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造反隻為誅九族(17)【二合一】

字數:7561   加入書籤

A+A-




    所以,得到指示稍微拖一拖,前來鎮壓白蓮教的將士趕到西平府時,白蓮教以及願意跟白蓮教一起走的早跑了。
    西平府隻剩下部分不願背井離鄉的百姓,有家業的百姓和少數官員士紳。
    以及大片無主土地、府邸和商鋪。
    沒辦法,那些土豪劣紳,貪官汙吏之流,基本都被曲潔配合著白蓮教殺幹淨了,剩下罪不該死的官員和士紳數量實在太少,所以才叫少數官員士紳嘛。
    而人都死了。
    土地、府邸和商鋪可不就無主了。
    這時候吧,負責領兵鎮壓白蓮教逆賊的宛平侯,其實也有些不知所措,隻能先派手下士兵維持府衙秩序,接管本府無主土地商鋪,自己再順帶著貪點。
    然後快馬加鞭回京稟告。
    等待上麵的下一步通知指示。
    畢竟上麵隻是派他來西平府這邊鎮壓白蓮教,如今白蓮教都已經跑其他地方去了,他也不好沒有旨意就追過去。
    自然隻能先稟報,等下一步消息。
    這一來一回,少說得耽誤半個月。
    不過宛平侯可一點都不急,畢竟半個月不用打仗,還能趁機多對本地那些無主資產做點手腳,收攏到自己手裏。
    不要太美好,著啥急。
    而半個月後,曲潔他們已經把附近的析津府也掃蕩了一遍,又換地方了。
    宛平侯收到旨意趕過去的時候。
    依舊是撲了個空,隻能繼續內心興奮不已,表麵悲痛不已的接管府衙,無主的土地房產,並順帶著再貪億點點。
    雖然理論來講,他出兵在外有便宜行事的權力,現在直接追殺已經前往其他郡府的白蓮教也說得過去,並不用擔心會被彈劾,但因為那些無主的土地和房產實在是太好貪,也太容易貪,再加上他手下那些士兵多多少少都能貪點。
    所以宛平侯帶領的這支隊伍,突然一下子變得格外守規矩,甚至於守規矩到死板,摳字眼的地步,始終堅持著事事回稟,沒有上麵的指示堅決不動彈。
    怎麽形容呢?
    文官想雞蛋裏挑骨頭都不好挑。
    這種局麵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曲潔他們幾乎是一路橫掃,基本不用擔心遇到什麽大規模的鎮壓,最多就是需要對付一下部分郡府本地武裝,以及一些地方上豪強,地方藩王的私兵或家丁。
    再加上他們還刻意避開附近就有大量士兵駐紮,很容易調遣過來的郡府。
    整個掃蕩過程不要太順利。
    宛平侯他們則是一直落後一點,一直在等上麵指示,刻板的讓那些本來就很刻板的文官都快氣死的追著白蓮教。
    並且一直追,但卻始終追不上。
    雖然過程啥戰功都沒有,甚至朝廷已經開始克扣他們的糧食和軍餉,他們也依舊追得可開心了,畢竟他們啥傷亡都沒有,一路上賺了那麽多土地房產和小農莊啥,到哪再去找這麽好的事啊?
    要真把白蓮教剿滅了。
    他們又哪還有繼續這麽幹的機會?
    不過他們是一點都不著急,甚至還挺開心的,那些全家被滅或者被滅了大半,很多資產已經被人瓜分,或者找不回來的官員士紳,以及自己老家那邊已經有些危險,隨時有可能會被白蓮教襲擊的那些官員士紳們,又如何能不急?
