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 145 章

字數:10738   加入書籤

A+A-




    張英大學士乃是國之棟梁,如今離世,康熙帝悲痛不已,當眾寫下百字悼文讓梁九功送到張家。
    張廷玉、張廷璐兄弟倆為父母守孝服喪,張廷玉特辭官而去,與弟弟一同扶靈回鄉。
    康熙帝親自向他保證:“你們自回鄉去。官職不需辭去,朕等你返京那一日。”
    張廷玉叩謝聖恩。
    胤禛特意派了一隊侍衛在旁護送,順便有侍衛在的話,也可以多帶些東西,方便一行人路上吃用。
    其實早些年的時候,張英告老還鄉,原本想要返回老家去。無奈康熙帝舍不得他,就又上任幾年。後來卸任,幾經波折沒能回成,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走,身子骨又不妥當了。
    從九月份起又開始調養,好不容易眼看著強健了些,正打算過完年就返鄉。誰知天不遂人願,竟是一病不起,突然亡故。
    這個變故來得太快,張家孩子們悲痛不已,每日在哀傷中收拾行裝。
    七公主夫妻倆伉儷情深,如今張廷璐要和哥哥一起扶靈回鄉,她自然舍不得。
    找了五姐姐商量半晌,倆人也沒能有個定論。
    其實,若是平常時候,她定然去找四嫂商量辦法了。
    可現在四嫂還沒出月子,正是要少思少費神的時間段。若她真去找了四嫂,害得四嫂坐月子都不得安生,四哥肯定饒不了她。
    左思右想了好幾日,七公主終是來到了宮裏,在德妃的跟前哭泣:“母妃!我該怎麽辦”
    她想在京城,因為這裏是她長大的地方。她的皇阿瑪母妃皇祖母都在這兒,哥哥姐姐弟弟也在這兒。
    但她也舍不得自家夫君。
    張家遠在江南,倘若她跟著去張家的話,直到孝期滿,她是萬萬無法回京的!
    這可如何是好!
    七公主撲在德妃的懷裏,哭得昏天暗地。
    德妃抬手,輕輕撫著女兒柔順的長發:“你其實心裏已經有答案了,不是嗎”
    七公主抬起頭望過來,臉頰上滿是淚水:“母妃這是何意我如果有答案了何至於還這樣為難”
    “因為你心裏其實是想跟著駙馬去張家的,這就是你的答案。”德妃溫和道:“倘若你不是十分想跟著去的話,怎會為難到這個份上不過是很想去,卻舍不得京城裏的我們罷了。”
    七公主呆住。
    德妃溫柔地為女兒拭去臉上的淚痕,拉著女兒在身邊坐下,柔聲笑著:“你但去無妨。我在京城裏,有你哥哥嫂嫂姐姐姐夫照顧著,還有你弟弟和弟媳看護著,你不用擔心我。”
    七公主:“可是……女兒真的舍不得您啊!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種!”
    德妃笑道:“你最喜歡吃喝玩樂了,這次好不容易能夠出京待幾年,你就不向往嗎而且,還是能和駙馬一起在外地。雖然日子可能不如在京城奢華,但你又豈是喜歡奢華生活的孩子”
    說到這兒,德妃忽然話鋒一轉,奇道:“難道你真是舍不得這種富足奢靡的日子,才不肯去桐城張家的”
    “怎麽可能!”七公主脫口而出:“隻要能和張廷璐在一起,吃糠咽菜我都能行!而且張家也沒破落到吃不飽穿不暖的地步啊!”
