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真?割稻無雙

字數:6203   加入書籤

A+A-


    現在是8月最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二伏末尾。
    徐錚昨天在京城拍戲,劇組裏就中暑了一個演員,今天來到竹夾村,下車後竟然感覺到絲絲涼意。
    還是山區涼快啊!
    竹夾村海拔1300米,背靠大竹山和小竹山,夏日氣溫最高不超過35c,陰涼區域大概隻有28,29c,難怪這裏遊客多,都在這邊避暑呢。
    徐錚的保姆車停在吉祥農莊,先放行李,等助理pd給他拿來耳麥,他坐上電動車前往36畝梯田的1號拍攝場,那邊正在熱火朝天幹著農活。
    今天室外氣溫34c,晴天,大太陽,嘉賓們全都做好防曬,穿著長長的護袖,戴著大草帽,在梯田裏割稻穀。
    “我快不行啦!”
    “斷了斷了,我的腰斷了,誰來救救我~~”
    “導演跟我說有單身的漂亮小姐姐,結果騙我來割稻穀……”
    “沒喊你過來陪爺爺采茶就不錯了。”
    “我問收稻子累不累,導演跟我說隻要心裏想著豐收的喜悅,身體一點都不累。”
    “都是套路啊~~”
    好些個明星體力不支,站著休息吐槽。
    人工割稻穀就是彎腰最累,時間一長特別廢腰,哪怕是職業農民也扛不住。
    徐錚割了十分鍾受不了,站直身子喘氣,聽見這幫小年輕們在說導演組套路他們,差點笑出聲來。
    他說:“我可是看過你們每一期節目的啊,你們一開始犁地,導演說犁地是最累的農活,堅持一下,以後就輕鬆了。你們信了,結果5個人犁了15米。”
    其他人都笑出聲來,都說當時怎麽那麽傻,還以為自己多能耐呢,“牛能犁地我怎麽就不能犁”這種話都有人說出來,當真成為《我們的農耕》經典金句之一。
    徐錚又說:“接著是插秧,導演又說,插秧是最累的農活,堅持一下,以後你們就輕鬆了,於是你們真去插秧……”
    哈哈哈哈!
    徐錚一臉的不可置信:“現在第一季馬上都要拍完了,導演說割稻子是最累的農活,堅持一下,以後就輕鬆了,你們又信了……我的天呐,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如此天真的人?導演說什麽你們就信什麽,一整季你們都在上同樣的當,你們是怎麽活下來的我很好奇!”
    幾個喝金主爸爸讚助涼茶的明星直接笑得噴出來,彎腰割水稻的人故意裝作憤怒把鐮刀往地上一扔,對導演組同仇敵愾。
    再看幾十人的導演組和助理團隊們,一個個全在鏡頭之後憨笑。
    太壞了!
    童小偉將鐮刀插在泥土裏,站直身子,衝著導演組這邊大喊:“吉祥!快點來幫忙,我受不了啦~~快點來救我~~~”
    他故意喊出破音腔,動作誇張,把四周逗得哈哈大笑。
    在《我們的農耕》中,楊吉祥就是機器貓角色,明星們搞不定的,辦不到的,基本上都是從他這裏得到的解決方案。
    楊吉祥聽見喊聲,他正蹲在小四做的梯田收割機前檢查零件。
    他高聲回應:“你們再割會兒,讓觀眾們體會體會農民的‘雙搶’是什麽感受。”
    中國農村每年夏天都會進入“雙搶”季,搶收早稻,搶種晚稻,有的是麥稻輪種,大豆玉米換著來,前後加起來20天左右,一點時間都耽擱不得。
    荊楚這邊通常都是暑假時期雙搶,全家老小全部下田,小孩子也要去撿稻穗,誰都不能偷懶,這關係著全家一年的口糧。
    夏天氣溫高,太陽曬,多數時候連風都沒有,又熱又悶又累,整個雙搶季忙下來,人通常會累得脫一層皮,瘦好幾斤。
    但一邊是豐收的喜悅,是沉甸甸的回報,一邊是播種新的希望,農民累歸累,但也確實快樂著。
    人工收割不能停,哪怕是作秀給觀眾們看,也要割。
    男的收割,稻穀扔在一旁。
    女的將稻穀抱起來,集中送到田邊的打穀機。
    打穀機是柴油發動機帶動,也有用電機帶動,喂料架子隻有1米寬,半人高,一小捆稻穀伸進去,將稻米打出來,再把秸稈扔掉。
    就這樣一邊割,一邊打穀。
    20人加起來割了一畝地,全都累得不行了。
    在大家的哀求下,楊吉祥帶著梯田收割機入場。
    這台機器就是一個不到30公分高的小推車,加上燃油也才不到15公斤,隻收割,不帶脫粒。
    楊吉祥發動機器,跟在後麵走。
    收割機前麵的鋸齒吃進去4穴秸稈,總共吃2排,捆紮起來彈到旁邊,一路走,一路彈射,其他人將捆好的秸稈抱走就可以了。
    機器收割的效率高,一會兒功夫,比剛剛七八個人割出來的麵積更大。
    童小偉站在田邊,抬起胳膊擦汗:“太厲害了,科技改變農業啊。”
