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再沉默的學生群體

字數:5058   加入書籤

A+A-


    暑期檔正式進入了白熱化的絞殺階段。
    隻在周六這一天,就有四部熱門影片同台廝殺。
    一個字,卷!
    而擠在其中,投資體量最小,熱度卻最高的《天才槍手》,就相當顯眼了。
    這不,周五其票房就隻有1976萬,日票房連續000萬+的勢頭被打斷了。
    顯然,還是有些觀眾受到了負麵言論的影響,放棄了這部影片。
    這讓競爭對手大受鼓舞。
    報紙上繼續不斷在挑影片的邏輯漏洞,恨不得將所有bug擺在公眾麵前;這股抹黑潮甚至蔓延到了電視圈。
    當天的早間新聞之後,唐宇電視台娛樂頻道,就在一期娛樂節目上,插播了昨天晚上采訪的從《天才槍手》影廳湧出來的家長觀眾。
    “我不會帶孩子來看這部電影,以免讓他在作弊上找到代入感……”
    “人物設定三觀就不正,我怕影響孩子三觀……”
    “作弊就是錯的,電影卻拍成了耍酷,真不應該拿到這個分級的……”
    如果隻看這些輿論的話,這完全就是一部誘人犯罪的限製級電影。
    可是,媒體上並不隻有一個聲音。
    更多的媒體對“現實版跨國作弊”與“電影版跨國作弊”之間的聯動感興趣極了。
    雖然“現實版跨國作弊”還沒有最終的調查結果,但單單是媒體挖掘到的細節,就足以讓人感到目瞪口呆——
    春田教培機構組織跨國作弊事實上已經是第三年了,隻不過第一年沒有發展海外客戶。
    更加有趣的是,它第一年還真的就像電影裏,聘用了槍手前往澳洲參加考試,記下答案傳回國內。
    隻不過它找不到《天才槍手》裏男女主那樣的天才,作弊效率太低了,才轉而收買考場工作人員。
    而這其中,如何相互勾結,如何暗中招攬到有錢的考生,如何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做到保密……一點也不比電影裏驚心動魄的安排遜色。
    這種電影與現實的交相呼應,喚醒了很多遠離考場多年的人對考試作弊的回憶。
    誰的學生生涯又沒作過一兩次弊呢?尤其是上大學之後。
    哪怕自己沒有,身邊的同學肯定也有……
    就很想看看與“天才們”的作弊有多大的差距。
    於是在周六休息日,很多上班族興衝衝地來到電影院,要買《天才槍手》的票。
    然後他們發現……沒票了?!
    尼瑪,這才中午吧?
    ……
    他們不知道,這一天全國的很多影院,都被另一個群體給攻占了。
    不管針對《天才槍手》的輿論如何喧囂,有一個群體都被大家下意識無視了——學生群體。
    這也很好理解。
    學生群體既沒有獨立的經濟實力,也沒有話語權,還不成熟,有什麽好關注的呢?
    但是,當學生們選擇用腳投票的時候,爆出來的能量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
    譬如某兩位學生正在進行的談話——
    “你去看《天才槍手》了嗎?”
    “沒有。剛考完期末考試,那種緊張焦慮讓我做夢都被驚醒,不想再去看考試的電影。”
    “可以去看看。”
    “好看?我看到報紙上有吹它的,有罵它的,都不知道信那個好?”
    “報紙?拜托,好多報紙像是怕我們看不出收了錢似的,黑得那叫一個無腦。你看過電影就知道了,拍得很酷,絕對符合你的口味。”
    “真的?”
    “不僅如此,我覺得它還拍得很諷刺,諷刺了成年人自說自話的世界。不僅是在電影裏,還有在現實裏……”
    “你說得這麽玄乎,我倒真想去看看了。”
    “去吧,可以和小黑他們一起去,他們是集體買票。”
    “……”
    類似的一幕,出現在大學生、中學生,甚至是小學生中間。
    再好的口碑,也需要時間發酵。
    雖然沒有網絡時代那般方便,但利用普通影迷來影響普通影迷,有時候比傳統媒體更加高效。
    《天才槍手》已經上映了三天,前期的觀眾口碑終於開始發酵,率先引爆了學生群體的觀影熱情。
    尤其是正處於放假之初的學生,有的是空閑時間,而且動輒呼朋喚友,一去就是一大群人湧進電影院。
    這狀況還驚動了院線的管理層。
    “《天才槍手》今天所有場次的票都賣光了?”有影院經理跑到售票台親自了解情況。
    “對。這部片子受歡迎程度完全超出了預料,主要是學生群體,幾乎一來就包場了。”售票員笑逐顏開。
    “學生包場?”影院經理一聽,也眉開眼笑。
    這是院線最受歡迎的觀影群體啊!
    要知道,這是《天才槍手》等熱門影片上映的第一周,院線能分到的票房隻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
    但是賣爆米花、賣汽水的收入完全是屬於院線方的。
    學生群體啊,最能讓他們賺到爆米花錢的了。
    影院經理嗅到了更大的商機。
    隻是,他所在的影院已經盡可能的、最大程度的把排片向《天才槍手》傾斜了呀!
    甭管有多少媒體抹黑它,院線方是最心明眼亮的了,這種事兒,每年的暑期檔都沒少見。
    而且往往是大熱的片子,受到的輿論抨擊就越嚴重。
    每家影院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天才槍手》會不會因為抨擊而在後期盡顯頹勢,他們並不關心,反正先趁著熱度把這一波錢賺到手再說!
    沒想到,居然還是不夠?
    看著陸陸續續跑來問票的成年觀眾,看著售票員很無奈地一聲接一聲的“對不起”、“賣光了”和“明天吧”,影院經理不由得眉頭緊鎖。
    學生群體當然很重要,但成年人受眾也不能放過啊!
    他腦子飛速轉動,在考慮要壓縮哪一部片子的排片了。
    然而想了一圈,腦仁發疼!
    幾部熱門電影的排片,已經是壓著合約的最低要求安排的了,而且剛上映,上座率都挺不錯,也不能說砍就砍。
    其他炮灰片子,要麽早就讓路了,要麽都被挪到了最小的放映廳,哪怕全拿出來,也滿足不了太多觀眾。
    “學生們怎麽就一湧而來了呢?暑期檔這麽長,分批來該多好啊!”影院經理也隻能既興奮又無奈地抱怨道。
    他的同行們,在這天都帶著同樣幸福的煩惱。
    本來,學生群體的發力,王維起碼要等到第二天才會有清晰的反饋。
    但當助理抬著一麻袋信件過來給他,他忍不住直呼臥槽。
    真·用麻袋裝的!
    “這是什麽?”
    “影迷們寄過來的信。大部分都寄到了采訪你的《華新報》,這是他們挑出來的專門寄給你的。”放下麻袋的丁助理略微喘氣道。
    “這得有多少啊!”王維既有點懵又有點新奇。
    這種寄信過來交流的方式,也隻有在互聯網時代之前才會出現了。
    他還是第一次碰上這種情況。
    於是興致勃勃地讓助理幫忙拆信,他親自看看。
    第一封信是稚嫩的筆跡,王維看完,沉默了一下。
    第一封,還是學生的筆跡,看完,繼續沉默。
    第三封,看完,捏了捏眉頭。
    第四封……
    一連看了十幾封信件後,王維停下來了。
    他看著倒出來堆滿桌麵的信件,又沉默了片刻,突然笑了。
    “我還想著要怎麽跟媒體幹一架,沒想到學生們倒先幫我發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