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好大一座山

字數:12468   加入書籤

A+A-




    西天靈山,大雷音寺。
    「觀音尊者,唐僧師徒已經悉數就位,有些事情,你也該早做準備了。」
    金蓮閃耀,梵音高唱,如來佛祖端坐在蓮台之上。
    金階之下,左右分別站立一人,一個是西遊一事的總籌劃之人觀音尊者,另一位則是從黃風嶺趕過來的靈吉菩薩。
    觀音和靈吉雖然同為菩薩,二者的地位卻要差了許多,沒聽到就連如來佛祖,都要稱呼一聲「觀音尊者」嗎?
    這份殊榮,別說靈吉菩薩比不了,整個佛門也就觀音菩薩那獨一份。
    因為除了菩薩之外,觀音還有一個身份,叫做「七佛之師」。
    你倒那七佛是誰?
    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而如來佛祖,也正是這七佛之一的釋迦牟尼佛,因此,如來佛祖稱呼觀音菩薩一聲「尊者」是理所當然的。
    「貧僧謹遵佛祖法旨!西遊隊伍雖成,可貧僧的心中尚有疑慮……」
    觀音菩薩躊躇了一下,她不知道該不該跟如來佛祖提起,或者說她還沒想清楚要怎麽說。
    「觀音尊者,是否有何為難之事?佛法東進乃我佛門之大事,兩位聖人老師對此也極為關注,我等切不可疏忽大意。」
    「尊者若真有什麽解決不了的,你大可一一說來,本座自會與你方略。」
    西遊之事,此前早已推算過無數次,如今看來,除了時間上有些出入,其他的一切都尚在計劃當中。
    觀音菩薩作為此次西遊的主要籌劃及執行者,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如來佛祖也都看在眼裏,對觀音菩薩的做法更是挑不出一絲一毫的毛病。
    此時,見她眉頭緊鎖的樣子,如來佛祖有些不解。
    「啟稟佛祖,以貧僧觀之,似乎如今的取經僧眾,或多或少都發生了變化。」
    「唐僧沒有金蟬子的記憶,原本隻是一介凡僧,可上次見到之時,他居然已經開始了修煉,眼看就要完成「築基」,一身功法更是佛門神通無疑。」
    「而那豬八戒,居然改掉了「貪花好色」的本性,麵對美色不為所動,卻也並非是心向我佛,反而是因為眷戀他在塵世間的妻子。」
    「至於孫悟空和小白龍,貧僧前去的時候,他們甚至都不在唐僧的身邊,這與當初的設定相去甚遠啊。」
    觀音菩薩口中所述這些問題,嚴格來講,都算是她自己的失職。
    如來聽完,沒有說話,而看向了另一旁的靈吉菩薩。
    「佛祖,觀音尊者所言,貧僧也有所察覺,黃風怪當初是貧僧有意放走的,好讓他在黃風嶺給取經人添上一難,如今看來貧僧也是失算了。」
    在觀音尊者來之前,其實靈吉菩薩已經先一步到了靈山,並且向如來佛祖稟明了黃風嶺的事情。
    不過,這靈吉菩薩的身份比較尷尬,他平日並不在西方大雷音寺,與四大菩薩相比,他甚至都不算是西方佛教的正式在編之人。
    前者在黃風嶺的失算,讓佛門喪失了一部分既定的功德,靈吉菩薩也隻是如實稟明,而並未自承其過。
    眼見得觀音尊者的過失似乎更大,靈吉菩薩才趁機也將之前的失算再次提及,也算是跟觀音尊者「同仇敵愾」了。
    「觀音、靈吉,依你二人之見,出現這些反常的現象,真的就是因為那個人嗎?」
    如來佛祖高坐蓮台,一雙慧眼仿佛能看穿三界。
    「二師兄,先用飯吧,練功也不急於一時啊。」
    李治歸隊之後,取經隊伍的夥食又好了起來。
    其實,李治侍弄飯菜的
    水平很是一般,不過同另外幾位比起來,那就顯得很是厲害了。
    遞到豬八戒麵前的,是一整隻叫花雞,還有兩斤燒酒,整個取經隊伍需要按時吃飯的就隻有唐僧和豬八戒。
    說來也奇怪,孫悟空也好,李治也好,有時也吃也喝,不過都是饞了那份口舌之欲,並不是真的腹中饑餓所需。