    他們有的都已經急得上火了。
    彈劾的奏折更是堆滿了乾清宮。
    而讓他們有些意外的是,宣武帝好像並不著急的樣子,既沒有生氣,也沒有增派士兵,更沒有催促懲罰宛平侯。
    京城,齊府。
    也就是如今內閣首輔齊老的府邸。
    薑南府,淮羊府,南裳府等數府郡出生的官員,以及齊老的門生弟子,特地找了個休沐的機會,陸續偷偷前往齊府,開會的同時,順帶商量該怎麽辦。
    畢竟白蓮教快禍害到他們那了。
    他們在京城當然沒啥危險,暫時也不用擔心會被白蓮教禍害到,可他們的大部分資產和親眷都還在老家呢,祖墳也在老家呢,按白蓮教過往的那些操作來看,要真禍害到他們老家那,別說保住資產了,能不能把命保住都是問題。
    為此,族裏麵的那些個長輩同輩。
    已經不知寄了多少封信來。
    「齊老,您說陛下到底是個什麽想法啊,宛平侯這麽做我倒還能理解,畢竟是為了多貪點土地和資產,可是陛下如此放任,不抓緊時間剿滅白蓮教,朝廷威嚴何在,陛下的臉麵又何在呢?」
    「陛下是個什麽想法,以及宛平侯又是個什麽想法,我倒是不關心,我關心的是再這樣下去,白蓮教就要禍害到我老家了,也要禍害到咱們在場諸位的老家了,雖然白蓮教不燒宗祠,也不挖祖墳,但要是家產被搶走,族人都被殺的七七八八,甚至有可能殺幹淨的話。
    那跟燒宗祠,挖祖墳有什麽區別?
    還不如燒宗祠挖祖墳呢!
    畢竟燒了挖了還能重建,可族人要是死了,或者死絕了,哪年能恢複?」
    「齊老,我們都等您拿主意呢!」
    「再這樣下去,咱們還不得被族裏麵的長輩唾沫星子給淹死,被族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說我們見死不救,全族供著當京官,結果族人都保護不了。」
    「必須得讓陛下拿個主意,這事不能再拖了,那些白蓮教眾不講武德!」
    齊老一句話沒說,甚至一個字都還沒說,下麵那些個官員們,便一個個十分焦慮的,七嘴八舌說起了自身擔憂。
    催促齊老拿個主意。
    真真是火燒眉毛,不得不急。
    許久,眾人的嘈雜聲才在齊老輕叩了一下桌麵後,靜下來,齊齊望向他。
    「現在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宛平侯是什麽態度,而是在於,陛下是什麽態度,要是陛下態度堅決,宛平侯膽子再大,也不敢為了點蠅頭小利欺君抗旨。
    我有點擔心是陛下嚐到了甜頭。
    在故意放任白蓮教!」
    齊老這番話一出,在場有的官員當場愣住,有的官員若有所思,也有官員摸不著頭腦,不知所措,還好意思問:
    「怎麽會?陛下能嚐到啥甜頭?」
    「笨死你算了,藩王一直是陛下乃至先帝,先先帝的心頭刺,隻是除了直接造反的好處理外,剩下的,隻能在削去軍權的同時,多給予一些其他厚待。
    不然他們就要鬧,就要哭乾坤陵。
    有些藩王的土地比皇莊都要多。
    過得比皇帝奢侈的多。
    白蓮教才折騰了不到半年,就已經滅絕了六位藩王,其他郡王之類更是不計其數,就以目前數量來算,明年宗室支出的奉銀,至少能節省下三分之一。
    另外那些藩王死後空出來的土地。
    不基本都被收入皇莊了。
    剩下還有不少無主土地,則是被直接分給了少地或者無地的百姓,看起來那些郡府被禍害了一遍,可實際不過是讓那些郡府恢複開國之初的模樣罷了。
    這對於當今而言,恐怕還是好事。
    畢竟剩餘大部分百姓都已經有了土地,隻要不出什麽意外,未來三五十年應該還是能保持安穩,再創盛世的。」
    在場官員都不傻,某些方向隻是沒想到罷了,此時被齊老這麽一點撥,當即就有聰明的,明白了宣武
    帝的想法。
    朝代滅亡除了天災外敵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於土地兼並,隻要能解決土地兼並問題,就能續一波國運,白蓮教的這番操作,對於實際利益受損的官員士紳而言,自然恨之入骨,但如果從國家層麵,從長遠角度和抑製土地兼並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有利於國家的。
    畢竟人口少了,土地又從那些官員士紳手裏奪走,分給了百姓,相當於搞了次類似於朝代末年的土地重新分配。
    宣武帝雖然年紀不大,但他人可不蠢,甚至能用十分聰明來形容,剛開始可能有些生氣,但等他腦子轉過彎來。
    發現這種情況的好處之後。
    自然就願意配合了。
    聽到這,為數不多先前沒想明白的那點官員,如今也總算想明白,然後臉色發青的嘀咕著怎麽能這樣,皇帝怎能跟白蓮教合夥對付他們這些官員士紳?
