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泰山之行!
字數:3057 加入書籤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於cd市雙橋區山莊東路6號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大規模修建,是清朝皇帝為了實現安撫、團結邊疆少數民族,鞏固國家統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
占地大約564萬平方米,主要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巒區)兩部分。
不同於其它的皇家園林,它繼承和發展了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按照地形地貌特征進行選址和總體設計,完全借助於自然地勢,因山就水,順其自然。它集古代造園藝術和建築藝術之大成,是具有創造力的傑作。
早在六十年代,國家就將其定為了文物保護單位,並且還幾次撥款修繕。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裏保護的非常不錯。
賀建軍一行人到來時,這裏剛好處於小規模修繕階段,但這絲毫不影響大家的心情。
作為導演之一,錢運達很快就給大家安排好了各自的任務。
沒錯!
這次是錢運達帶隊!
原本王往是打算一起來的,隻不過在出發的當天,他胃疼的厲害,被緊急送到了醫院,最終隻得放棄了這次到承德“下生活”。
而且據賀建軍所知,估計他現在這會已經被送到青城療養去了。
事實也確實如他所料,王往被送到醫院治療幾天後,病情逐漸好轉,但醫生建議他還是前往青城療養半年。
於是,在攝製組一行人抵達承德當天,他也乘坐火車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了青城。
…………
也就在王往於青城療養之際,賀建軍等人則開啟了為期一月的“下生活”。
作為《天書奇譚》的原畫設計師,他需要從承德避暑山莊宮殿區當中尋找靈感。
而美術設計與繪景的諸位同誌,則跑到了苑景區。
這裏風景十分漂亮,許多景色都被他們繪製了下來,有些還被攝影師王世榮利用帶來的相機拍攝了下來,一些極為重要的,或者被導演錢運達特別叮囑的風景或建築,王世榮還用攝影機進行攝錄。
要知道這時候不管是攝影機還是攝影機所需的膠片,都是得從國外進口的。
對於當下而言,國內各單位所使用的攝影機一般是從米國或是德國這兩個國家進口的。
而相比之下,前者的攝影機就技術層麵而言,還是差了一些,故而,前兩年廠裏所使用的攝影機是從米國進口的,而今年卻因為經費的增加,廠裏特地改從德國進口了一台新的攝影機。
有了新設備就是不一樣,再加上這次“下生活”,廠裏特批了好幾卷膠片,作為攝影師的王世榮這次總算是“大手大腳”了一回。
這不,在“下生活”的這段時間內,他除了自己的拍攝工作外,還給寫生繪畫的眾人拍攝了不少的“工作照”,甚至還用攝影機攝錄了幾段“視頻資料”。
這些資料,在賀建軍的建議下,王世榮準備提供給剪輯師肖懷海,作為此前定下的那部記錄美影廠發展曆程的“紀錄片”視頻素材。
…………
時間一晃便是二十多天過去了。
經過二十多天的采風,攝製組全體主創成員一共二十多人總算是將自己手上的任務全部完成。
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這段時間裏,賀建軍等主創人員住的地方都十分“奢侈”,不是這個宮,就是那個殿的,由於天氣不熱不冷,所以大家都是打地鋪,條件雖然比較艱苦,但大家並未介意。
甚至在接近離開的那幾天內,攝製組還遇上了一波外國人,這些外國人都是東歐某友好國家的人,他們來此的目的,除了文化交流外,更多的是“旅遊”。
其實,這年頭能夠到國內來的外國人,大多都是這樣的目的,而且人數並不多,多以第三世界的外國人居多,西方一些友好國家以及米國與倭國也有不少。
不過這些與賀建軍等人的關係不大,攝製組在承德避暑山莊完成“下生活”之後,便轉道去了魯省的曲阜等地繼續“參觀”,之後更是來到了泰山。
之所以來到泰山,那是因為泰山乃五嶽之首,而《天書奇潭》當中袁公在下界修煉之地以此來取景再合適不過了。
而這一部分的原畫,剛好便是賀建軍等幾名原畫師的重點所在,故而,在泰山遊曆的這幾天,賀建軍等三名原畫師幾乎都不敢休息。
他們都是直接住在山巔的廟宇之中,每天一大早就起來了,拿著畫板等工具,一畫就是一整天,就連吃飯都是吃的早上帶的饅頭,喝的也是從廟裏帶的燒開的水。
由於泰山海拔比較高,山上夜晚與白天的氣溫相差很大,賀建軍等人可沒少遭罪。
…………
也就在賀建軍等《天書奇潭》主創人員下生活之時,此時此刻,魔都,美影廠內,緊張的攝錄工作也正進行著。
下半年十幾部片子幾乎同時啟動,動用了廠裏大量的人力物力。
好在都是些動畫短片,分鏡頭台本大多都已經完成並且通過了廠裏的審核,目前如《轟炸》等少數本子更是已經完成了原畫設計、中間畫設計、描線、上色、校對、試錄等一係列的流程,如今已經被送到廠裏的生產車間攝影棚內,開始了攝錄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