    這話一說出來,她自己恍然驚覺失言了,忙掩住口。
    德妃卻是露出了然的微笑。
    作為長輩,很多問題自然看得比晚輩要通透。她早就看出來,女兒其實很想去的,隻是一時間割舍不下生活了那麽多年的地方和環境,還有摯愛的親人們。
    “若是想去,你便去吧,無需擔心我們。你身為公主,能夠跟著夫君在家鄉守孝三年,也是一樁美事。”德妃固然舍不得女兒離開身邊三年,卻也不得不為女兒女婿的以後考慮:“短暫幾年時光,一下子就過去了。等你們回京,我們還能一家團聚。”
    七公主放聲大哭。
    “你且跟著去吧。”德妃雖然滿心不舍,卻還是微笑著祝福女兒:“離開京城,到外頭看看外頭的天地,也不枉費人生這一遭了。”
    珞佳凝是當天晚上才知道七公主即將跟著張廷璐一家去桐城的,這事兒還是胤禛告訴她的。
    胤禛十分不解:“京城生活安逸而且順遂,到了桐城,人生地不熟的,她為何偏要去那樣的地方更何況,她又不是非去不可。”
    身為公主,自然有這身份相應的特殊優待。
    公主也要為公婆守孝,但是不需要像平常人那般必須守夠二十七個月,一般來說三個月足矣。
    七公主這般,便是自降身份為尋常人家的兒媳,和尋常人家一樣守孝了。
    算是自願去受苦。
    胤禛雖然小時候沒有長在永和宮,卻也是時常遠遠地在留意著那邊。畢竟那個宮裏,住著他的母親和妹妹弟弟。
    也因此,胤禛知道七公主是如何千嬌萬寵著長大的。
    這孩子從小就沒吃過苦——皇阿瑪疼愛她,皇祖母喜歡她,母妃慣著她,姐姐護著她,總之她身邊沒個人都把她疼到了心裏去。
    這樣的環境下,她長得開心自在無憂無慮。
    如今讓這樣備受疼寵長大的一個女孩兒去到了陌生地方,那裏沒那麽多人伺候著,吃食沒有皇宮和公主府那樣精致,穿的也不如皇宮和公主府華美。
    這讓她如何受得了
    胤禛擔心得不行,坐在椅子上唉聲歎氣——當然了,他在皇阿瑪和母妃跟前聽說這事兒的時候,表現得十分自如。
    也就是回了家,麵對著自家媳婦兒的時候,他才會把自己的心憂表現出來,讓她知道他的真實感受。
    珞佳凝望著胤禛這模樣,不由好笑。
    平時整天繃著臉,也沒個好臉色給七公主,該嗬斥的時候就當麵劈頭蓋臉地訓。
    大家夥兒都以為他沒那麽喜歡這些妹妹弟弟。妹妹弟弟們也都對他敬而遠之,看到他就灰溜溜地不敢抬頭。
    真到了關鍵時候,他這個當哥哥的還不是嬌慣著妹妹
    哪有半點平時冷臉四貝勒的模樣了。
    珞佳凝笑問:“難道四爺覺得,七妹妹會不知道桐城不如京城嗎”
    “自然知道。”胤禛悶悶地回了一句後,想想又添了句:“但她也隻是聽說而已,哪裏能了解那麽多。”
    珞佳凝再問:“那四爺覺得,七駙馬對七公主如何”
    胤禛仔細考慮了下,找了個十分精準的詞來形容:“言聽計從。”
    “足可見四爺還是很清楚,七駙馬對七公主很好的。”珞佳凝道:“七駙馬總是知道桐城不如京城舒適的。他會不勸七公主嗎他會不告訴七公主到時候麵臨的環境嗎那為什麽七公主還執意要去呢”
    胤禛:“她不過就是非要跟著張廷璐……”
    “是了,七公主和七駙馬感情好,所以七公主為了她的駙馬甘願暫時放下這邊的一切舒適,去陪著七駙馬。”珞佳凝笑問:“既然七公主都想通了,四爺又為何想不通呢”
    胤禛張了張口,一個字兒沒說出來。
    珞佳凝又道:“或許在四爺看來,七公主還是你記憶裏的那個小女孩兒,需要你們看顧著才能一步步往前走。可是在我看來,七公主已經長大了。她不似小時候那麽頑皮搗蛋,也不如小時候那麽莽撞衝動。如今的她,學會了仔細考慮清楚再做決定。既然她下定了決心,有了自己的主意,這豈不是說明她真的長大了既然如此,你我身為兄嫂,不祝福她,難道還要拖她後腿嗎”