    偏偏這個豬八戒是個另類,明顯妥妥的金仙中期的修為,卻要靠這些凡俗的食物來充饑。
    「多謝小師弟,你這個蒲團甚是好用,俺老豬覺得,最多三個月時間,我就能將境界恢複到金仙後期。」
    自從「莫家莊」一事之後,豬八戒暫時變得沉默寡言了許多,修煉倒是更加勤勉了起來。
    豬八戒是一個,孫悟空又是一個。
    在李治看來,就他們兩個現在的狀態,根本就不合適去西天取經,反而是最好找個地方閉關數年。
    「二師兄客氣了,這個蒲團呢,索性就送你吧。」
    從黑風山得到的兩個蒲團,一個落到了唐僧的手裏,如今幹脆把另外一個送給豬八戒好了。
    最近幾日,李治好生地盤算了一下自己目前的「家當」。
    「滄溟訣」看來是他的根本,可惜,也才修煉到第三層。
    「破妄金瞳」,倒是跟著修為一同升級的,隨著「滄溟訣」的晉升,擁有足夠的法力就能催發更高級別的「破妄金瞳」。
    「天地劍訣」是隨著「滄溟訣」一同出現的,可惜它的要求太高,隻有突破到「天仙」境才能開始修煉。
    而李治目前還是「渡劫」後期,正在積蓄力量,為即將到來的天仙劫做準備。
    聽大師兄講,像他這樣一步一步修煉上來的,想要達到「天仙」境界,就要麵臨著「天仙」劫,這同孫悟空和豬八戒他們還不一樣,他們隻是在恢複修為。
    當然,今後的「真仙」、「玄仙」、「金仙」等等,每一個大境界的突破,都會降下相應的雷劫。
    能夠平安渡過雷劫,才算晉升成功,否則就會死於雷劫之下,身死道消。
    而想順利渡過雷劫,最好有一件像樣的寶貝,如此一來,在渡劫的時候也能借著一下外力。
    當然,也有硬撼雷劫的,比如當年的孫悟空。
    因此,李治為了穩固起見,自從到了「渡劫」後期之後,他就一直壓製著自己的進度,讓「滄溟訣」在第三層更加穩固一些。
    「太陽真火」,李治卻一直還沒來得及修煉,隻是將它存放在「丹田」裏溫養著。
    最新得的一樣,就是那滴碩大的燭龍精血了。
    孫悟空建議他不可貪多,慢慢地煉化這滴精血,卻最好不要用燭龍精血中蘊含的能量來提升修為,反而要去鍛造肉身。
    要知道,龍族的肉身是何等的強橫,尤其燭龍的肉身,那可是盤古大神所化啊,完全不遜於當年的十二祖巫。
    雖然隻是一滴燭龍精血,如果李治能夠將它完全煉化到自己的肉身上,恐怕金仙強者,甚至尋常太乙境都未必有他的肉身強大。
    剩下的,就是高高懸浮在識海中那兩位大爺了,一個是釘子戶大黑槍,一個是從黑風山尋來的「破碎片」。
    深思熟慮之後,李治覺得與其好高騖遠,不如還是給自己的小命多點保障為好,就決定先去煉化燭龍精血。
    都不用達到什麽金仙層次,就算是到了玄仙、真仙的,都能讓他應對「天仙」雷劫更輕鬆一些。
    沒錯,李治已經想好了,到時候他也打算像大師兄一樣,憑借著肉身去硬撼雷劫。
    雖然,他也覺得識海中那把大黑槍應該不是凡物,卻也不敢將渡劫的希望寄托在
    那柄槍上。
    自己無法控製的東西,即便是再好,關鍵時刻還是不能作為依仗的。
    行行複行行,冬去春來、春暖花開,這已經是唐僧和李治,離開長安的第三個年頭了。
    「大師兄,都說這西牛賀洲妖怪多,咱們進入西牛賀洲也走出幾千裏了,怎麽連個妖怪的影子都沒看到?」
    豬八戒終於緩了過來,雖然較以往還是多了絲沉穩,卻好過前些日子那樣的失魂落魄。
    孫悟空依然走在最前邊開路,沙和尚殿後,不過現在不用再挑著行李了,都打包好了放在白龍馬上。
    是的,小白龍從流沙河回來之後,再次變成了白龍馬,孫悟空和李治卻都知道,他已經開始了「九轉神龍訣」的修煉。
    白龍馬又恢複了原狀,唐僧卻依然堅持著步行。