    「陛下何故造反?」
    「齊老,我有一個大膽猜想,嘉和公主和陛下不會是合作關係吧,如果說白蓮教有能耐,在地下挖那麽多地下通道,偷走那麽多官員勳貴的資產,那麽陛下應該也有能力啊,這太可怕了!」
    「我甚至懷疑白蓮教是不是也被人腐蝕掌控了,現在的白蓮教,地位不會等同於錦衣衛,或者說東廠啥的吧!」
    「陛下這是視我等為仇寇?」
    「齊老,這也太可怕了,我們到底該怎麽辦啊,難道隻能坐以待斃嗎?」
    「夠了,都給我靜一靜,有些想法你們想想也就罷了,不要說出來,要是徹底撕破臉麵,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這樣吧,明日大家繼續上奏折。
    我再去聯絡一下勳貴那邊。
    還有宗室那邊。
    不能再讓陛下這麽胡搞下去了,再這麽搞下去,必然天下大亂,隻希望陛下不要太過鼠目寸光,光看到好處,看不到壞處,你們都回去仔細琢磨琢磨明天怎麽上折子,多分析白蓮教的危害。
    即便死諫。
    也一定要迅速剿滅白蓮教。」
    齊老拍了下桌子,並且等屋裏靜了下來,這才說起自己的詳細計劃,其實也不能算什麽計劃,無非就是多聯絡人手,以近似逼宮的形式達成自身目的。
    沒辦法,宣武帝做的太過分了。
    簡直要把他們逼到絕路。
    如果這次還不能成功的話,那麽換個皇帝,其實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都要被逼死了,還有啥不敢做的?
    當天下午,內閣首府齊老便派遣人手聯絡上了禦史大夫,禦史中丞,以及不少此次利益有所受損,或者利益即將受損的勳貴和宗室,將自己的猜測與他們訴說了一遍,並順利達成合作協議。
    然後,第二天的大朝會上。
    百官勳貴和宗室,再一次十分難得的齊心協力,開始彈劾,以及提要求。
    彈劾對象主要是宛平侯以及各地府尹,彈劾他們屍位素餐,廢物無能,當然了,彈劾的內容實際不重要,重要的是後麵,如何徹底解決白蓮教的問題。看書菈
    「陛下,臣建議必須得派出一支能夠隨機行動,順時而動的隊伍,不管任何地方事宜的,隻負責剿滅白蓮教。」
    「臣建議,如若陛下實在剿滅不了白蓮教的話,那不若還是放權給地方府尹豪強,讓他們自己組兵對抗,也免得他們忠心為國幾十年,結果國家卻無法庇護他們,為賊所殺,又無法複仇。」
    「臣附議!」
    在大臣們言辭相當激烈的,提著一些或中肯,或宣武帝光聽著就氣血上湧的建議時,那些宗室成員們也沒閑著。
    紛紛直接在朝堂之上大哭起來。
    主要就是哭,當年自家父親或者祖父手握兵權的時候鎮守邊疆,別說什麽白蓮教了,就是南蠻北戎都不敢侵犯邊界分毫,本來先帝和先先帝收走他們兵權時,他們還高興不已,覺得此後總算能夠安享太平,卻沒想到國家如今已經弱到連他們這些皇族王爺郡王,隨時都能性命不保,內心悲痛實在難以自抑。
    所以才會在朝堂之上哭起來。
    不知死後有何顏麵麵對列祖列宗。
    反正就是怎麽惡心宣武帝怎麽來。
    至於宣武帝本帝,當然是氣的臉色發紫,且過程除了反駁兩句,放權給府尹和地方豪強,那不是曆朝曆代即將亡國,形成割據才會有的事,爾等究竟是何居心之外,實在難以再反駁些什麽。
    最後這場朝會自然是不歡而散。
    不過百官勳貴和那些皇族宗室卻不肯就此結束,畢竟他們的目的還沒有達成,皇帝那邊能拖,他們可拖不了,所以下一招當然就是哭太廟的哭太廟,跪朝政大殿的跪朝政大殿,死諫的死諫。
    還有太學學子,國子監學子。
    來到皇宮門口靜坐抗議。
    另外民間的宣傳輿論也沒放過,雖說不至於太過於撕破臉,但他們也已然在明裏暗裏,指責宣武帝昏庸無能了。
    總之此時皇帝和百官勳貴宗室,已經不再是合作關係,而是針尖對麥芒。
    連一直不管事的太後。
    都因此被驚動。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