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 160 章
字數:11336 加入書籤
十三阿哥傷口變重的事兒,旁人無需知道太多,但是康熙帝那邊不能瞞著。
四阿哥便將此事稟與了皇上知道。
這次為十三阿哥看診的是方太醫。
康熙帝知道方太醫人好,平時做事兢兢業業十分上心。但人再好,辦出來這種事情也得受罰。
十三阿哥傷口出瘡流膿是事實。
方太醫被調出太醫院去冀州做醫官,為期一年。倘若一年內沒處什麽大岔子,再讓他重回太醫院。
方太醫被罰去冀州前,被四阿哥攔了下來,細問那些天接觸到十三阿哥藥材的細節。
若是旁人問,方太醫說不定就虛晃過去不提真相了。但方太醫知道四阿哥是個好人,且真心疼愛十三阿哥,便和四阿哥說了悄悄話。
“本來應當是無事的。可有個人每每遇到我給十三爺配藥的時候,他總會出現。”方太醫歎氣道:“之前我太大意了,沒想著這事兒會出現岔子。現在回想,定是此人無疑了。”
太醫院那個人姓郭。平時看著安分守己的一個,話不多,不聲不響的做事兒挺麻利,院裏有什麽事兒需要幫忙經常尋他來。
郭太醫給人的印象便是個好好先生。
因此,負責給十三阿哥配藥的方太醫給他弄好藥後,正好捆紮的繩子沒了,他得去找。
郭太醫好心地說幫他看一會兒藥。
方太醫放心地把東西交給郭太醫幫忙看著,自己去隔壁屋子尋繩子。
這是第一回送藥的時候。
後麵每次送藥,方太醫總能遇到點小麻煩,郭太醫都熱心幫助他看藥,他也沒多想。直到後來十三阿哥的腿疾出了事兒,他這才察覺不對勁。
隻是這些事兒他等閑也不敢隨意和旁人說,更不敢對康熙帝說。
無憑無據的,隻能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知曉是郭太醫的手筆,放到大理寺那邊也沒什麽能指證的。
還不如自己咽下這個苦果被下派,也免得因為“汙蔑同僚”而獲罪,更加得不償失。
恰好四阿哥找了他細問究竟,他心有所感便講了出來,也算是終究可以和人傾訴一番了。不然的話,這些事兒他就隻能藏著掖著放在肚子裏,連家裏人都不敢說起來。
四阿哥便心中有了數,開始作出安排。
眼看著到了臘月,天氣愈發寒冷,說話時候都能看到雙方呼出的白氣。
宮裏的主子們受不住這樣寒冷的天氣,都開始時不時的有個頭疼腦熱的,太醫院裏愈發忙碌。
胤禛得到消息,良妃的身子怕是不行了,熬不過這個臘月。
本來良妃的身子骨就不太好,從幾個月前開始不知道怎麽的,身子各種狀況輪番出現,早就下不來床一直臥床休息著。
入了臘月後,她睡眠的時間比醒著的時間還多,這是個不好的征兆。眼看著人就熬不過去了。
胤禛本也沒有害良妃的心思,不過是想湊一個巧合的時間罷了。知道她現在的狀況後,胤禛就在太醫院那邊找了幾個可靠的人作出了相應安排。
在他的授意下,太醫院的人對八阿哥的說辭是:良妃娘娘身子康健得很,別說是度過這個臘月了,就連度過新年的正月都沒問題。
八阿哥對良妃的孝心就那麽一點點而已,自從良妃纏綿病榻後,他忙著自己的政事很少探望。
聽說良妃現在身子骨還行,他就也沒多說多做什麽,僅僅口頭上叮囑太醫院的人上心一些。
這天輪到了郭太醫當值。
他獨自一人去藥房分藥的時候,有個小太監過來,低著頭說:“太子說讓郭太醫去給良妃娘娘瞧瞧病。若是能讓良妃娘娘病好起來的話,重重有賞。”
沒幾個人能知道郭太醫是太子的人,眼前小太監穿著的是東宮那邊伺候的服飾,已經讓郭太醫信了七八分。
為了求穩,他多嘴問了句:“太子殿下有沒有說為什麽讓我去照顧良妃”
“眼看著就要到五格格生辰宴了,殿下說不能讓這個病秧子來擾了五格格的喜慶生辰。”小太監說:“太子殿下最疼五格格了,郭大人應當知道這一點。”
