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洪災
字數:3996 加入書籤
荊延年注意力瞬間被荊北寒吸引走,轉而麵向他開始詳細講那天晚上的經過。
聽到荊妍將白氏推向野狼自己逃走,結果自己反而慘死狼口的事之後,荊北寒隻是冷笑一聲。
“跟她哥真是一個德性。”
荊北寒口中的她哥,說的自然是荊逍林。
荊延年十分讚同,以前在武威候府,荊逍林就常常跟荊妍一起,趁著荊北寒不在欺負他。
這樣的人,死了也是活該。
眾人小心翼翼繼續趕路,期間宋差頭和幾個衙差都很警惕,生怕再有什麽泥石流之類的災禍出現。
沂嶇山後半段路相對來說還算平靜,沒有泥石流沒有野狼,隻是不知怎的,宋差頭心裏總覺得有些不安。
前幾天的大暴雨,加上之前的泥石流,總覺得不是什麽好兆頭。
走過了沂嶇山就算是徹底遠離京都地界了,這裏天高皇帝遠,宋差頭也總算可以不用提著一顆心。
這一路上,左星顏和荊延年又采了不少草藥。
荊景年的女兒經過之前野狼的事,跟荊延年也親近不少。
原本是因為荊景年的妻子怕範氏不喜,才不讓女兒圓圓跟左星顏接觸。
現在不一樣了,範氏不再管這些,圓圓便再也沒有顧忌,反正在山路上不用綁繩子,宋差頭又不管,她就總是跑到隊伍後麵,去找荊延年和左星顏玩兒。
“小叔叔,二嬸嬸,這個是不是你們找的草藥呀?”
圓圓手裏握著一根綠色的小草,興致勃勃拿給左星顏他倆看。
左星顏認出是草藥,接過後誇了圓圓一句,又獎勵她一塊兒糖,把小丫頭美得直冒泡。
楊氏回頭看到圓圓跟左星顏相處得這麽和諧,也放下心來。
又走了一天半的功夫,在次日午時,眾人終於出了沂嶇山。
若不是因為泥石流和繞路耽誤的時間,估計還能早一天走出來。
終於離開山路,不隻是宋差頭,荊家人心裏也終於鬆快一些。
親眼見證親人慘死的一幕,任何人都不可能無動於衷。
估計從今以後,荊家任何一個人都不願再踏進沂嶇山一步了。
出了沂嶇山,再走半日的路程,就到了徐州地界。
徐州是水城,地界內被多條河流貫穿,當地百姓以水為生,很多商品貨物也都是靠水路運輸。
想要經過徐州,坐船是必不可少的,宋差頭本想讓衙差去租兩艘船,可衙差沒走出幾步遠,就看到不遠處有大批老百姓跑過來。
衙差停下腳步定睛看了看,臉色變得有些凝重。
那些百姓看上去似乎有些狼狽,他們個個衣衫髒亂,神情也頗為焦急,像是在逃命似的。
“大人,那些百姓不太對勁兒。”衙差趕緊轉身回去稟報宋差頭。
宋差頭讓衙差重新給荊家人綁上繩子,讓他們去路邊等著。
隨後他自己上前,等著人群靠近,拉住其中一個年歲較大的老頭兒詢問:“老大爺,你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你是官差?”
那老大爺看出宋差頭身上穿的衣服不似老百姓,有些不敢亂說話。
宋差頭趕緊解釋,自己隻是押解流放犯人的衙差,並不是本地官差。
老大爺一聽,這才鬆了口氣,然後趕緊勸說宋差頭。
“你們別往那邊走了,那邊發了洪水,衝走了不少人啊,就連我們都村子都被大水衝沒了,趕緊繞路吧。”
他說著,手往後指著他們一群人來的方向。
宋差頭皺眉,看著後麵大批逃難的百姓,“那你們這是要去哪兒?”
“我們往北邊去啊,那邊沒有洪水,當官的肯定不會不管我們的。”
老大爺似乎對朝廷還心存幻想。
北邊是京都的方向,是天子腳下,他們滿心想著等到了那裏,肯定就能重新生活。
宋差頭想到陷害忠良、為了殺死荊北寒不惜犧牲無辜生命的朝廷,心裏一片寒涼。
“老大爺,這裏離京都將近千裏,你們到了那邊若是無法落腳,想再回來可就晚了。”宋差頭忍不住勸阻。
那老大爺卻麵露悲戚,“我兒子兒媳都被洪水衝走了,莊稼都被水淹了,家也沒了,不跟著大家一起走,還能去哪裏呢?”
被災害毀了家園的老百信,就是流民。
這些流民在本地得不到地方官的疏散安排,便隻能拖家帶口逃難,去別的城鎮,或者直接往京都去。
他們期盼著天子能看到他們這些苦難,能讓人帶著賑災銀糧來救他們。
可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那些上位者隻顧著自己吃喝享樂,哪裏會管窮苦百姓的死活?
宋差頭看著老大爺攙扶著自己的老伴兒跟著隊伍往北走,他心知,這些人可能都走不到京都,估計半路就會死光了。
可是他沒辦法阻攔,天災麵前,再厲害的人都會顯得渺小,沒人救得了這些百姓。
宋差頭心底長歎一口氣,轉身衝著衙差們招手,示意他們把犯人帶過來,繼續往前走。
繞路是不可能的,即便前路有洪水肆虐,他們也不可能再繞路。
現在的宋差頭,一刻鍾時間都不敢耽擱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左星顏看著那些麵黃肌瘦的難民從身旁走過,冷不丁就想起了末世的時候。
末世降臨後,那些沒有異能的普通人的精神麵貌,就跟這些難民很像,沒有希望,連活著都很難。
可能末世後的普通人,比這些難民還要慘一些。
“他們去京都就能得救嗎?”左星顏忍不住問荊北寒。
荊北寒麵色淡漠,看著一個個難民從身旁經過,低聲道:“他們進不了京都。”
這些難民在路上就會死傷大半,即便僥幸活著到了京都,也會被朝廷的人當做草芥,攔在外麵,施舍一些連狗都不吃的東西。
等到難民們忍受不了群起反抗起義的時候,他們就有理由鎮壓,將其全部殺掉。
以前不是沒鬧過饑荒,京都一片盛景,而千裏之外的百姓卻餓殍滿地。
當時皇帝為了討一個寵妃歡心,興師動眾派人不遠萬裏去尋找東海鮫珠,卻沒想過給百姓一條活路。
這樣的皇帝,不配為君。
左星顏看著荊北寒森然的臉,沒有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