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第一次朝議

字數:3287   加入書籤

A+A-




    聽楊羽這麽說,李恪想想還真有可能,可是李恪也沒有啥幕僚……咦,好像有一個,那個韋楚才不就是麽。
    長孫無忌府上此時長孫無忌麵色陰沉的沉思著,長孫衝一副劫後餘生的表情:“還好您沒有去,要不然事情就麻煩了。”
    長孫無忌看了兒子一眼:“能有什麽麻煩,我要是出手,肯定把這個做成死案!為人做事怎麽能瞻前顧後怕這怕那,別人正因為你怕才敢有恃無恐為所欲為。”
    長孫衝覺得自己老子這是瘋了吧,幹嘛非要跟那李恪過不去:“可是現在皇上都沒有追究,而且還讓他監國,您何必跟他過不去。”
    長孫無忌猛的睜開眼:“不爭?你今天的吃穿用度,咱們長孫家的地位,那一個不是老夫爭來的搶來的。
    不爭不搶,現在咱們還隻是太原府一個小家族而已,人怎麽能沒有一點進取心!
    而且死的是你的姑姑,長樂的哥哥弟弟,咱們長孫家的人什麽時候被人這麽欺負過。”
    長孫衝還想再勸:“可是,現在勢比人強,咱們能怎麽辦?”
    長孫無忌冷這眼:“老夫自有計較,你去把這封信送去交給閻立本,明天朝堂上自有計較。”
    長孫衝無奈隻得接過信退出,去閻立本府上。
    長孫衝知道,閻立本是李泰的嶽父,長孫無忌找閻立本肯定沒有啥好事,果然當閻立本結果信看完之後,立刻眼睛一亮:“回去告知司空大人,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按照製度規定,唐朝朝參有三種不同的舉行時間和形式:
    一種是元日和冬至日舉辦的大朝會,最隆重,需要有“大陳設”,展宮懸鼓吹,陳車輅輿輦,到時皇帝“服袞冕,當然冬至服通天冠絳紗袍,禦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接受群臣客使朝參禮賀。
    其日有“皇太子獻壽,次上公獻壽,次中書令奏諸州表,黃門侍郎奏祥瑞,戶部尚書奏諸州貢獻,禮部尚書奏諸蕃貢獻,太史令奏雲物,侍中奏禮畢,然後中書令又與供奉官獻壽,時殿上皆呼萬歲”。
    朝會參加者最多,有王公諸親、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後裔介公部公,蕃國客使等,朝賀結束後並有宴會。
    其次是朔望朝參。即每月的初一、十五。其日殿上設黼扆、躡席、熏爐、香案,依時刻陳列儀仗,“禦史大夫領屬官至殿西廡,從官朱衣傳呼,促百官就班”。在監察禦史的帶領下,群官按品級於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禦座,群官在典儀唱讚下行再拜之禮。
    最後是常參。唐前期按製度“凡京司文武職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參;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禦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參”。
    每日朝參就是常參,一般不用擺列儀仗,也無大排場,是真正的行政日。參加者稱常參官,人數少而級別高,都是五品以上職事要重者。
    唐早朝的時間,七點到八點左右。“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
    七八點開始,那在家準備準備穿衣服在進宮,怎麽也要五點起來五點半出發了。
    這要是剛穿越那會李恪起床比較困難,但是現在,沒有啥娛樂項目,李恪早就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
    打著哈欠看著侍女收拾,吃點東西墊吧墊吧李恪就踏上了他第一次上朝之路。
    楊羽說得對,這群人指不定整出什麽幺蛾子,李恪出門前一口水都沒有喝,但是吃了點米糕之類擋餓的東西墊吧墊吧。
    反正已經做好了跟他們耗到底的打算。
    進入朝堂李世民的座位空著,李恪在李世民下麵一級坐著。
    看這一大群大唐重臣說不緊張那是假的。
    大家也是一臉好奇的看著李恪,這位王爺一年來活在大家的參與飯後的談資中就是沒有見過真人。
    李恪看向一邊的太監,是不是應該喊一句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這時候禮部唐儉站出來:“殿下,關於皇後娘娘的……”
    李恪連忙擺手:“這個暫緩,那個國母新喪,大家無不悲痛萬分,追思吊念,父皇因此不能理事,提起此事我也是悲傷難忍……”
    本來這個禮部尚書應該是王珪的,這不是王珪進去了,唐儉就上了,這老頭在李淵的時候當過禮部尚書。
    唐儉李世民都敢勸諫更不要說李恪了,聽李恪這麽說他當即不滿說到:“殿下,陛下將江山社稷之重暫時托付你手,你豈能做小女兒姿態,須知朝停一日百姓生計可會停一日?事拖一件,多少百姓盼著皇命。”
    李恪感覺不是跟自己有仇吧?長孫無忌都沒有說話你先懟我?難道因為蘇定方的事情被這老頭記恨?他不會這麽小心眼吧?
    唐儉繼續說道:“況且皇後太子等人停靈在宮中不是常事,需要盡早安排山陵安葬,豈能久拖。”
    搞了半天是讓自己給這幾位選墳地,李恪說道:“如此就令工部擬定督造就是。”
    唐儉繼續開口:“可是工部尚書閻立德正在督造太上皇陵寢,恐怕力有不殆,還請殿下另選賢能而用。”
    李恪想想也是,一下子造四五個墳確實為難他了,李恪看向上次李淵死的時候哭的跟死親爹的那個閻立本,這哥倆一個大匠一個是少匠,還用選別人?
    李恪當即說道:“那命工部少監閻立本為山陵使督造皇後、太子、越王、晉王陵寢事。”
    閻立本拱手:“殿下,工部尚書閻立德已經前往督造太上皇陵寢,若是臣在離開,工部事務無人處理,如今冬季正是大修河道整疏堤壩的好時機,若是耽誤,明年不少地方都將有水患之禍。”
    李恪有點傻眼了,這安排活不應該是我讓你幹啥就幹啥麽?怎麽還有推諉的?是不是看我好欺負?
    有心強製對方去幹,但是這閻立本說的也有道理,全都去修墳去了,工部的活也要有人幹啊!
    要不然明年真要是發大水了,堤壩出了問題,這幫孫子肯定讓我背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