    胤禛聽後,怔了怔,不由笑了。
    他是在身為哥哥的立場上,心疼妹妹所以那樣想,覺得小姑娘們還是在京城這樣富庶且有娘家人撐腰的地方好。
    可是,他卻忽略了,妹妹已經長大,有了她自己心愛的夫君。
    所謂夫妻就應該是同甘共苦的,現在,七公主願意跟著駙馬去駙馬的家鄉為父母守孝,這是好事。
    四福晉說的對,他身為哥哥,這個時候應該大力支持妹妹才是正當的想法,讓她離開得放心而灑脫。而不是讓妹妹都要離開了,還要帶著對娘家人的愧疚和歉然。
    “這倒是我狹隘了。”胤禛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還是福晉想得周到。”
    珞佳凝橫了他一眼:“你知道就好。”
    臨別的日子來得總是那麽快。
    張廷玉、張廷璐和七公主他們走的那一天,先去了宮裏給貴人們道別,而後又轉來了四阿哥府上,與四福晉道別。
    原本應該是京城裏的人們給他們送行,可他們考慮到四福晉還沒出月子,不能走遠,便主動來了四阿哥府上來見四福晉。
    珞佳凝一大早就收拾停當了,聽說大家來了,她便起身去了花廳。
    七公主剛從宮裏出來,哭得眼睛都腫了,見到四嫂後忍不住又淚流:“四嫂!你看你,虛弱成了這樣,還得出來見我們。我真是、真是……”說著就眼睛朦朧了。
    張廷璐忙過去握住妻子的手。
    珞佳凝知道,其實自己用著“健康藥水”,不至於太虛弱。隻是妹妹心疼她在月子裏還得出來道別,所以覺得她很虛弱。
    “你們且安心,我沒事的。”珞佳凝道:“倒是你們一路奔波,著實不易。有什麽需要幫助,盡管隨時來信,我一定給你們想辦法解決。”
    七公主忍不住,撲到四嫂懷裏哇哇大哭。就跟她沒出閣的時候,在宮裏時候那般。
    離別的那一刻終究會來到。
    現在是臘月,珞佳凝穿著厚厚的衣裳,在馥容的攙扶下走到了門口,目送她們離去。
    眼看著除夕即將來臨,宮裏送別了七公主一家後,卻是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嫁到塞外的八公主有孕了,就剛剛查出來的,才一個月的孕期,快馬加鞭送來的消息。
    康熙帝剛剛經曆了和七女兒的離別傷痛,乍一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有點回不過神來,順手就把這封信遞給了身邊的某個兒子。
    想當初,他還是很疼愛八公主的。
    當年八公主小的時候,康熙帝經常去翊坤宮找宜妃,順帶著也很喜歡活潑可愛的八公主,甚至還在八公主小時候說過,等她出嫁的時候,他會親自送行。
    後來她的生母章佳氏,也就是已經故去的敏妃,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後,康熙帝邊看著這個“對生母毫無敬意”的八公主,就沒那麽喜歡了。
    之後,八公主出嫁,康熙帝便沒有履行當年那“親自送行”的許諾。而她當時封的也隻是個和碩公主而已,比不上五公主的固倫公主。
    康熙帝正回憶著往昔的時候,卻聽身邊的兒子五味雜陳地說:“……原來她都那麽大了。”
    聽著這個聲音,康熙帝恍然意識到了什麽,扭頭望過去,便見拿著他信件的正是十三阿哥。
    八公主同母的親哥哥。
    隻是八公主長在宜妃的身邊,和這個哥哥一直都不太親近,即便是出嫁的時候,八公主都連個眼神都懶得給十三阿哥。
    這樣的兄妹關係,也難怪十三阿哥如此喟歎了。
