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7 這不合周禮!
字數:5037 加入書籤
呦嗬?
這衛嗣君居然這麽識時務……遠超熊午良的想象啊!
按理來說,這些衛國人那麽高貴,難道不該對我這個南蠻之君破口大罵的嗎?
何況咱們這次對衛國不宣而戰,按照戰國之世的道理來看,確實是有點兒缺德……
一旁的芍虎大踏步走上去,接過衛嗣君手裏的東西,遞到熊午良麵前。後者接過來,打開掃了幾眼。
嗯……
事實證明——衛國人比我想象的能舔多了……
這封國書裏,盡是阿諛之詞……要不是熊午良提前就知道這幫該死的衛國人對楚國的真實看法,估計就要被衛國人忽悠上天了。
“晚了。”熊午良把那封國書折了起來,順手放在一邊:“早幹啥去了。”
衛嗣君不禁苦苦哀求,熊午良不予理會。
一旁的姬公期倒像是緩過勁來了,似乎篤定熊午良不會殺自己,於是梗著脖子叫囂起來:“楚人,無恥!狡詐!”
“我衛國與楚國往日無怨、近日無仇……憑什麽來犯我疆界?”
“無恥!”
“難道隻是因為我衛國不曾借道給你嗎?”
“這不合周禮!”
姬公期唾沫橫飛,怒斥熊午良的不宣而戰。
話說回來——這樣的招數,確實有點無恥了。
對小透明中立國下手……如此行徑,也隻有熊午良能幹得出來……
不過——就算熊午良確實不講武德,但姬公期的話也實在是太迂腐了!
戰國,大爭之世。
落後就要挨打!
楚國強盛,而衛國羸弱——揍你還需要找理由嘞?
就算衛國沒有擋在楚國北上的道路上,挨揍也是理所應當的……誰叫你那麽弱小呢?
國家軍備鬆弛、文武百官久疏戰陣,偏偏還擁有肥沃的平原土地……
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熊午良懶洋洋地道:“好了,別再罵了。”
“楚國乃蠻夷之國也……你們衛國不是一直都這麽認為嗎?不宣而戰,正合蠻夷的做派也。”
“我雖是蠻夷之君,不過說話還是一言九鼎的——再敢叫囂,就拔了你的舌頭。”
熊午良說罷,又看向滿頭大汗的衛嗣君,淡淡道:“衛君也不必再求饒了。”
“敢對楚國說不,你已有取死之道!”
“衛國,已滅矣!”
衛嗣君臉色灰敗,張口結舌。
而姬公期則臉色鐵青,看上去很想指著熊午良的鼻子繼續痛罵——但又不太敢。
眾所周知,這位楚王是很記仇的……
剛才當麵罵了一頓熊老板沒被弄死,已經算是姬公期運氣好了……如果再繼續叫囂,恐怕結果難料!
熊午良懶得和這兩個活寶多說,索性擺擺手:“寡人心善呐。”
“滅了衛國社稷,卻不願苛待衛國貴族。”
“即日起,封衛嗣君為大楚伯爵,號‘衛伯’……從此,汝就是我大楚的貴族了。”
“要遵守楚國的法律,履行對楚國的義務。”
“衛國原本的國君私庫,仍算是衛伯的——至於其他衛國的財產,包括土地、人口、房屋、宮殿等等,俱收歸大楚所有。”
熊午良口中的‘私庫’,指的是各國國君的‘小金庫’,與所謂的‘國庫’還不一樣。
一般國君想要隨手賞賜大臣,或者是宮內修繕宮殿、賞賜宮人等等開支,都要從‘私庫’支取。
私庫的資金來源,大多為王族旗下的店鋪、商隊、土地、莊園等等收入。
一般來說,國君很少會從國庫中取錢出來——雖然國庫也同樣是國君的財產。
如果國君從國庫支取財富,也都算是‘借’的,大部分時候都要等到私庫裏充裕的時候還回去……如果國君經常‘借錢不還’,還會被一些耿直的大臣批評。
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公私分明了!
譬如熊午良治下的‘私庫’,其實就很充裕——甚至可以說是曆朝曆代所有國君之中最充裕的!
像是曲陽商坊、平阿商港——都算是熊午良‘私庫’的資金來源。
此外,還有不少商船、商隊,也隸屬於熊午良私有。
保守估計,現在熊午良的私庫裏應該能有二十多萬金……這簡直是一筆巨款!
……
熊午良頓了頓,繼續說道:“你二人有沒有意見?”
還能有什麽意見?
衛嗣君父子二人欲哭無淚,也隻能答應!
敢不答應嗎?
就算不答應,又能如何?
衛國的覆滅,已經是必然——就算衛嗣君二人再怎麽硬氣,也無非就是給社稷陪葬罷了!
話說回來,熊午良對於衛國王族已經算是網開一麵了。
在真實曆史上——秦國對於那些六國貴族,下手可狠多了!
譬如末代齊王田建——投降了秦國之後,居然被秦國人關在鬆柏林裏,活生生把這廝餓死了!
末代韓王韓安,被俘之後軟禁於【陳】,最終被處死。
趙王遷,被俘之後,流放到深山之中。
魏王假,被俘之後被秘密處死,也有說是死於亂軍之中。
楚王負芻,可能是被流放了,也有說是被處死了。
燕王喜,被俘之後被秘密處死……
簡而言之——秦滅六國之後,對六國貴族展開了相當血腥的手段,各國的末代君主全都被軟禁、流放或者處死。
至於那些王子王孫,則被大批量押送到鹹陽——很多都被嘎了蛋,成了秦國人宮中的仆役內侍。
秦人的手段,相當野蠻!
高壓政策催生了反抗——秦國再怎麽恐怖,也不可能將六國的貴族公卿後代全部殺光。於是等到秦始皇駕崩之後,那些忍辱負重多年的六國貴族開始集體造秦國的反。
綜上:秦國對於六國貴族的殘酷苛刻手段,使得這些貴族始終不能融入秦國……
或許秦始皇認為處死這些君主,有助於泯滅六國舊地貴族和百姓的複國念頭。
但事實說明——這樣的法子沒啥效果。
相反,熊午良認為:留著這些貴族,才更容易泯滅敵國平民的抵抗意誌……
讓這些遺民們親眼看著——這些曾經的國君,如今在楚王的統治下乖巧聽話,像狗一樣臣服。豈不比把他們都殺了、最終成為那些意圖複國者嘴裏‘象征著反抗的圖騰’更好?
妙哉!
這是熊午良結合秦國滅亡的教訓、以及楚國的曆史,得出的最優解!
回顧曆史上,楚國以往攻滅的邦國相當不少。
通過懷柔和吸納,就將那些亡國之君吸納成為楚國的貴族——這一套在曆史上很好用,瓦解了敵國貴族的抵抗意誌,幫助楚國迅速控製了南方的大片地盤。
唯一的弊端,就是誕生了‘貴族政治’——權力過分分散,導致曆代楚王對邦國的掌控力不強。
不過對於現在的楚國來說,並不怕這個——
咱們有推恩令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