    尤其是他修煉了李治傳授的「五禽戲」,不到一年的時間,整個人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終於「築基」成功了。
    放到大唐的國度,這就算是「武道通神」的存在。
    從一介凡僧,到如今的築基成功,前後無非才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已,連李治都不得不感歎唐僧的根骨和天賦。
    或者說,還是金蟬子厲害,畢竟是天地間第一隻「六翼金蟬」啊。
    豬八戒喜歡走在前邊,美其名曰牽馬,卻總愛與孫悟空拌嘴,其後才是唐僧和李治。
    「呆子,你還想著抓個妖怪來吃掉嗎?吞噬妖怪的肉身的確能夠提升自己的修為,你卻不能一味如此蠻幹。」
    「你現在雖然長著一顆豬頭,卻不是真正的妖怪,要真細論起來,俺老孫才算是正兒八經的妖怪呢。」
    孫悟空一眼就看穿了豬八戒那點兒小心思,這個呆子最近練功的勤奮程度,讓孫悟空都有些嫉妒,有時候都擔心他走火入魔了。
    「悟空、八戒,前麵是座大山嗎?」
    一路行來,以山嶺居多,卻基本上都是偏矮的小山,多數類似於大唐南部的丘陵。
    而在西行的正前方,影影約約能看到一座大山的輪廓。
    這真是一座山嗎?
    「師父好眼力,不過那座山離得還遠呢,以咱們的速度至少還要再走上三天。」
    前邊的確是一座大山,孫悟空一眼望去,那山距離腳下至少還有五百餘裏。
    他們一行人都是徒步,除了必要的休息之外,每日還能保持著一百多裏地的速度。
    倒不是不能走的更遠,關鍵是,現在這個取經的隊伍,各自的勤修苦練是排第一的,而西天取經嘛……這不一直在走這嗎?
    其實,像豬八戒那樣心思的人卻不在少數,平日裏除了自己修煉,就是偶然師兄弟之間的切磋。
    李治也終於跟沙和尚過了過招,兩百招是他的極限,就這樣,李治還覺得是那大塊頭留手了。
    沙和尚跟孫悟空和豬八戒不一樣,他更多的就是硬碰硬的來,這一點兒正中李治的下懷,他如今正在一點一滴地煉化那燭龍精血呢。p
    一連十數日,燭龍精血才煉化了百分之一左右,李治就覺得自己的肉身已經超越了修為的境界。
    也就是說,他如今還是「渡劫」後期,而肉身的強硬程度,已經先一步進入了「天仙」境,他也勉強算是沒被認證的「半步天仙」了。
    尤其是在李治使用特性「大力」的時候,那真是力大無窮,連孫悟空和沙和尚都不敢小覷。
    隻是,師兄弟之間的切磋,總是會留些餘地。
    而這幾位都意在突破自身桎梏,如今這樣的切磋,除了李治其他人都收效甚微。
    因此,眾人都希望最好碰到一窩子妖怪,打也
    好殺也好,或者真的能讓二師兄給吃了,才能過過癮不是?
    「好一座大山啊——」
    「好一座大山啊——」
    「好一座大山啊——」
    李治斜楞了一眼他那三位師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有一個算一個,你們就這麽沒有文化嗎?
    還是說你們也懂得後世的那個「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三日之後,取經隊伍終於走到了那座大山腳下,才引得唐僧的三位高徒齊聲讚歎。
    隻見眼前這座大山,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昆侖脈,頂摩霄漢中。
    又見——
    白鶴每來棲檜柏,玄猿時複掛藤蘿。
    幽鳥亂啼青竹裏,錦雞齊鬥野花間。
    「九郎,我等一路西來,貧僧還從未見過如此樣的大山,若非知道距離西天尚遠,貧僧都以為到了靈山勝境啊。」
    也許唐僧也被那三位徒弟的「文采」給嚇住了,就沒敢同他們去討論,反而是衝著一旁的李治說道。
    李治心中一陣苦笑,原來到了此處啊?