    康熙帝頓時有些懊悔。
    剛才他順手把信件給了兒子的時候,沒注意看是哪一個兒子。旁邊還有十四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在,說實話,隨便給哪個都比給十三阿哥強。
    康熙帝想了想,說道:“宜妃還不知道這個事兒,要不,你去翊坤宮和宜妃說說”
    十三阿哥騰地下站了起來,複又坐了回去。
    “兒臣還是不去給宜妃娘娘添亂了。”十三阿哥斟酌著說:“宜妃娘娘看到兒臣,怕是會想到八公主並非她親生。倒不如另派旁人去,宜妃娘娘對八公主的惦記反而會更深一些。”
    康熙帝聽後,不由歎息。
    十三阿哥從小跟在四阿哥和四福晉身邊長大,果然性子就隨了四阿哥和四福晉那般,是個重情重義的。
    即便八公主這個妹妹和他不親厚,他也設身處地更為八公主多想一些。
    “也罷,既然如此,就讓梁九功去吧。”康熙帝當即叫了梁九功來,如此這般吩咐著,讓梁公公去翊坤宮告訴了宜妃。
    宜妃早已和八公主離心。
    更何況,在宜妃的心裏,隻有她親生的且一手養大的兒子九阿哥才是心頭寶。就連親生的在太後跟前養大的五阿哥,都沒被她放在心上。
    如今八公主不過是養在翊坤宮而已,和她沒有半點血脈相承的關係在,她如何會在意
    麵對著送消息過去的梁九功,宜妃隻是笑著說了幾句場麵話:“那真是恭喜八公主了。”又吩咐人給梁公公打賞,這便作罷。
    反倒是八公主以前一直看不上的哥哥十三阿哥,聽聞妹妹有孕後,左思右想與妻子商議了,給八公主送去許多小孩子的衣服和吃食。
    康熙帝擰眉聽著梁九功向他稟報這些細節,又問:“四阿哥府上呢有什麽消息”
    梁九功躬身:“奴才略和四爺身邊的蘇公公聊過幾句。”
    康熙帝:“他怎麽說”
    梁九功恭敬道:“蘇公公說,四爺曾經問過四福晉,要不要給八公主送去些東西。四福晉不肯。四爺問四福晉為甚。四福晉就道,當初八公主差點害得七公主命隕池塘,而後又對敏妃如此不敬,甚至還苛待十三阿哥。她這個嫂嫂咽不下這口氣,絕對不會向惡勢力低頭,說不給八公主送東西就不送東西。”
    “惡勢力八公主”康熙帝聽得哈哈大笑:“老四媳婦兒一向如此。誰待她的至親好,她就待誰好。誰如果對她的至親不好,她就也如此。”
    說到這兒,康熙帝若有所思。
    梁九功挺喜歡四阿哥和四福晉的,見狀忙問:“皇上莫非是覺得四福晉這般的話有些過火了”
    “不是,朕覺得四福晉這個性子很不錯。”康熙帝道:“想當初,四福晉給八公主過許多次機會。特別是敏妃那邊病重的時候,四福晉多次示意八公主去探望,是八公主自己放棄了。”
    略一停頓,康熙帝緩聲說:“朕也覺得,八公主太過無情無義。”
    麵對著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四福晉“嫉惡如仇”而厭惡八公主,這是人之常情。
    倘若現在四福晉麵對八公主的時候還“寬厚仁愛”,那麽四福晉平時的溫厚倒像是裝出來的了,太假。
    現在這般的樣子,才是一個人真性情的樣子。
    這正說明了,四福晉平日的模樣是她的真性情,不是裝出來的。
    康熙帝想到四阿哥和四福晉,就忍不住心中高興:“他們夫妻倆,性子好的時候是真好。性子差的時候是真的差。看他們夫妻倆,對其他孩子多好。偏偏到了八公主這裏,凶巴巴的,沒一點兄嫂的樣子。”
    雖然說著他們夫妻倆“差”,可是,皇上的眉眼中卻全都是滿滿的喜悅。
    梁九功偷偷端詳著,見狀暗暗鬆了口氣。
    康熙帝又問:“對了,老十三呢今兒他不是讓人送了東西過來,要和朕送去的東西一起給八公主嗎。他自己人呢”
