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 歡迎熊老板蒞臨指導!

字數:4386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站在船頭往外望去,田野裏,冬眠的植物開始生長,新綠的麥苗和稻穀在春風中輕輕搖曳,氣溫適中,不冷不熱,正是一年中最為宜人的季節。
    熊午良極目遠眺,隻覺心曠神怡。
    農民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耕作、播種……為即將到來的農忙季節做準備。
    田埂上的各色野花開始綻放,雖然數量不多,但點綴在嫩綠色的鄉野中,顯得格外醒目。
    農人們一邊勞作,一邊唱著朗朗上口的歌謠:“熊午良最親,熊午良最親,沒有你我們活不了……”
    “楚王的恩情,一輩子也還不完!還不完!”
    一眾諂媚的大臣圍在因暈船而麵色發白的熊午良身邊,爭相恭維:“大楚如此富強,皆是大王治理有方啊!”
    “大王真乃明君也!”
    “功蓋武王、武過莊王!”
    大臣們口中的楚武王、楚莊王,都是楚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君。前者帶領楚國拓張疆域,奠定了如今楚國版圖的基礎;後者則是鼎鼎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響當當的中原霸主。
    熊午良懶得理會這些貴族大臣。
    自從上次朝會之後,他就認清了這幫貴族大臣的真實水平——那甲乙丙丁大臣們,充其量也就是在朝堂上混個熱鬧,指望不上他們能有什麽見解和作為。
    大楚的山巒在春天裏變得生動起來,山腳下的樹木開始抽芽,嫩綠色的葉子在陽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
    山間的溪流早已解凍,河水清澈流淌,泉水聲回蕩在山穀中。
    乘舟而下,一路上有無數條河流、水渠匯入淮水之中。
    那些大大小小的水渠、支渠……基本上都是熊午良攝政之後、由宋哲督造的水利設施!
    這些水渠將淮水引入各個郡縣,再由小渠配合水車,灌溉農田,大大地減輕了農人的負擔,間接幫助農人們有餘力去拓荒。
    從而增大楚國的農田麵積。
    在這些水渠和各種新式農具、漚肥之法的幫助下,楚國去年的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屈原為此樂得合不攏嘴!
    沿途經過的城市,在春天裏都煥發出新的活力——市場上,商販們擺出新鮮的貨物,從各地運來的特產琳琅滿目。
    一切的一切,無不彰顯著楚國的強大。
    熊午良十分滿意:“大楚有如此國力,民富、國強……等到武軍訓練完畢之後,又有強悍的軍隊。”
    “北方六國雖有同盟,又有何懼哉?”
    至於大臣們誇讚的‘大楚如此富強,皆是大王治理有方’……就算熊午良一向臉皮很厚,聽了這話也有點兒臉紅。
    咳。
    治理國家什麽的……應該是屈原他們功勞比較大。
    至於我嘛……
    嗯,不提也罷!
    在開春的時候,熊午良曾經視察了‘雲夢澤大營’——武軍已經遴選完畢,選出了十五萬最精銳的士卒。
    其中五萬騎兵、十萬步兵。
    按照之前的計劃,其餘被淘汰的人,都垂頭喪氣地回了老家……至於留下的人,一個個喜形於色,將自己的武軍身份視為極高的榮譽。
    事實也的確如此。
    熊午良給武軍士卒們發放的俸祿,就足以供養全家,更別提家人還有減免賦稅等等一係列優惠政策……嫡長子可入書院讀書等等。
    話說之前的戍卒,在服完勞役之後還能回家。
    但現在——既然武軍是常備軍,那麽肯定是要數年如一日地留在軍中,但如此長時間地教他們與家人分離,到底也不是個辦法。
    於是按照樂毅的提議——準許武軍士卒的家人們來到郢都郊外定居,自行開墾土地。
    非戰時,武軍士卒們每三個月可以請一次假,假期時間根據官職高低各有規定——譬如百夫長每三個月的假是六天、什長的假是五天,普通軍士的假期是三天。
    如果以後在戰場上立有戰功,還會根據他們的爵位,來調整假期的長短。
    如果是普通戍卒,是斷斷不能給這樣的假期的——怕他們逃跑。
    但是在武軍,卻沒有這個擔憂!
    削尖了腦袋好不容易進入武軍,還往外跑?武軍的訓練的確嚴酷,但是夥食方麵也確實到位——單是衝著這個夥食,武軍的小夥汁們也不可能走啊!
    更何況,身為武軍士卒,確實是一種莫大的榮光。
    時常有休假的武軍士卒穿著配發的黃布束腰衣,帶著家人們在郢都逛市場——總能得到行人們的注目禮。
    所有人家門口掛著的‘武軍戶’銅字牌匾,據說是原字樣是大司馬樂毅親筆所書,真是十足的榮耀。
    ……
    在淮水上晃晃悠悠地順流而下,終於進入了【琅琊】地界。
    對於絕大多數貴族大臣來說,這都是他們第一次來到琅琊——這座被熊午良親手打下來的地盤。
    大臣們左顧右盼,感歎連連。
    琅琊令親自前來迎接:“臣曲洋,拜見大王!”
    熊午良歪著頭思忖了良久,突然才想起來——這廝是曲陽書院培養出來的呀!
    自曲陽書院設立之初,有那麽幾個小夥子表現得尤為亮眼,這個曲洋更是其中的翹楚——曾經被書院的山長黃歇屢次誇讚,還想將前者留在書院,繼續培養。
    但後來,熊午良在封地裏得罪了幾個世家大族。
    為了讓當時還是曲陽侯的熊午良屈服,那幾個世家大族一同罷工。熊午良於是下令從書院中遴選官吏,試圖擺脫世家大族們對官吏職位的把控和壟斷。
    當時麵對恩師黃歇的挽留,曲洋堅定地表示:“曲陽侯於我有再造之恩,如今君侯需要,身為書院學子又豈能置身事外?”
    於是,曲洋就成為了熊午良麾下一名光榮的基層小吏。
    咳!
    遙想當年的黃歇,也是個心高氣傲之輩,除了熊午良之外基本是誰也不放在眼裏。
    居然能被這廝認為是個‘可造之才’——曲洋天資之聰穎可見一斑!
    沒想到多年不見,當年那個小吏搖身一變,居然成了熊午良治下的‘琅琊令’!實打實的一方封疆大吏!
    熊午良仔細一看,這廝膚色黝黑,穿著一身樸素的衣服,比起數年前的青澀模樣,已經多了許多滄桑……雖然當初熊午良‘攝政’之後,出身於曲陽書院的官吏們都上升得飛快……
    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坐到‘琅琊令’這樣的大官,其中付出的艱辛仍然難以想象。
    反正,肯定是比一心躺平的熊午良要辛苦得多了……
    “臣,恭迎大王!”曲洋如是說道:“請大王巡檢琅琊!”
    跟著曲洋一同來的其他當地官吏們紛紛熱情地上前‘瞻仰’大王的風采,歡呼聲不絕於耳。
    熊午良總感覺眼前的氛圍莫名地熟悉……
    啊!
    想起來了!這場景和後世在工地上碰見領導來檢查的樣子很像嘛!
    歡迎熊氏集團董事長來到我分公司……蒞臨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