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0章:麻芸出現

字數:4054   加入書籤

A+A-




    在天下誰人不識香江首富楊爵士的時候,世界尚無人識得一個名叫麻芸的大學英語老師。
    1988年,24歲的麻芸從杭城師範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城電子工業學院教書。
    麻芸的活躍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為了防止麻芸有別的想法,當時杭城師範學院的副校長黃書盟跟麻芸製訂了一個“5年之約”,到了那個學校5年內不能辭職出來。
    在杭城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麻芸是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
    與此同時,他在西湖邊發起了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的有了一些名氣。
    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在杭城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的需求也相應越來越多。
    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語翻譯。但當時他隻能做兼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5年之約”還沒有到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麻芸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
    這是杭城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
    當時的翻譯社就是個小店,所有的員工加起來5個人。
    麻芸跟同事一起籌集了3000元人民幣,租了一個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譯社的注冊資本是3000元。
    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第一個月的營業額才600不到。
    入不敷出的狀況令翻譯社的員工動搖了,但麻芸堅信翻譯社可以做下去。
    與此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跟禮品可以掙錢,麻芸就背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
    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麻芸也常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城的大街上穿梭售賣。麻芸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藥品和醫療器材銷售員。麻芸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五六百元,為什麽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
    麻芸的同事就建議隻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麻芸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
    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1995年,虧損三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
    這時5年之約已滿,麻芸向學校提出了辭職。
    辭職之後,麻芸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他發現翻譯社在實現盈利之後,逐漸走上了正軌,麻芸就放手讓其他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
    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
    &n國的一家投資公司也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但在項目進行的一年時間裏,該公司卻遲遲沒有按照合同支付投資款。
    &n國同該公司接觸。
    那時麻芸被稱作“杭城英語最好的一個人”。
    &n國翻譯和協調的工作。
    &n國之後,麻芸卻發現那是一家騙子公司,不但無意合作,甚至希望麻芸能跟他們一起來詐騙z國錢財。
    當麻芸表示出不願意的姿態時,他們將麻芸軟禁了起來。無奈之下,麻芸隻能佯裝妥協,再借著需要考察其他項目為由離開。
    在機場準備買機票回國的麻芸突然反悔了,他思考再三,麻芸覺得既然來了就不能輕易放棄。麻芸想起自己國內的一個同事提過他的女婿在西雅圖和人合夥創辦了一間互聯網公司,他到西雅圖找到那位同事的女婿sa所在的vbn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世界。
    麻芸發現,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非常多的信息。
    他決定跟vbn合作。
    回國當晚,麻芸就邀請了24位交情很深的朋友來聊互聯網。
    但24個人裏麵僅有1人認為可以試試。
    大家的不讚同並沒有動搖麻芸做互聯網的想法。
    一周後,他與妻子張英商定創辦互聯網公司。
    創業所需的10萬元由他們四處籌借而來。
    1995年5月9日,z國第一家商業網站“z國黃頁”誕生。
    。。。
    杭城海博服務公司。
    雖然此時,麻芸夫婦和唯一的職員何一彬開了這一家公司,但是,他們發現,比起之前的翻譯公司,生意還要差,因為根本就沒有生意。
    麻芸在想不能那樣下去。
    “先生,我聽說杭城最近開了兩家培訓機構公司。”夫人張英走了過來說道。
    兩家培訓機構公司?
    實際上,麻芸早就注意到帝國集團在國內最早投資成立的新東方教育培訓機構,現在也是國內最大規模的教育培訓機構。
    這讓麻芸很眼饞。
    畢竟,他也是英語專業出身的,但是,他最多隻是開了一家英語翻譯公司,卻是沒有想過開英語培訓機構公司。
    並不是不想,而是沒錢。
    在新東方教育培訓機構進入到杭城後,基本上也就壟斷了這邊的培訓機構的市場。
    包括麻芸以前不少班上的同學都去新東方培訓機構當了英語老師。
    “什麽公司?”
    “叫學而斯教育培訓公司,聽說老板是俞敏鴻。”
    學而斯教育培訓公司?
    至於這個俞敏鴻?
    麻芸還是第一次聽說。
    “相比起新東方教育培訓機構,聽說學而斯教育培訓機構學費更便宜,但是,模式是和新東方培訓機構模式是差不多的,而且,聽說這個俞敏鴻是北大出來的,在新東方工作很多年,現在自己出來創業。”
    一旁的夫人張英覺得沒事做,也就和麻芸說起這件事。
    如果當初不是創辦翻譯公司,而是創辦英語培訓機構,那麽現在在杭城應該也是一家規模不小的教育培訓機構公司了吧。
    “先生,要不我們也開一家這樣的英語培訓機構公司,聽說真的很賺錢。”張英故意說道。
    麻芸聽到後有些心動。
    &n國看到互聯網的發展,他覺得還是互聯網這一條路更有前途。
    雖然現在英語培訓機構看起來很賺錢,但是,接下來肯定會是越來越多公司進來,競爭力更大。
    對於麻芸來說,其實已經錯過最佳進入到教育培訓機構的時機了。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