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今日之勢,乃古往今來之唯一

字數:3801   加入書籤

A+A-


    “關於戰後重建一事已經妥善安排了下去,邊遠地區的百姓如今也是每月會按時發放救濟糧,雖然短暫安撫了下去,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此刻,京城丞相府內,周中鋐看著下麵遞上來的簡報,眉頭裏透露出擔憂之色,而坐在他對麵的正是張廷玉。
    “本身前朝時就才是剛剛從戰爭的陰影裏走出沒多久,如今戰火重啟,良田荒廢,除了沿海一帶最早接收到的城府好些,像安徽,河南一帶早已淪落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加上盜匪猖獗,山賊林立,舊清勢力還依舊在暗中蠢蠢欲動,這百姓們的日子可都不好過啊,若是不發放糧食,恐怕要不了多久這大好的局麵也要葬送。”
    張廷玉此刻也是愁眉不展,這發放糧食救急雖能解一時之難,但歸根究底還是治標不治本。
    百姓們雖然拿到了土地,但春耕之時已經被耽擱了,若想耕種就得等明年。
    “這些我都明白,山匪之流倒是好處理,但就是民生不好治理,若是整日這樣白吃白喝,一旦養成懶惰對於朝廷反而是一大負擔,所以總要給他們找些事做才行。”
    國家不是發不起糧食,君不見農場裏那整日出產的糧食都快裝不下了,他們支出的這些,不過是九牛一毛爾。
    但若是這樣持續發展下去,說不定就會養成鬥米恩升米仇的局麵,而陛下的性格又一向剛烈,若真是發生了這種情況,恐怕到時候又得有人流血。
    所以如何製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張廷玉為官這麽久以來,說實話這還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事情。
    糧食有的是,但怎麽發下去卻是個問題。
    兩人思索了良久,突然張廷玉想到了一個辦法:“子振,你可還記得徭役?”
    “徭役?對啊,我怎麽把這個辦法給忘了!”
    張廷玉的話頓時讓周中鋐如夢初醒,徭役在以前那就是朝廷強行征收壯丁去幹活,比如修皇陵,寢殿以及莊園等等之類的活計都是靠徭役才征收到的工人。
    如今既然怕他們養成懶惰的毛病,那麽倒不如可以把待遇開的豐厚些,然後以此來征收工人。
    正好現在國家戰後重建工作繁重,若是能以此招收到大量勞動力,也是能大大加快進程。
    隻要能堅持到明年開春,到時候放他們回去耕種便是。
    有活幹,有糧吃,這就足矣,隻要不是餓死人的程度,一般百姓也懶得造反。
    對於這個提議,周中鋐也是沒什麽反對,雖然細節上還有待商榷,但大體的方向已經定了下來,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將工作布置下去就好。
    討論完這個問題後,張廷玉稍微籌措了一陣道:
    “子振,漠北的事情真的沒有餘地了嗎?”
    在當初張凡宣布要對漠北那邊的蒙古部族動手之時,那些酋長們可謂是被嚇破了膽,即便是驅逐出去後也是依舊不斷的想辦法求見張凡。
    而被找次數最多的無疑就是張廷玉這個前朝遺臣,要知道以往大清講究的可是滿蒙一家親,他作為清朝遺臣也算他們的故交。
    看著那些曾經高傲不羈的漢子們跪在自己麵前苦苦哀求的模樣,張廷玉還是起了些許的惻隱之心。
    “征討漠北是陛下親口下的旨意,無論是你還是我都無法改變這個結局,難道你還沒有看清楚,時代已經變了嗎?
    如今的神州不是大清,朝堂之上吾等隻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以往的那些世家貴族,豪門士紳要麽被殺,要麽就是被流放,此等種種你應該能看出來陛下的性格,雖然平日裏看著和善,但背後殺的人可不在少數。”
    周中鋐長歎了一口氣,對於此時的神州他也算是看明白了。
    古往今來無論哪朝哪代,朝堂之上都必然會有世家門閥的亦或是勳貴集團的身影,但唯獨如今的神州沒有!
    天下百姓,門閥世家,說難聽點,就算他們齊心合力真的要跟張凡對著幹,最後勝利的也絕對會是張凡。
    現在的他終於明白了張凡曾經所說的那句話,在絕對實力麵前,一切都是浮雲。
    以往那是張凡不願意大動幹戈,才讓這群人有了一種張凡怕他們的錯覺。
    但實際上隻有周中鋐知道,那時的張凡是最迷茫的時期。
    當時的張凡時常會一個人靜靜的坐在中堂裏,周圍甚至連盞燈都沒有,時常一呆就是一夜。
    那時的周中鋐也和對方聊過,也就是在那時他才知道,這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小子到底在想些什麽。
    這天下的擔子太重,重到他幾乎無法扛起,但偏偏他又不得不扛起來。
    有時候說至高無上是一種地位,但誰又能知道,在至高地位的背後何嚐不是重重枷鎖?
    誰不想當昏君?
    整日裏隻需要吃喝玩樂便好,根本不需要顧忌其他,就像昔日的漢靈帝一般,以張凡現在的權利來說,他若是真想玩,那陣仗絕對可以比漢靈帝還要花。
    但他沒有!
    相反,無論是對於政務的認真,還是對他的耐性,張凡都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
    雖然私底下還是會痛罵自己,但卻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言語上的行為而降過罪記過仇。
    這等胸懷,即便是放在曾經的那些君主裏也算是開闊的了。
    但如果有些人把這種寬容當作縱容的話,那麽他們便會明白,這個開闊胸襟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何等鋒利的屠刀。
    “漠北之事,自明初至今延續了不下數百年,即便是陛下如今能解決他們,那漠北之地又該如何處理?
    這次陛下攜雷霆之威,顯然是要將其趕盡殺絕,一旦漠北收複,這麽大片牧場,我們總該有所準備才是。”
    聽到周中鋐的回答,張廷玉也是沒有再堅持,反而是和對方討論起了關於漠北的收尾工作。
    至於能否獲勝這個問題,兩人從未懷疑過。
    若論國力強盛,如今的神州雖隻是初建,但論起軍事力量來說,即便是昔日的貞觀和永樂甚至是漢武時期都無法與之相比。
    四大軍團,彼時已然成了死神的代名詞,那些漠北之蠻夷,僅僅隻是聽他們的名號便嚇的渾身發抖。
    別忘了,這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神州還沒有輸過。
    “一切靜聽陛下處置吧,這等事情太過重大,光憑你我之力也無法得出什麽好的解決辦法,等到來日漠北收複之後,再行商議也不遲。”
    對於漠北蒙古部族的問題,周中鋐也是頭疼了許久,張凡是打的爽了,但這收尾問題,估計大概率還是得落他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