五格格說的是太子的五女兒。因她出生的時候是太子被廢前一年的臘月初一。當時還沒有發生廢太子的事件,而且這個女兒乖巧可愛,所以太子對這個女兒的誕生還是感到非常高興的。
現在孩子四五歲大了,如今又是到了冬月裏。眼看著生辰宴臨近,太子不想讓女兒的生辰宴被個病秧子擾了也情有可原。
倘若這小太監說的是“怕影響了過年”或者是“怕影響了除夕家宴”,郭太醫或許會覺得這個事兒是假的,畢竟太子並不是那麽看重和皇家人之前的親情。
如今說是他因為女兒才感到那病秧子厭煩,倒是很符合太子的脾氣。而且距離五格格的生辰從時間上來看也確實近一些。
郭太醫這才信了,掃一眼那低著頭的小太監,覺得好似眉清目秀的很符合太子的審美,這便信了個十足十。
“讓太子殿下放心就是。”郭太醫道:“我這就去看看。”
他平時和太子接觸很少,基本上都是太子那邊有事了遣了人來和他說。
想必這一次亦是如此。
郭太醫身為太子的人,卻被派去照顧病得奄奄一息的良妃,暗道晦氣同時也不得不照辦。
等到了良妃的宮裏頭,他才暗暗叫苦不迭。
——之前他總聽說良妃的身子骨好似還不錯,能夠熬過正月,所以這一趟他才有了把握敢過來。
如今細看這良妃,分明就是個將死的樣子了。他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和地府去搶人啊。
郭太醫來了一趟轉了一圈,問了問良妃的吃食之後就走了。不走沒轍,他也沒什麽可做的事情。
結果,從他去過良妃那邊開始,太醫院的風向開始變了。
太醫們看過良妃後,紛紛改口,說良妃已經病入膏肓不行了,撐不過這個年底去。
其實之前也有太醫覺得良妃的病治不好了,隻是年長的德高望重的太醫篤定說良妃還有的救,他們便以為自己跳過年輕才疏學淺不會治,就跟著說良妃還能治得好。
現在連德高望重的老太醫也說是治不好了……太醫院的整個風向就轉向了“良妃不行了”的說法上去。
沒多久,在冬月裏的某一天,良妃最終與世長辭。
八阿哥在人前痛哭流涕,穩穩地表達了一番孝心後,私底下,他也對此頗為傷心。
這樣一來他的靠山又少了一個。
隻是他不明白,之前好好的怎麽說不行就不行了難道是有人暗中搗鬼、非要讓他少一個有力的靠山不成
在八阿哥看來,原本良妃應該是能夠撐過除夕的,熬過正月或許都沒問題。
忽然人就這麽沒了,讓他覺得十分意外。
他派了人去查,結果發現,原來太醫們說良妃治不好了,就是從姓郭的那個太醫探望良妃開始的。
那時候郭太醫來給良妃看診,是光明正大過來的。畢竟他隻是遵循太子的吩咐照例瞧瞧而已,沒什麽必要去費神遮掩。
八阿哥這便篤定了,一定是那郭太醫從中做了手腳。而且,郭太醫的背後一定有人在支持著他。
追根究底下去,他就查到了太子的身上。
這個結果好似是在情理之中,又有些讓他意外——太子現在已經是東宮之主,天下唾手可得,何至於與他為敵
要知道,他早先被削爵,即便後來恢複爵位,也不過是個貝勒而已。
怎的太子如此“看得上”他
八阿哥私底下對弟弟們這般抱怨了一番。
十阿哥十分不讚同八阿哥的話:“八哥你怎的這樣輕看了自己要知道,你可是朝臣心中最適合太子的人選。太子想要針對你也情有可原。他那麽多疑的人,怎麽會容許你這樣處處完美的弟弟的存在”
八阿哥謙虛兩句:“我倒也沒有十弟你說的那般好。”
十阿哥忙說:“八哥你真是太自謙了。論學識論人品,兄弟們哪一個能比得上你太子盯住你不放,可見他也承認了你比旁人更強一些。”
八阿哥聽了這話,笑容變深:“往後我得仔細一些,莫要被這些人背後捅了刀子才好。”
想到良妃的忽然逝世,他話鋒一轉帶了些狠色:“太子著實欺人太甚。我已經沒去招惹他了,他卻如此待我!”