    梁九功道:“十三爺去四阿哥府上了。剛才奴才從四阿哥府上出來的時候,和他擦肩而過,奴才還跟他行禮問安呢。”
    康熙帝想到十三阿哥從小到大的種種不易,輕輕頷首:“他那脾氣,什麽事兒都和他四嫂說。想必東西送了,心裏頭還是堵著的,得找他四嫂寬解寬解。”
    梁九功打了個千兒:“皇上聖明,竟是知道阿哥們在想什麽。如果是奴才,肯定覺得十三阿哥是去找四爺去了。”
    畢竟十三阿哥從小就是跟著四阿哥長大的,所有人都知道兄弟倆親得不行。
    “朕自個兒的兒子自己了解。”康熙帝十分自得:“你還別不信,他絕對是去找四福晉的。”
    事實上,這事兒還真被康熙帝給說準了。
    十三阿哥這一回去四哥府上,真不是去找四哥的,而是找四嫂。而且為了方便和四嫂詳談,他特意瞅準了四哥當值不在家裏的時間去的。
    那時候,康熙帝得了八公主的消息,順手把信件給十三阿哥後,就沒把信再要回來。
    他知道十三阿哥豪爽灑脫卻重情義,雖然這封信不是八公主親手寫的,卻是有關八公主的事情。
    康熙帝就把信件留給了十三阿哥。
    現在,十三阿哥拿著八公主的信件來了四哥府上,給四嫂看,當先一句就是歎著氣說:“我這真是……已經想好了不理她,還是把東西給她送去了。何苦來哉”
    麵對著八公主的消息,他有滿腹的牢騷想發。
    可是回到自己家裏後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並非他和自家福晉關係不好,而是十三福晉與他相識的時候,八公主已經嫁出去了。兩個女子之間沒什麽交集。
    更何況,十三福晉嫁過來的時候,敏妃也早已過世許久。
    八公主當年所作所為,十三福晉體會不到那種狠絕。而四嫂是親曆者,更能體會到他說這番話時候的無奈與辛酸。
    因此他要訴苦也隻能找了四嫂來。
    珞佳凝寬慰道:“人各有誌。十三弟你的誌願就是讓敏妃生前過得好一些,你做到了,這就足夠。而八公主也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隻是她想要的裏麵,不包括你和敏妃而已。如今你問心無愧就足夠。她早已親自斷了你們的親兄妹情意,現在她過得如何已經和我們不相幹了。她的心一直在翊坤宮那兒,你無需自責,隻要適度地關心就好。”
    十三阿哥其實自己心裏也明白這些,隻是他長那麽大,總以為“血濃於水”,總覺得親情是大於一切的。
    可是額娘去世的時候,那個所謂的妹妹如此絕情,讓他不由地心灰意冷。
    幸好他還有四哥四嫂,還有十四弟,還有德妃娘娘五公主七公主,不然的話,額娘去世後的他當真覺得自己好似孤零零一般了。
    當然,皇阿瑪對他也很好。
    可是皇阿瑪的兒子那麽多,真的不差他一個,隻能偶爾想起他來罷了,不會像永和宮那樣,那是他的家,是他回去後就能倚靠的親人們。
    這些話他都隻能心裏想想,不敢說出來。
    十三阿哥又和四嫂聊了會兒天,他生怕四嫂累著,便打算起身告辭。
    誰知這個時候高無庸匆匆跑來了,在門口大聲喊道:“福晉,福晉,四爺說今天可能晚點回來用膳。宮裏出了點事情,他可能得耽擱許久。”
    明兒就要除夕家宴了,還能鬧出來什麽事兒。
    珞佳凝忙問:“四爺有沒有說具體何事”
    “四爺沒說,蘇培盛嘟囔了幾句,奴才略聽了一耳朵。”高無庸道:“好似是富察大學士和八貝勒被皇上斥責了。這一次事情鬧得有點大,聽說要削爵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