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楚王是太陽!

字數:4273   加入書籤

A+A-


    不管怎麽說——趙王終究接受了楚國人的要求。

    盡管心中充滿了屈辱與無奈,但為了趙國的存續,趙章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販賣自己的國人換取外匯,從古至今唯此一例。

    話說隴西地區,原本是秦國人的‘龍興之地’。

    自打大楚奪取隴西、義渠兩地之後,楚國便在這裏開始了漫長的經營!

    得益於楚國的寬厚政策,當地的秦人融入得很快。

    哪怕是最頑固的秦國人,現在也已經完全以楚人自居了……甚至在前些時候的武軍招募之時,這些本地人還爭相想要加入楚王的軍隊,以至於要給郢都方麵寫萬民書。

    也是!

    和秦國的什七稅比起來,咱們大楚的什三稅確實能讓人更有歸屬感……

    工資漲了一倍,誰管你老板是誰!

    我看熊老板比嬴老板看起來像好人呐!

    不過話說回來……隴西地區的經濟情況其實總體上並不算發達。

    這裏雖然是秦國的發祥地,但是這裏距離戎狄太近——那些附屬於秦國的戎狄畢竟不總是忠誠可靠的,秦人和這些戎狄在曆史上打了大大小小無數的仗。

    而隴西、義渠地區,當然就是反複拉鋸的重點地區。

    這裏的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曾是秦國騎士和戎人作戰的戰場。

    這樣一塊兒地方,經濟能發展得起來就見鬼了!

    雖是老秦人的發祥地,但是隴西地區遠不如【岐山】以東那片‘關中之地’富庶——地廣人稀是常態。

    楚國拿下隴西、義渠兩地之後,因為開放了和戎人之間的貿易,因此戎人變得相當可控——譬如曾經彪悍擅戰的義渠人甚至已經成了大楚的農夫。

    和平的環境有利於經濟發展,再加上這裏繁育的牲畜無疑是楚國腹地供不應求的寶貴商品。於是通過大批量的商旅貿易,有利於拉動隴西、義渠的發展。

    這片老秦的鳳鳴之地,在楚國的治下愈加富庶!

    但地廣人稀的問題,仍然沒有完全解決。

    好在近三十萬趙人西遷之後,似乎能緩解這方麵的問題……

    楚國的接收工作井然有序,除了洪石頭宣讀的手書之外,熊午良還特意下令——要求當地官員對這些新來的趙人給予最大的寬容與幫助。

    當地的楚國官員們雖然對這些突然到來的趙人心存疑慮,但在楚王的嚴令下,他們還是展現出了應有的風度。

    遷入的趙人們被分散分配到了隴西的各個村落,每個村落都有足夠的田地和水源,以及一些簡陋的房屋。

    說是田地,其實就是荒蕪的野林子。

    反正地方已經劃給你了,工具也給你準備了。

    接下來,就靠你自己了!

    楚國提供了種子和農具,幫助他們開始新的生活——種子包括曲陽書院不斷改良的優質種子,也包括番薯苗。

    洪石頭對副將道:“不是征服,而是解放——這不是我說的,是咱們大王說的。”

    “攻伐六國,不但要破其兵甲,還要獲取民心。”

    “隴西之地沒有趙人——盡是楚人也。”

    “二三子明白否?”

    這還能有什麽不明白的?

    於是楚國的士兵們在這個時候展現出了令人驚異的友好——在曲陽建築工程隊的指揮下,當地的楚軍戍卒們居然幫助趙人們修建房屋,甚至比比劃劃地教他們如何使用楚國的新式農具。

    楚**卒們幫助趙人們搬運行李、搭建臨時的帳篷……甚至還有士兵擼起袖子,親自下廚,為遠道跋涉而來的疲憊趙人們準備熱騰騰的飯菜。

    “哎……你們楚人竟也有如此手藝啊!”某個饑腸轆轆的趙國老漢嚐了一口楚國士兵煮的粥,忍不住誇讚道。

    那楚國士兵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如今汝等亦是楚人也。”

    “洪將軍說了——要讓我們照顧好你們這些新楚民。”

    “不過有一條——誰再敢稱我們大王是……是……是甚麽羋良小兒……”那軍卒漲紅了臉,表情也陰沉起來:“這些趙國的陋習,要收一收!”

    “哪能呢!”楚軍士卒的話引起了一陣哄笑:“楚王是太陽!”

    “我說今天怎麽是陰天……因為太陽在我們心裏啊。”

    “是也!是也!”

    距離冬天已經很近了,但是在楚國的高效運轉下,這三十萬趙人在北風來臨之前,已經安穩住下。

    甚至每個趙人手中,都領取了足夠挨到明年秋收的口糧!

    不少趙人對此大為震撼:“楚人富庶,竟至於斯!”

    隴西的第一場風雪刮來了,但三十萬趙人已經入住了溫暖的房屋。

    楚國的官員們定期巡視,確保他們有足夠的食物和物資,同時也趁著春耕來臨之前,命令當地人傳授他們楚國的農業技術。

    如此待遇,也難怪這些趙人以極快的速度,學會了楚國流傳甚廣的一首著名歌謠……

    “偉大的楚王良,您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還不完,還不完……”

    “楚王是太陽!”

    ……

    話說回來——其實當地的秦人原住民們,起初對這些趙人的到來,是很有些抵觸情緒的。

    原因不言而喻……咳,他們趙人傷害秦人,實在太深……

    趙雍的兩次關鍵背刺,老秦原住民記憶猶新。

    於是也難怪當地原住民對趙人心存芥蒂,畢竟兩國之間有著多年的恩怨。好在當地各級官吏嚴加管理,嚴禁秦趙爭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看到這些趙人同樣勤勞樸實,同樣渴望和平的生活……心中的隔閡逐漸消融。

    秦人們開始與趙人們交流,分享農耕經驗,甚至在年關之際裏一起慶祝。

    孩子們在布滿白雪的田野間追逐嬉戲,不分彼此。

    這些孺子之間的友誼成為了兩族之間和解的橋梁。

    消息傳到郢都,楚王熊午良對這一切無疑非常滿意。

    這些趙人將成為楚國的寶貴財富……雖然以老弱居多,但這裏無疑是一個好的試點。

    無論是秦人還是趙人,現在都是楚人!

    真實曆史上,秦滅六國的過程中以征服者自居,吸引了六國遺民的無數仇恨……以至於嬴政這個千古狠人駕崩之後,六國的遺民在貴族們的鼓動下,迅速掀起反秦浪潮。

    作為穿越者,熊午良當然要從中吸取教訓——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