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赤伶》

字數:4589   加入書籤

A+A-


    
    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所有人都愣住了。
    車裏的安全員也是一臉無奈,這都能掛,這種奇葩情況他也是第一次見。
    隻能說,葉知秋的運氣背得不行。
    語音播報聲來得太突然,讓原本以為沒什麽好戲看的網友足足愣了幾秒,緊接著彈幕炸了。
    “掛了!居然掛了!?”
    “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這特麽也行!”
    “太無語了,狗作者是真黑啊,居然這都能掛!”
    “不懂就問,不是開得很好嗎,怎麽突然掛了?”
    “路考還有最後一部關門啊,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關上車門直接扣100分。”
    “這不是葉知秋的錯吧,誰能想到那大媽那麽不講理,直接電動車車懟到了車門那裏,他想關也關不上啊。”
    “這大媽不講究啊。”
    “這也太背了吧,不過我還是好想笑哈哈哈哈哈!”
    “不管什麽原因,掛了就是掛了,女裝安排上!”
    “額好像還有一次機會。”
    好不容易將嚴重違反多項交通規則的大媽打發,葉知秋心情很差。
    這破事居然也能碰上!
    無奈之下,葉知秋坐回車子中,重新開始考試。
    還好有兩次機會,不然就真丟臉丟大發了。
    第二次終究還是沒出什麽意外,有驚無險通過。
    然而,直播間的沙雕觀眾明顯不肯放過他。
    “其實,掛一次也是掛。”
    “狗作者別賴賬啊。”
    “你們太狠了。”
    葉知秋直接裝傻,丟下一句“好了謝謝大家為我加油,本次直播到此結束,再見!”
    然後,關閉直播,對麵的跟拍小哥早就憋笑憋得不行。
    好嘛,破防了。
    葉知秋駕考翻車了!
    之前信心有多足,打臉來得就有多響。
    沙雕網友當然不肯放過他,你自己說得不過就女裝,我截屏了!
    不少網友直接將截屏圖發出來,到了葉知秋的微博。
    “一言九鼎啊!”
    “狗作者我勸你不要不知好歹。”
    “來吧,多辣眼睛我都承受得住。”
    對此,葉知秋堅決不承認,這不關我事啊,況且第二次不也過了嘛。
    女裝是不可能的,自己也丟不起那個臉。
    不過這件事倒的確給了葉知秋下一期競演唱什麽的靈感。
    很快,《歌手》節目組收到了葉知秋演唱的名稱。
    ——《赤伶》。
    “戲腔唱法?”華海傳媒大學辦公室內,麵對葉知秋的提問,教授劉民康一愣。
    “算是了解吧,怎麽了。”劉民康笑道:“怎麽,有往這方麵鑽研的想法?這個和流行樂發音、唱法等方麵差別還是挺大的。”
    “也不是。”葉知秋解釋道:“我不是正參加《歌手》節目嗎,下一期想演唱的歌曲融合了戲曲的元素,所以想先向老師你請教一下。”
    “哦?”聽到這裏,劉民康眼睛一亮,說道:“什麽歌,拿來看看。”
    葉知秋遞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劉民康接過。
    辦公室內陷入一片靜謐,隻有“沙沙”翻閱紙張的聲音。
    隨著時間推移,劉民康的神色也逐漸變得嚴肅,目光凝重無比。
    《赤伶》這首歌,是前世一首極為優秀的古風歌曲,而這首歌的一大亮點便是中間的戲腔部分。
    其實隨著隨著時代的發展,關注傳統戲曲文化的人越來越少,但這首歌中戲腔的驚豔融入,帶來的強大畫麵衝擊感,使許多原本對戲曲了解不多的觀眾第一次感受到國粹戲曲那生旦淨末的風采。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歌詞意蘊中所代表家國情懷,讓這首歌的藝術性再上升了一個層麵。
    但這首歌的演唱難度極高,尤其是其中的戲腔部分,葉知秋自己嚐試了一下,始終感覺差了點什麽。
    要麽就不唱,要唱肯定要盡能力演繹到最好,因此,便有了請教劉民康這麽一出。
    良久之後,劉民康放下手中的紙張,深深歎一口氣,問道:“小樣有嗎?”
    葉知秋點頭,拿出手機播放提前錄好的音頻。
    前麵流行唱法部分,劉民康麵色平靜,微微點頭。
    俗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這段時間以來,葉知秋的唱功的確有長足進步。
    果不其然,不過到了葉知秋演唱的戲腔部分時,劉民康的眉頭皺了起來。
    結合對歌曲的理解,劉民康知道戲腔部分,葉知秋用的是戲曲中角兒的唱法。
    外行乍聽之下也許會覺得像模像樣,驚歎於葉知秋聲音的變化,但在劉民康眼中自然是無法過關的。
    得其形,未得其神。
    “這首歌很好,流行唱法部分也沒什麽問題。”
    “至於歌曲中的戲腔”劉民康想了一下說道,“走吧,帶你去見一個人。”
    吳中市,某處亭台樓閣的宅子院落中,一名身材瘦削的老人悠閑半躺在躺椅上。
    院子中央,用木架子搭了個戲台,戲台上一名麵容清秀的年輕人咿咿呀呀地唱著。
    老人頭發灰白,精神卻挺好,雙目清亮一點不顯老態,每每覺得台上的年輕人唱得不對,便開口指正,語氣不疾不徐卻帶著某種韻律,有一種獨特的嚴肅與壓迫感。
    雖然院落中池塘樹蔭俱全,但七伏天帶來的熱浪還是悶熱無比,台上的年輕人又已經唱了一個多小時,額頭、鬢角都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老人叫梅秋培,年輕人叫梅子雲,兩人是爺孫關係。
    梅秋培年輕時是著名的戲曲大家,代表國家出外表演那種。
    唱了一輩子,戲曲已經刻入了梅秋培的骨子裏,自然想“子承父業”。
    唱戲當然要從娃娃抓起,梅子雲他爹從小就經曆了非人的苦練,結果打也打了、罵也罵了,逼著練了那麽久,在梅秋培眼中還是唱得一塌糊塗。
    最終梅秋培終於接受了殘酷的現實,自己兒子在戲曲界確實沒什麽天賦,練也是白練,揮揮手任梅子雲他爹涼快呆哪裏去
    脫離苦海的兒子自然狂喜,天高任鳥飛,沒多久就給梅秋培造了個孫子出來,也就是梅子雲。
    原本思想傳統的梅秋培對自己兒子沒結婚就鬧出人命的行為氣憤不已,著實翻了不少白眼,沒想到在梅子雲三歲的時候,梅秋培竟然驚愕發現自己這孫子在戲曲上天賦出眾,不知比他爹強了多少倍。
    天賦這東西原來是隔代傳的?
    梅秋培的心思又活絡起來,“子承父業”不成,“孫承爺業”也行啊!
    梅子雲他爹知道唱戲的苦,心疼兒子,但在梅秋培一句“他不練就你練”之後,毫不猶豫點頭答應。
    自此之後,一老一小,老的教,小的學,這一幕便在小院中年複一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