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引燃共鳴的信號

字數:4335   加入書籤

A+A-


    《未成年人的巴掌!》
    《學生“暴打”成年人!》
    《學生的呐喊……》
    乍一看標題,還以為是哪個學校的學生和老師約架了。
    再一細看,哦豁,現在的學生真牛批!
    尤其是看過《天才槍手》的觀眾,不少覺得自己的臉被打得啪啪響。
    多少成年人看電影隻看了表皮,純屬圖一爽;結果發現還沒有人家小學生看得明白,思考得深入。
    尤其是媒體濃墨重彩報道了王維在發布會上替學生向成年人的發問——
    考試拿高分就是教育成功嗎?什麽又是教育的本質?
    學生還給出了振聾發聵的答案:以身作則才是教育應有的樣子。
    有人會發笑。
    道理誰都懂,但成年人的世界很複雜。
    以身作則,說著簡單,做起來又哪有那麽容易?
    再往下看,才發現學生們在後麵等著呢——
    你們成年人肯定要說世界很複雜,身不由己。
    那我們有樣學樣,說一套做一套,是不是對的?
    不是?那不是妥妥的雙標嗎,欺負我們未成年人沒有話語權是吧……
    看到這裏,不知道有多少成年人讀者語塞。
    業內人也算是看明白了,這就是王維對媒體抹黑的反擊,隻不過是借了學生們的口。
    有人想說這是王維自己炮製的,但多家媒體隨後的采訪報道,讓他們閉上了嘴。
    周日白天,幾家電視台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轉播車,紛紛開到了各大城市主流院線的門口。
    鏡頭裏,排隊的人群已經擠到了影院以外。
    大部分是年輕的臉龐,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學生居多。
    他們排著隊,沒有喧鬧,也沒有喊什麽口號,像一支準備奔赴戰場的軍隊,隻有身上的《天才槍手》主題文化衫表明了他們的目標。
    畫麵轉換,給到了一位院線負責人。
    “現在《天才槍手》的最大觀眾群體就是學生,為了滿足暴增的需求,我們提高了它的排片率,從原來的百分之三十五提升到了百分之五十,就算是這樣,幾乎每個影廳都坐滿了人,我們正在考慮進一步提高排片率……”
    這時有一群年輕觀眾從影廳裏湧出。
    有人臉上帶著興奮,有人臉上帶著思考。
    記者挑了一位若有所思的觀眾進行采訪。
    “你是學生嗎?”
    “是啊!”
    “你好像跟你朋友不一樣,看上去不太高興,是對電影不滿意嗎?”
    “不,我看第一遍的時候,跟他們一樣,覺得全程無尿點,拍得酷斃了!”
    “這次是二刷了,心裏卻堵得慌。不是因為電影變得不好看了,而是我看到了更多的東西。”
    “能具體說說嗎?”
    “導演借‘槍手’和‘作弊者’,把社會分化的問題呈現在了我麵前。我奮鬥的終點,也許就是別人的起點,麵對這種不公,我們學生該如何選擇?”
    “……”
    記者沉默了一下。
    被采訪的學生卻突然笑了。
    他提了提身上印著“我準備好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的文化衫,笑道:“其實也還好,電影裏男女主角選的路,隻是人生選擇的一種而已。”
    “這個世界當然不可能由我們說了算,但人生的道路很長,我也不止一個選擇,對吧?”
    “……”
    當然,也有人說了,迷之清醒的學生肯定是少數的。
    但是,媒體公布的一項數據又打了他們的臉。
    《天才槍手》的定製文化衫一共有四款,主要以點明主題的四句話作為點綴——
    第一是,他們天生就是贏家,我們都是loer,隻能做一輩子loer。
    第二是,即使你不作弊,這個世界也會欺騙你。
    第三是,明天開始,這個世界由我們說了算。
    第四是,我準備好了,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本來大家都以為最受歡迎的是第三款或者第二款。
    沒想到授權商家的銷售數據表明,銷量最高的是第四款,且遙遙領先於其他三款。
    記者在現場統計的結果也一樣。
    “這大概也從側麵證明了,觀看這部電影的學生群體,更多是熱血卻不中二!”記者對著鏡頭感慨道。
    王維的嘲諷臉浮現在很多人的心頭——臉疼不?敢說自己比未成年的學生更加懂事不?
    讓更多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天,官媒也發聲點評了這一奇特的景觀——
    “……應該感到高興,能看到《天才槍手》這樣能讓人看到更真實的社會的電影。
    更應該感到欣慰,我們的下一代能有這樣獨立思考的能力。
    他們不需要被灌輸什麽價值觀,隻要學會思考,就是真正的成長。
    說到考試作弊,就不能不談到教育。
    筆者覺得有學生說得很對,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
    作為成年人,如果伱想讓下一代變成理想中的樣子,最好你先盡力把自己變成理想中的樣子。
    所以,教育的關鍵,不在於學生,而在於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年人。
    不妨捫心自問一下,自己做得足夠好了嗎?有資格理直氣壯的教育學生了嗎?
    個人如此,整個社會亦如此。
    ……”
    這點評一出,仿佛一個信號,一個引燃了觀眾與《天才槍手》產生的共鳴的信號。
    如果電影裏,學校的老師沒有帶頭潛規則,女主會走上作弊之路嗎?
    如果電影裏,有錢階層的二代有起碼的道德,男主會走上作弊之路嗎?
    如果電影裏,社會公平到能依靠自身努力,改變命運與社會階層,兩個天才會令人惋惜地浪費自己的天資嗎?
    這原本隻是代入電影中的共鳴,被引燃後,似乎投射到了現實中,進而引爆了水麵之下的一些暗雷。
    ——有媒體爆料,某青少年創新競賽中,很多獲獎的學生背後,都是家長“代筆”;原本鼓勵學生創新的活動,變成了“親子接力”大賽。
    ——又有媒體收到爆料,某大型中學生競賽中,多位獲獎者其實是使用合成偽造與本人相似的證件,找人代考而取得的“優異”成績。
    公之於眾後,輿論嘩然。
    學生群體的質問猶在眼前——這是教育應有的樣子嗎?
    《天才槍手》這部電影,究竟能在現實裏找到多少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