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上鉤了

字數:3978   加入書籤

A+A-




    張同誌沒想到出來吃頓飯遇到一位小同誌,居然還能接觸到這樣的信息。
    “小韓,不瞞你說,我就是我們縣裏負責農業的主管領導。如果我想引進這項技術,可行嗎?”
    韓摯聽到這話,點了點頭,“可行,當然可行!我們那地方的條件並不比你們這邊好,也相當惡劣。”
    “張同誌,您既然是負責農業這方麵的工作,那您手下一定有擅長農業技術的同誌。”
    “當地的同誌了解你們當地的情況,再去我們村那邊學習這些技術,摸索出來,能讓當地老百姓增收,居民的菜籃子也更加豐富。這是相當大的政績!”
    張同誌越聽越覺得有道理,他今年剛四十,如果有拿得出手的政績,就能夠更進一步。
    如果沒有,就卡在這個位置上不去。
    “小韓,你說得有道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樣吧,等我吃完麵,咱們再好好聊。”
    韓摯聽到這話,麵上有幾分為難,“張同誌,我這還要去酸棗子溝見我大姐呢!”
    張同誌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現在已經下午兩點半點,到酸棗子溝,要七八個小時!現在不到六點就天黑了!”
    “趕夜路,非常不安全。待會我安排你住我們縣的招待所,明天一早,我派人趕著劉車把你送過去!”
    韓摯就等著張同誌這句話了,今天太巧了,真有人上鉤。
    有當地人幫忙,他想把大姐和二姐調走的難度就降低了。
    韓摯麵露感激,從包裏掏出自己的介紹信,“謝謝張大叔,這是我的介紹信。”
    張同誌仔細看了看,也看到了韓摯的獎狀,還有另一份報紙,“小韓,這報紙上是你吧?”
    韓摯點頭,笑著說:“是我,是我青山縣宋家村的知青,我也參與了村裏的各項建設,跟著老支書,一起拍了照片,上了報紙。”
    “這是我最珍貴的東西,這次來見我姐姐,我想給姐姐看看,我這個弟弟出息了,不用他擔心。”
    張同誌聽到這話,更加不懷疑韓摯的身份,等明天去酸棗子溝,找到韓摯的姐姐,那就更加確定了。
    “年輕有為,真不錯。”張同誌笑道,一邊吃麵條,一邊跟韓摯聊天。
    吃過飯,還專門把韓摯送到縣招待所,也確認了張同誌的身份。
    招待所的人認識張同誌。
    張同誌找到兩個信得過的手下,開始琢磨這事情。
    反正冬天了,貓在家裏,也沒事兒,不如出去走走,看看。如果能有成果自然最好,沒有也隻不過少點差旅費。
    “領導,您不能走,我去。”小吳沉聲說,“我帶個技術員過去,我們在那邊學習。”
    “回來之後,咱們可以小範圍弄大棚,如果成功了,咱們再推廣。雖然慢一點,但靠譜。”
    張同誌點頭,“行,這幾天,你準備一下。等這個韓摯同誌離開,你和小徐一起過去考察。”
    小吳應下,“是,領導。”
    第二天一早,張同誌也跟著一起回酸棗子溝。
    現在這個年代,對人們的出行,管理很嚴,所以遇到騙子的概率很低。
    尤其是韓摯這樣來當地尋親的,騙人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早上趕路,驢車上有厚厚的草墊子,好在都是新換上的,幹淨的,沒有異味。
    一路上,張同誌又問了一些有關大棚平菇的事情。
    韓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同誌,其實我們村裏還有一項村集體產業,那就是養豬。”
    張同誌笑笑,“我們這邊也養豬,家家戶戶能養兩頭豬。村裏也能養幾十頭豬。”
    “其實還可以養更多的豬,但沒有那麽多東西喂。夏天還好,打豬草,但冬天了,就得吃糧食。”
    韓摯笑笑,“張同誌,那您猜猜我們村裏養了多少頭豬嗎?”
    張同誌想了想,“就算你們那邊糧食多,一個村集體能養一百頭豬頂天了。”
    全國上下,幾乎都是這樣的認知。
    韓摯苦笑,雖然他們的發酵飼料在當地引起轟動,也開始往外麵推廣,但很多人不信,更別說遙遠的大西北了,估計更不信。
    很多人聽了,還以為放衛星呢!
    韓摯輕笑,“就在前一段時間,我們剛剛出欄七百零二頭豬,而且還是白豬,六個月就能出欄。”
    “白豬?七百零二頭白豬?”張同誌不敢置信,心裏大約算了一下,“那玩意嬌貴,必須喂飼料,而且還容易夭折,沒有我們當地的黑豬皮實。”
    這東西,張同誌也了解。
    韓摯搖頭,“一開始白豬在我們那邊也推廣不開,除了半年出欄,長肉比較快,其他方麵,都不行。”
    “後來,我媳婦宋蘭月同誌,機緣巧合之下,製作出來發酵飼料,喂養白豬。不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還降低了夭折。”
    “就我剛才說的,我們養的七百多頭豬,這一茬死了三頭豬,還有一頭是豬打架受傷嚴重,沒的。”
    張同誌聽到這話,半信半疑,看向韓摯的眼神也充滿懷疑。
    韓摯見狀,趕緊從書包裏拿出來報道宋蘭月的報紙,遞給張同誌,“張同誌,我沒騙你,你看,這是我媳婦和老支書,還有畜牧站的王站長,一起領獎拍照。”
    “你再看看,下麵的這張照片就是我們宋家村的養豬場,你看看,放眼過去,是不是全部都是豬?”
    張同誌趕緊把報紙拿在手裏攤開,仔細閱讀。
    這些報紙,應該不會虛假報道吧?
    不過一想到以前報道地裏的產出,過分誇大,報紙也不一定可信。
    不過這個張同誌對發酵飼料很感興趣,“小韓,這發酵飼料居然是用玉米稈麥稈粉碎之後發酵的?”
    韓摯點頭,“是的,發酵之後,用來喂豬,不僅可以減少成本,還能降低夭折率。”
    “如果喂養母豬,那就要加兩到三成的精飼料。如果隻是肉豬,全部都用發酵飼料喂養,也是可以的,反正半年就能出欄,也不用擔心發酵飼料對白豬的胃部影響。”
    “一開始我們村裏養了三十頭,養成功之後,直接又養了七百頭,縣畜牧站在我們那裏專門建立試驗站,現在正在全縣,全市,甚至全省推廣。”
    “張同誌,您要是有朋友在東北,你可以寫信問問。對了,您不是要派人學大棚平菇技術嗎?到時候順便在我們村裏看看發酵飼料。”
    “你不信我,你還不信你自己派過去的人嗎?別的不說,我們農忙的時候,老支書隔一天給村裏殺一頭豬,豬肉炒豆角,炒土豆,哎呀媽呀,那滋味可好吃了。吃飽喝足,幹重活也不那麽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