    「族叔,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兄,這座山可非同小可!此處也不比別處,這是真正大能的居所,比我們一路以來遇到的所有仙佛都要厲害!」
    既然已經改變了這麽多,李治也不在乎多提點眾人一句。
    到目前為止,取經隊伍遇到的麻煩不算很多,過來幫忙的大能卻還是有的,比如老熟人觀音菩薩,比如傳授給唐僧「多心經」的那位烏巢禪師。
    李治卻說,眼前這座大山中住著的大能,超過了之前遇到的所有仙佛,孫悟空的眼睛就是一亮。
    「小師弟,這裏到底住著哪位啊?」
    猴急可以理解,卻也聰明。
    他自己既想知道,又不願意給李治帶來麻煩,就偷偷地用神識交流道。
    「大師兄,上山後遇事無需問我,你隻管率性而為就行。我隻能告訴你,此間這位的能耐,應當不次於你那位授業恩師,甚至更高。」
    李治也用神識回答道。
    他卻沒說的更加清楚,畢竟李治心裏明白,就算是把那人的名字告訴了孫悟空,猴子同樣也不認識的。
    孫悟空卻怔住了,不是因為李治賣了個關子,而是,這小師弟怎麽會知道俺老孫的授業恩師是誰?
    其他那幾位也沒刨根問底,尤其是豬八戒。
    早聽到有鍾鳴之聲,就知道此間不是有寺廟就是有道觀,而聽小師弟的口氣就絕對是洞天福地了,除了能飽餐一頓,豈不是到了一個修煉的好場所?
    眾人興致勃勃地往山裏走,李治卻有意無意地跟唐僧走在一起。
    「族叔,到了山上無論遇到什麽怪異之事,切記不要慌張……如果有人給你送禮,無論他送了什麽,您都要淡定地如數收下。」
    李治想到了此間即將發生的事情,在另一時空裏,就是因為唐僧的無知,白白地浪費了兩個好寶貝。
    孫悟空他們是這方天地認定的主角,他們怎麽鬧騰都是在情理之中的,可李治卻不可以,尤其現在他的實力還相當的弱小。
    那麽,他就隻能在夾縫裏尋求機會,也許這個便宜族叔,就能幫上自己這個忙。
    唐僧聞言很是不解,但還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他同李治也相處了兩年多,眼見這位十六歲的晉王殿下,不僅個頭慢慢追上了自己,整個人更是變得沉穩睿智,唐僧對他莫名地充滿了信任。
    那麽,取經隊伍到底到了何處?
    眼前這座大山,叫做「萬壽山」,山上有座道觀,叫做「五莊觀」,「五莊觀」的觀
    主非是旁人,正是被稱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
    此君生於盤古大神開天辟地之時,也是當年「紫霄宮」聽道的三千客之一,修煉了億萬年,早已是準聖之境,奈何差了些機緣,始終無法成為真正的聖人。
    如今三界勢弱,聖人不能真身進入,準聖就是這三界的天花板。
    發跡於洪荒的鎮元子,生來不好與人爭鬥,但若真的比劃起來,整個三界能跟他交交手的,也不過一手之數。
    「清風、明月,為師將要帶著你其他師兄前往上清天「彌羅宮」,你二人要守好山門,莫生事端。」
    「兩日後,將有唐朝去往西天取經的和尚路過此處,那唐僧昔日與為師有舊,你們可打下兩枚人參果與他。」
    「唐僧手下還有三……四個徒弟,你們切勿去撩撥他們,切記、切記……」
    告誡完畢,鎮元子就帶著其他四十六名弟子,升上了雲端。
    回首再望一眼自己的「五莊觀」,鎮元子感慨萬千。
    「時也、運也、命也?此次尚能借著西遊之劫渡過自身的劫難,那下一個萬年呢?」
    鎮元子默默地哀歎,最終還是狠狠心,到上清天去了。
    「師父,原來是一座道觀啊,小師弟說「天下僧道是一家」,又說「佛本是道」,到了這道觀咱們也算是到了自己家了吧?」
    好嘛,李治一頭的黑線。
