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機密

字數:4529   加入書籤

A+A-




    夜風吹樹影,敲打窗欞。
    若是在北方,十月末的冷風,是那種弓弦顫動時嗡嗡的聲音,窗外的景色也是狂魔亂舞。
    而在南方,冬日的風總是不經意間看似柔弱的刮著,可是卻冷得如影隨形。
    燕王朱棣坐在窗前,手的金杯裏滿是烈酒,看著窗戶上時而婉轉,時而淩亂的樹枝倒影,愣愣出神。
    在老爺子的壽宴上他醉了,又被罵清醒了,當時他本不想醉,但是醉的卻沒那麽突然,那麽毫無防備。
    現在,他想借助一點烈酒的醉意睡去。可是喝了許多,卻是越喝精神,越喝心越冷。
    “這次來京城,真是亂了分寸!”
    朱棣晃動金杯的液體,在燈火之下,那濃稠的酒液似乎掛上了一層晶瑩。
    “和一個小娃置什麽氣!就算言語上勝了他,就算能壓住他,可人家終究是老爺子選定的儲君,你能討到什麽好處”
    “朱老四,你三十多歲的人了,居然還如此的心浮氣躁!活該受此大辱!”
    朱棣苦笑著舉杯仰頭,一飲而盡。
    記住網址y.
    放下酒杯,燕王朱棣的眼神,更加清冽明亮。
    “這麽多年了,我還是不適合應天府這個大染缸,也沒學會和人家低頭,低三下四的說話。”
    “好男兒該用刀槍說話,犯不上和這京城大染缸的歪瓜裂棗們,費什麽口舌!”
    想著,朱棣又自嘲的笑了起來。
    “大哥,你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可比你強多了。”
    “也好,若是對手太弱,這仗打起來也沒什麽意思!”
    “皇太孫若真是一個鵪鶉一樣的小兒,還真是勝之不武。”
    忽然,外麵輕輕響起敲門聲。
    “誰”朱棣冷聲問道。
    “爹!”
    聽到自己兒子的聲音,燕王臉上的表情柔和了許多。
    “進來吧!”
    隨後,朱高煦推開門,紅著眼睛進來。
    “有事兒”朱棣問。
    朱高煦抽了下鼻子,抬頭問道,“爹,真的讓張輔留在京!”
    朱棣心裏微微歎息,張輔是他幾個兒子的騎射老師,感情深厚。
    “是!”朱棣淡淡地說道。
    “兒子不想他留在這,兒子要帶他回北平,他是咱們家的人!”朱高煦忽然大聲嚷嚷起來。
    “你敢違抗太孫的旨意嗎”朱棣扭頭,冷聲問道,“兒子,你敢不敢”
    朱高煦握緊了拳頭,咬牙道,“有啥不敢,他又不是皇帝!”
    “他要是以後當了皇帝呢”朱棣又問。
    “他他隻不過仗了皇祖父的勢!”朱高煦低吼。
    朱棣莞爾一笑,再次把金杯裏倒滿北地烈酒,慢慢的推到一邊。
    隨後,看著自己的兒子,“若是沒有你皇祖父的勢,你怕他嗎”
    “不怕!”朱高煦搖頭道,“爹,兒子誰都不怕!”
    “那咱爺倆就等,等他沒有你皇祖父的勢可以依仗的時候,把咱們丟的東西,搶回來!”說著,朱棣一指金杯,“喝了,喝完了回去睡,以後所有的事都憋在心裏,不許對任何人說!”
    朱高煦看著金杯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一口氣灌下。
    然後稚嫩的臉,被酒精刺激得通紅,大口的呼著的氣息,倔強的不讓自己咳嗽。
    “明天,咱們爺幾個回家,回北平!”朱棣轉頭繼續看著窗外的倒影,“這裏雖好,畢竟不是咱們的家!”
    與此同時,深宮之的朱允熥也沒有睡,而是有些激動的翻開,老爺子交給他那一本薄薄的小冊子。
    冊子雖薄雖輕,卻又重如泰山。
    因為這本子裏是大明最為核心的軍事機密,除了皇帝和幾位心腹功臣之外,連兵部尚書都不可以知道。
    前兵部尚書就是因為對五軍都督府索要大明兵馬的兵冊,遭到彈劾,罷官免職。
    借著燈光,朱允熥翻開本子,上麵是公正的,密密麻麻的小楷。
    “在京武官,兩千七百四十七員!”
    “軍士,二十萬千二百十人!”
    “戰馬,四千七百五一匹!”
    “在外武官,一萬三千七百四十二員!”
    “軍士,九十九萬兩千一百五十四人!”
    “戰馬,四萬又三百二十九匹!”
    這是大明所有的軍隊數量,粗略估計了一下,總數超過了一百二十萬。
    朱允熥不由得心震撼,他是當過兵的人,自然知道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
    現在這些兵,可不是明末那些飯都吃不上的乞丐兵。而是實打實的開國之軍,絕對的戰兵,強兵,野戰軍。
    一百二十萬軍人,即便是現在衛所製度還沒有崩壞,對國家而言也是一種巨大的負擔。就算是現代社會,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沒辦法動員出如此多的軍隊。
    他們是動員,而大明這一百二十萬軍隊,是無論敵人是誰,直接抽刀子就上的精銳。
    而且他知道,其實即便是這份機密的軍士名冊,數字也未必是對的。
    京的軍士和戰馬統計,略過了皇帝的十二衛。而朱允熥在藍玉出征之前,去大營的時候,聽藍玉私下說過,京營最為精銳的,當屬老爺子麾下三萬重裝鐵騎。
    除了皇帝的親軍,各地藩王的軍隊也沒有進行統計。燕王的武裝,秦晉寧王的邊關脫產戰兵。那些戰兵完全就是職業軍人,不像衛所的官兵,平日還要種地,他們一年三百十五天,天天都在打仗。
    裝備精良,指揮他們的也都是百戰名將。
    如此算了下,大明可以動員,拉上戰場的戰兵,居然將近一百十萬人。
    一百十萬軍隊需要國家養活,由此可見大明的富足,而現在還隻是大明開國的初期,是百廢待興的大明。
    “天下各衛馬軍月支米二石,步兵總旗一石五鬥,小旗一石二鬥,軍士一石。守城者如數給,屯田者半之。”
    一石,就是一擔,一百二十斤左右,明代一斤是十兩。
    “恩,軍士四口之家以上,多一石。三口以下,鬥。月有鹽,二斤,無家人者,一斤!”
    “歲給冬衣棉布棉花,夏天有夏衣夏布,出征時給予胖襖鞋褲!”
    朱允熥不禁有些心潮澎湃,怪不得大明開國初期,對強大的北元連戰連勝,怪不得永樂時期,五次出征塞外,打得不可一世的塞外胡騎,匹馬不敢北望原。
    打仗打的就是經濟,就是錢糧,大明對軍士的供給如此全麵,士兵和家人再無後顧之憂,誰不嗷嗷叫。
    而且這些糧餉完全脫離了官係統,全部由掌管天下衛所,天下兵馬大權的五軍都督府發放。
    老爺子雖然出身不高,可見識超群。知道官係統對於軍隊的危害,所以大明和武完全的區分開來,用知兵的功勳將領領兵,設立衛所,讓士兵閑時耕種,戰時作戰。
    資料出於,明太祖實錄,明食貨誌,大明兵製等書,不是我瞎編的。
    各位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快樂。
    晚一點還有,謝謝大家支持。
    /75/75244/293047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