪無語了:“不是,父皇,您天天沒事幹麽?怎麽天天朝我這跑?吐穀渾戰事結束了麽?吐蕃這個禍害您不盡早鏟除,他早晚要打到長安來的!”
李世民皺眉:“胡說,一個小小的吐蕃如何能夠突破邊境,隻要他們敢出來,朕必然讓他有來無回!”
李恪歎氣:“可是你打他一百次人家老窩還好好的,人家偷襲你一次你就倒黴一次,這不就跟楚漢相爭一樣,劉邦守著川蜀關中之地,失敗一百次都可以東山再起。什麽時候是個頭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