九阿哥在旁若有所思:“我卻覺得太子做事不見得這樣魯莽。他身為太子,沒必要再去針對你什麽。我們不要落入陷阱了才好。”
十阿哥這個時候不服氣了:“前段時間,太子分明在針對四皇兄。你的意思是,八哥不如四皇兄來得重要所以太子有可能針對四皇兄,不可能針對八哥了”
“沒,八哥我沒這個意思。”九阿哥連忙辯解:“這不是就是論事麽。我隻是單從這件事上來看的。”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總惦記著四嫂當年對你的好。”十阿哥振振有詞,斜睨著九阿哥,滿臉的不信任:“你若是一心對八哥好,就莫要顧及四皇兄那邊了。免得兩邊都討不得好去。”
雖然十阿哥魯莽了些而且想問題時常太過簡單,但他也說出來了九阿哥麵臨的問題。
這種問題九阿哥已經不是第一次麵對了,每次都讓他心力憔悴。
“我明白。”九阿哥歎了口氣,撩了衣袍在旁坐下:“那這次的事情,你們先想想看吧。我先捋清思路再說。”到底是不再多話了。
十阿哥和八阿哥侃侃而談,思量著怎麽從太子那一黨入手。
事實上,太子那一黨派的人雖然重要,卻還不至於讓康熙帝痛下殺手。
最好是有一個能戳到皇上心窩讓皇上感覺到疼的人站在太子那一邊,讓皇上感受到太子對他的真正威脅,這事兒反而能成。
畢竟,對於心腹和兒子勾結起來的那種背叛,更能讓帝王感受到腹背受敵的那種緊迫感。
十阿哥列舉了好幾個名字。
八阿哥一一否決:“……不成。他們雖支持太子,卻也沒有對皇上構成威脅。怕是不成的。”
康熙帝素來謹慎,不可能因為這些臣子而對太子有所懷疑。
九阿哥這個時候想起來一件事,忽然說道:“我記得聽一個洋人說起來,見過太子和托合齊私下裏見麵。當時我把這事兒放在了心上,雖沒多想,卻還記著要和八哥你說一聲。後來不知道怎的,居然忘記了,聽你們一談後方才記起來。”
托合齊身為步兵統領,多年來一直是康熙帝的心腹重臣之一。
倘若他的心偏到了太子的身上去,康熙帝必然會對他嚴加處置。而且,連帶著太子也會受到康熙帝的厭惡。
隻是,怎麽讓托合齊“露出端倪”是個大問題。倘若一個拿捏不好的話,這事兒反而會弄巧成拙,非但無法把托合齊搞下來,反而會讓自己這一派惹了皇上的厭棄。
八阿哥的眼神頓時不一樣了。
十阿哥在旁嚷嚷道:“那些洋人會不會弄錯了啊托合齊怎麽可能會跟太子走一道呢。”
他正打算繼續反駁九阿哥的話時,八阿哥卻是抬手製止了他。
“老九你這個消息可靠嗎”八阿哥問。
九阿哥剛才被十阿哥質疑過後本來就心煩氣躁了,又被八阿哥質疑,當即惱火,起身說道:“你們若是不信我就罷了。我和旁人說說去,看旁人會不會信。”語畢果真站了起來。
八阿哥趕忙拉住他:“我怎能不信你不過確保一下更妥當些。”又斟酌著說:“我們需得找個合適的時機。在那個時機到來之前,我們引蛇出洞。而後在時機恰當是時候,直接把他們給拿下。”
“這個時機得好好想想。”九阿哥讚同道,到底是在八阿哥的挽留下重新坐了回去。
“臘八節大家都得聚起來。”十阿哥忽然冒出來了一個主意:“不如趁著臘八節家宴的時候一舉把他們這些人擒獲在那之前給他布局就行。”
十月底的時候,康熙帝就說了今年臘八要辦一次家宴。