    馬樂紅扯了扯袖筒說:“如果能一邊收割,一邊脫粒就更好了,咱們直接提著穀子回家。”
    “最好還能順便把穀粒烤幹。”
    “最好還能直接打成白米。”
    “最好還能煮成大米飯是吧?”
    “最好是喊一聲,種子自己飛到田裏,老天爺自己下雨,風幫我們驅蟲,土地老頭兒吹一口氣,我們睡醒一睜眼,麵前就擺著幾包米。”
    “我算是看出來了,你們一個個都病了,懶病!”
    眾人笑,喝著金主爸爸提供的涼茶,躲在樹蔭下吹著工業電扇的風,看著楊吉祥一個人在田裏三國無雙割稻穀,多愜意啊。
    圍觀人群中站著一些農機專家,同行技術員,看到楊吉祥這個機器,有人搖頭:“不過如此。”
    因為自動打捆收割機很多公司都生產過,楊吉祥的這個看起來提升不大,不像插秧機那麽驚豔。
    主要是同行,都準備看他的笑話。
    插秧機我們認輸,不跟你爭,但你收割機終於拉跨了吧,那這個市場就歸我們了哦,你插秧機提高了耕種麵積,我正好多賣收割機,正好沾你的光。
    許多同行都是這麽想的,內心陰暗一點的甚至在詛咒楊吉祥的收割機突然壞掉。
    人心叵測。
    這時候,打穀機出了問題,發動機壞掉不能用了。
    有人抬出傳統木製打穀機,人力腳踩式的,效率太低。
    又有人想辦法,抬來一個超大水桶,男人們抱著水稻秸稈的根部,把頭部的稻穗用力砸進水桶,連續砸幾次,稻穀就會掉進去,效率同樣太低。
    於是大家又眼巴巴看著楊吉祥:“機器楊,給我們再來一套脫粒機吧。”
    楊吉祥有備而來,他為梯田準備的收割機和脫粒機是一套的,都是輕量化級。
    他的脫粒機和傳統造型差不多,1米5寬,1米高,上麵一個半截罩子擋住飛濺的稻穀粒,側邊開口,出稻穀粒。
    “李顯!過來幫忙!”
    楊吉祥看到最帥的飛行男嘉賓,對他招手。
    李顯樂嗬嗬走過去,他們是真老鄉,李顯就是在鹹溫市出生的。
    “你背著它下田。”
    “我?我背它,我……”
    李顯吃了一驚,見楊吉祥不像在開玩笑,於是低頭看,找到側邊兩個扶手點,半蹲下,反手抓住扶手,輕輕鬆鬆就把它背了起來。
    “臥槽!”
    “這麽輕,紙糊的麽?清明燒紙吧!”
    同行們目瞪口呆,嘴巴都合不攏,感覺三觀被逆轉。
    李顯走的很輕快,背著脫粒機真毫不費力,他感覺就十幾斤的樣子,那麽大的體積,怎麽這麽輕,難道是鈦合金?
    水田現在是幹的,踩在上麵走路很方便。
    李顯把脫粒機框架放在田裏,用長釘打進四個角,太輕了就必須固定。
    楊吉祥把收割機帶回來,哢哢幾下,分離成兩截,取出發動機部件,安裝在脫粒機框架上,牽上一根皮帶,搞定。
    “一機兩用……”
    同行們絕望了。
    收割機還能這樣弄?
    你收割機本來就是輕量級了,結果發動機還能用在脫粒機上,那農民一次就可以把兩個東西全部帶到山上的梯田裏。
    一個戴眼鏡的同行嘴唇顫抖:“完了,全完了。”
    從種植,到收割,脫粒,全部輕量化,隻需要兩個人,梯田耕地的每個環節全部打通!
    而兩個人,正好是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家庭的勞動力人數。
    這一整套設備,不得賣瘋?
    同行們沉默無語,看著脫粒機高效打穀,一畝地打出三麻袋穀子,大約三四百斤的樣子。
    明星們歡呼雀躍,他們這種外行第一次種田,竟然也能種出這麽高產的稻子。
    然而楊吉祥卻說:“還記得嗎,這一畝是大家手工栽種的。”
    這句話勾起大家的回憶,想起和他打的賭,想起大家為了不輸5張糧票,一直幹到晚上,那時候真的是無知無畏,純粹靠著信念堅持下來,太不容易。
    楊吉祥說:“接下來的田都是機器插秧,機器收割,讓你們看看機械洪流的厲害!”
    難道還有驚喜嗎?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來看他表演,人群中的同行們更是心中暗叫不好。
    果然,楊吉祥將收割機撥到二檔。
    4行插秧機準確布陣,4行收割機完美切割,這才叫前後呼應,有始有終的同係列產品。
    楊吉祥用比剛才快一倍的速度,在第二塊稻田裏迅速推進。
    真·割稻無雙!
    撲通。
    人群中一個同行又是生氣,又是絕望,加上扛不住高溫,直接中暑倒地,嚇得眾人連忙將他抬到陰涼處搶救。
    不講武德!
    完全不給同行們一點活路啊!
    全國加起來接近12億畝的梯田,丘陵,山區小麵積耕地,小型機械化種植和收割技術終於有了大突破,上百萬台農機的龐大市場,很可能被楊吉祥一個人獨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