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他要走火槍流

字數:4359   加入書籤

A+A-




    趙雄在書房裏仔細研究了大康律法和一係列行政條例。
    在大康朝的軍戶和匠戶世襲製度下,軍戶需派家人前往指定的衛所服役。
    靠近京城的43個衛所,軍戶匠戶都要前往京城之中輪班。
    哪怕就是山東的濟寧衛也需每隔一至數年,衛指揮使抽掉某一個千戶的軍戶跟工匠們前往京城或指定地點服役。
    打鐵工匠則必須到所在兵部下屬的兵器局服役。
    而,像徐峰這樣的軍戶就是勞苦命,到京城裏麵給兵部勞務司分配給那些得寵的大臣。
    徐峰在這三年裏,修建宅院搬磚遞瓦,要不就是巡夜,挑大糞,吃有沒得吃喝有沒得喝,淨幹一些下賤的工作。
    因此,普通軍戶匠戶不管主觀上是否願意,都必須離開自己熟悉的鄉土,前往數百乃至數千裏外的地方當差。
    趙雄指了指,王鐵柱身旁的一個筐子,框子裏麵有,數量並不多鋼材,大概隻有三十多斤左右。
    鋼材大體呈銀白色,有些部位夾雜著黑色,顯然是純度不夠,或者說是碳分布並不均勻。
    不過這不是重點,在陽光的照射下鋼材的表麵居然顯現出,一些若有若無的花紋。
    趙雄於是提問道:“你這些,鋼材,是用灌鋼法煉製而成。”
    王鐵柱麵露驚訝之色,答道:“大人,我祖上傳下來的方法,至於是不是灌鋼法我就不知道了!”
    趙雄點點頭,又繼續問道:
    “我打算在廢棄的軍寨碼頭搭一個小高爐,你們村子接活,我保證幹活的人有一個月二兩銀子拿。
    如果出鐵多,你們還有賞錢拿,怎麽樣!”
    “臥槽,一個月二兩銀子啊!
    大人我參加!
    這個,包吃住不!”
    蹲在地上歇息的徐峰,猛地站了起來,瞪大眼睛急切地說道。
    “我們雄爺從來都是大方。
    一口唾沫一口釘,區區二兩銀子算啥!”
    劉同勳搖著扇子講道。
    趙雄就笑了起來說道:“包吃包住一天三餐,晚上還加了一頓宵夜,怎麽樣!”
    徐峰和王鐵柱都愣住了,外麵跟著看熱鬧的徐二狗和十幾個年輕人聽見這麽一說。
    當即,心思活動開了,紛紛在外麵竊竊私語。
    “大人,需要多少個人!”彎著腰給火爐添煤的王小旗忙詢問道。
    “先搞一座,我先看看!
    至於,需要多少人?老王你看著辦!
    還有,原料供應都充分,一天大概能出多少斤鐵料!”
    趙雄詢問道。
    王小旗沉思了一會兒,這會兒顯出一個大師傅的神情。
    稍微嚴肅地答道:“啟稟大人,按照現在村裏的人手,隻能堆起最小鐵爐,一晝夜可出產300餘斤。”
    “300餘斤,啊!”
    趙雄是來自後世的工業時代的,以前他們鄉的鋼鐵廠一爐,就是十幾噸。
    著三百斤,太少了”。
    趙雄想象中如果發生戰爭,他要走火槍流,在家丁不多的情況下,用鐵鏈反而比冷兵器時代用鐵,下降了不少。
    最少他的家丁,大多數不需要全身披掛了!
    但是一天300斤太少了,還不如他從空間碼頭倉庫裏麵,直接拿無縫鋼管好了!
    但每天的,也就拿出跟自己重量差不多的無縫鋼管,如果想大規模造槍的話,還是杯水車薪啊!
    趙雄看過他老爹給他留下來的雜記,知道此時,大康民營冶鐵的規模和技術不僅比前代有巨大進步。
    也是當時世界最領先水平。
    同時以廣東佛山鎮為主,發展成為一個冶鐵鑄造中心,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工業化城市,各種冶鑄工人在二三萬人以上。
    而官營最大的遵化鐵廠,人數最多時不過才00人。
    福建漳州龍溪冶鐵高爐一爐多至一千五百人。
    永平元年時期,山西夏縣溫峪山聚集開采鐵礦者六七萬人。
    現在民間使用的平爐體形比官爐大,通常情況一日夜可出鐵10000斤,最高可日產生鐵0000餘斤。
    而且民間煉鐵已使用活塞式鼓風機,結構功能與近代鼓風設備一致。
    國外使用活塞推動和壓縮空氣的鼓風器,那還是在第1次工業革命才使用的。
    使得生熟鐵串聯冶煉工藝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煤炭冶鐵也有更大程度的推廣。
    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現在是1836年,他還有一個二三十年的發展期。
    現在他估計,西方的世界還處在第1次工業革命的前夕。
    不過,這個平行世界幾年後,按照曆史的慣性,他估摸著估計英國人會發動一次鴉片戰爭。
    這是海權國家對大陸中央集權製國家的一次挑戰。
    就算不發動鴉片戰爭,也會以別的形式,攪亂大康。
    趙雄來自後世,當然知道鋼鐵的重要g無需多言。
    像什麽武器、農具、建築、造船、機器、器皿……各種各樣的用具,皆離不開鋼鐵。
    可以說,鋼鐵既國家!沒有足夠的鋼鐵,工農業生產效率將會降低。
    沒有足夠的鋼鐵,便不能武裝軍隊、保家衛國。
    不過他也知道,還是低調點好,從無到有,先搞個小高爐驗證一些想法。
    王小旗道:“回大人,不是小的誇口,當年小的在衛城軍器局,論起堆砌高爐那可是祖傳的手藝。
    我們村自己打製兵器,火銃,這手上的技藝也沒有落下,那在衛所裏頭一份。
    就連我兒子做的短槍,我先前做了一把,就獻給大人!”
    趙雄看王小旗的臉上似在唏噓,回憶,神情又是驕傲又是落寞。
    不過這不是他關心的。
    他順口問道:“短槍我收下,你說你會打造火銃?”
    王小旗答道:
    “大人,造銃,別的還好說,就是銃管製造難度太大。”
    “哦,怎麽說!”
    “銃管用精鐵製作。
    此種精鐵要用10斤粗鐵才能煉出1斤造銃,耗鐵甚多。
    六七十斤粗鐵,最後隻煉到七、八斤精鐵,所費不小……啊!”
    這樣啊!
    趙雄估算在大康朝精鐵的價格,加上炭價,工匠的工錢食糧,還有其它的耗費等,一根火銃怎麽都得有個,三到五兩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