    李治發現,他這位二師兄很有意思,但凡自己說過調侃的的語句,或者「離經叛道」的話,豬八戒都會記得清清楚楚。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夠準確地使用出來,如果豬八戒每次說的時候,不在前邊加一句「小師弟說」,李治肯定會好受很多。
    「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
    山門之側立有一石碑,石碑上鐫刻著十個大字。
    「徒弟們,原來此山叫做「萬壽山」,而這座觀宇叫「五莊觀」啊——」
    眾人拾級而上,來到大門前才停身站住。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這個?……」
    眾人很是驚奇,孫悟空剛想出言嘲諷時,猛然想起李治的告誡,回頭看向李治的方向。
    「當得——」
    李治衝著大師兄微微點頭,惜墨如金地吐出兩個字。
    「敢問來者可是大唐聖僧?——」
    就在這時,大門洞開,從裏邊走出兩名道童來。
    骨清神爽容顏麗,頂結丫髻短發戟。
    道服自然襟繞霧,羽衣偏是袖飄風。
    「阿彌陀佛,貧僧唐三藏,正是從東土大唐而來,不知兩位仙童如何知我?」
    唐僧很是詫異,條件反射地向後退了一步。
    「長老莫怪,小道清風,這是我師弟明月。前日我師父曾言,有唐朝來的聖僧會到我觀裏來,命我二人在此恭候,聖僧還請觀內敘話——」
    驗明正身之後,清風、明月齊齊躬身施禮,將唐僧一行五人讓進了「五莊觀」。
    一番款待自不細說,李治也見到了「五莊觀」大殿內的布置,尤其是正當中那「天地」二字。
    如今的孫悟空,已經不是原來的「火眼金睛」,而是變成了更高級的「破妄金瞳」,他更是修到了「綠色」級。
    當孫悟空看到「天地」二字的時候,頓時驚得說不出話來。
    「這是先天靈寶嗎?」
    李治的神識中,聽到了孫悟空傳來的聲音。
    「大師兄,收斂心神,這不是你我能夠沾手的……」
    李治當然知道這是什麽東西,「天地」二字,其
    實就是「天地寶鑒」,更通俗點兒來講,也可以叫做「地書」。
    「天書」化為封神榜在天庭,「人書」化為生死簿在地府,「地書」正是這個「天地寶鑒」,一直就在鎮元子的手裏。
    孫悟空急忙深吸了一口氣,衝著「天地」二字規規矩矩地行了一禮。
    走了一天的路,簡單用過飯菜之後,各自安排歇息。
    李治就有意跟唐僧住在了一起,他們兩人住了一個獨立的跨院,各占一間靜室。
    此處的靈氣還真是濃鬱,李治從來就沒見過比這裏更好的修煉場所,與這裏相比,長安的「晉王府」,河水的「河伯府」,都顯得寒酸無比。
    甚至就連浮屠山上那個「烏巢」,都要差上幾個等級。
    李治卻沒有利用這濃鬱的靈氣去修煉「滄溟訣」,而是在房間裏盤膝坐好,例行公事地繼續煉化那滴燭龍精血。
    「邦邦邦——」
    已到了掌燈時刻,因為李治忙於煉化燭龍精血,並沒有掌燈,門外卻響起了敲門聲。
    「九郎,快開門——」
    是唐僧的聲音,而且聽起來很是急切,更有一股異香來傳來,莫非?……
    「吱呀」一聲,李治打開了房門。
    「族叔,現在這個時辰,您應該開始誦經打坐了吧?更何況這裏如此濃鬱的靈氣,您可不能白白辜負了。」
    李治心中隱約猜到了唐僧前來的目的,卻明知故問道。
    「你啊,還跟族叔來這一套嗎?」
    唐僧雙手小心翼翼地端著一個托盤,托盤上蓋著一方絲帕,進到屋子裏來,順便用腳將房門帶上。
    就方才這個動作,就惹得李治一陣好笑。
    他何曾見過如此「輕佻」的唐三藏?居然用腳去關門啊。
    「九郎,你來看,這是什麽?」
    李治的房間裏沒有掌燈,雖然不影響他視物,周圍卻是漆黑一片。
    但是,當唐僧將托盤上的絲帕揭開之時,那股異香更濃了,黑洞洞的房間裏,竟然泛起了皎潔的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