托合齊是定嬪萬琉哈氏的哥哥,十二皇子胤裪的舅舅,自然在受邀的行列。
九阿哥難得地對十阿哥露出讚賞之意:“你倒是提了個好的時間。”
“那就暫時定下這個時候吧。”八阿哥讓兩個弟弟離他更近一些,開始密謀之前的一係列事件:“我們得對外擴一些消息,讓托合齊到時候不得不找人談論立儲之事,最好是牽扯到太子一二。隻要他敢在家宴上和旁人談起這個,我就能讓皇阿瑪知道他的悖逆之心。”
三人一拍即合,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臘八除夕家宴那一天。
珞佳凝帶著孩子們早早地就來到了宮裏,先去給皇上和德妃請安,而後來到了太後的寧壽宮。
寧壽宮內。
五阿哥五福晉,還有五公主五駙馬都早早到了,聚集在太後的身邊言笑晏晏。
不多會兒,七公主和七駙馬也到了,在太後跟前一起聊著天。
再晚一些的時候,四阿哥四福晉帶著孩子們姍姍來遲。
“元壽早晨一直鬧騰著不肯睡,好不容易把他哄睡了我們才能動身。”珞佳凝笑著來到了太後的跟前,請安說道:“皇祖母福壽安康。”
暉哥兒現在已經是少年郎,中規中矩一板一眼行禮:“見過太皇祖母。”
晨姐兒長大了些,努力端正行禮:“見過太皇祖母。”
太後如今已經頭發全白,身體尚還健康,隻是老態更甚。耳朵略有些背了,眼睛卻能看得挺清楚。
聽說孩子們來了,她老人家招呼著說道:“暉哥兒,晨姐兒,都來太奶奶這邊。來,乖孩子們。要不要吃碗臘八粥太奶奶這邊有剛熬好的,酥爛得很。喲,元壽睡著覺還笑呐真是好看的孩子。”
老太太現在年事已高,看到重孫子輩的就很高興。
更何況老四和老四媳婦兒倆都好看得很,生出來的孩子們尤其漂亮,太後她老人家見了這些漂亮後輩便更加開心。
看完老四家的幾個孩子,太後眼睛一轉望向了其他三對兒,恨鐵不成鋼:“你看你們幾個,也沒給哀家生些嫡出的重孫重外孫出來。該打!”
老人家到了這個年紀,希望的不過是兒孫滿堂,孩子們都闔家歡樂。
現在五阿哥和五福晉沒有嫡出的孩子,五公主和五駙馬沒有孩子,連同七公主和七駙馬也沒孩子,這就真讓她操碎了心了。
要知道,這五阿哥和五公主都是她親自看著長大的,七公主的婚事還是她一手操辦的。如今見孩子們這般,她真是急在了心裏,偶爾想起來,都得操心得睡不著覺。
七公主見五公主和五福晉麵露難色,知道姐姐和嫂嫂都是努力過了沒能成事兒,忙笑著挨到了祖母身邊,笑嘻嘻說:“皇祖母莫要擔心。之前不是沒機會麽,今年我們一定努力,給您再多生幾個重孫出來!”
她和駙馬張廷璐是因為要回鄉守孝,所以耽擱了生孩子的時間。如今既然回來了,自然可以開始“謀劃”此事。
太後見孩子表了態,再看看其他沉默寡言不敢吱聲那兩對,到底是心裏擔心得很,沉沉歎了口氣。
弘暉見狀,便走到了太後跟前,揖了一禮:“太皇祖母莫要擔心,很多事情順其自然即可。太皇祖母擔心過多的話會對身子有損,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我們都希望太皇祖母康康健健的才好。”
他這樣懂事,太後看得心裏高興,樂嗬嗬說:“沒問題,暉哥兒心疼太皇祖母,太皇祖母心裏有數。太皇祖母一定養好了身子,少思少慮,看著你們一個個成親!”
太後看著這個重孫兒,喜歡得緊,拉著他的手與四福晉說:“暉哥兒過了年就十六了吧到了議親的年紀。你可得幫忙好好把把關!”
珞佳凝忙起身說“是”。
弘暉是雍親王的嫡長子,身份非同一般。她自然得給孩子好好相看一番才成。
不多久,眼看著就要到午宴開席了,一行人便紛紛向太後道別,陸續往宴席方向去——太後還沒決定好要不要參加今日宴席,到時候看她老人家不瞌睡又樂意出門方才會去往那邊。
一出了寧壽宮的院門,七公主便拉了四福晉的手,嗔道:“四嫂平日都吃什麽連續生了幾個孩子都那麽聰明漂亮。給我說說食譜,我也要跟著做。”
珞佳凝沒料到會被問了這麽一出,不由愣了愣:“……就,和大家吃得差不多啊。”
七公主正要仔細追問。
一旁的五福晉快言快語:“這個得問雍親王平時吃什麽吧問四福晉有用嗎”
七公主拊掌大笑:“言之有理!”
她們倆在這邊說得興起,另一邊,七駙馬和五阿哥兩個人臉上掛不住了。二人都臉紅紅地把自家媳婦兒往身邊拽:“瞎說什麽呢也不怕人笑話。”
七公主瞪張廷璐:“又沒外人,誰笑誰笑”
張廷璐臉和耳朵脖子根全都紅透了,囁喏半天沒再蹦出來一個字兒。
五公主抬指戳了戳妹妹鼻尖:“你啊,真是被妹夫給慣壞了。平時說話不注意場合就罷了,這是在宮裏,還能這樣隨意”
七公主不讚同地撇撇嘴:“宮裏就是我們娘家。回娘家不盡興敞開了說,還能在哪敞開了說”
幾個人這樣說說笑笑著便也來到了擺宴的屋子。
三家人都很喜歡四福晉家的三個孩子,分別要了一個跟著自己去宴席上同坐。
旁人許是忘記了,可她們都還記得,當年九福晉和十福晉“沾了四福晉的光”從而有孕生下孩子的事兒。
不管有沒有用,先拉過去再說。
弘暉跟著七公主去了。
正好張廷璐是他啟蒙先生張廷玉的親弟弟,亦是十分博學,與他很談得來,兩人坐在一桌有說不完的話題。
晨姐兒去了五福晉那一桌。
五福晉性子活潑,特別喜歡乖巧懂事的晨姐兒,且晨姐兒玉雪可愛得很,五阿哥也特別疼愛她。夫妻倆巴不得能給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在一起。
而幾個月大的弘曆,則去了五公主的那一桌。
三家裏頭,五公主和五駙馬是夫妻倆都十分沉穩的一對兒。弘曆年紀還小,跟著她們倆比較放心一些。
孩子們都被親人給“瓜分”完了,四福晉和四阿哥落得一身輕鬆。夫妻倆索性手牽著手在旁邊多溜達一會兒再去宴席上,正好多湊些獨處的時光。
兩人走到了旁邊沒什麽人的一個禦花園。
“等弘曆大一點就把他送去給張廷玉帶著。”胤禛看到剛才那一幕幕後,更加堅定了讓小兒子再跟著張家人的心思:“無論如何,孩子由張家兄弟來啟蒙的話,心思不會歪,功課也會不錯。”
張家書香門第,教出來的孩子從來不會行差踏錯,這是最要緊的。
珞佳凝十分讚同地應了一聲。
兩人緩步而行。
走到梅樹林的時候,胤禛看著旁邊一支臘梅開得正好,正打算給四福晉折下一朵簪在鬢邊呢,卻見四福晉對他做了個“噓”的手勢,示意他不要亂動。
夫妻倆十分有默契。
胤禛當即放輕了腳步,甚至屏住了呼吸。
珞佳凝朝著剛才她聽到隱約有人聲的方向指了指,示意個子高的胤禛朝那邊看看是個什麽情況。
她身材嬌小,被臘梅樹這麽一遮擋,什麽都看不清楚。
胤禛便動作輕微地扭頭望過去。
……正好看到太子一把握住了年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