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廩生——李誌文
字數:4168 加入書籤
賈寶玉的想法很簡單,一是爆兵,二是穩定局麵。
爆兵簡單,隻要有糧食,發銀子,想要多少兵都能招來。
穩定局麵則有些困難,殺人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賈寶玉不是滿清韃子,幹不出嘉定三屠、揚州十日那種事情來,就算是李自成、張獻忠,也不敢做的太過分,頂多殺一殺皇室宗親。
真要是把士紳、商人都給逼急了,斷了城裏的衣食住行,恐怕就得鬧將起來。
不過有了糧食一切就都好辦了。
賈寶玉吩咐道“馬上讓李貴派人,接管這些士紳的店鋪,今日就打開店鋪做生意,讓城裏的民心穩定下來。”
沈煉問道“要不要抬高糧價?”
賈寶玉回過頭,用手指點了點他道“你這個小同誌,怎麽能有這種思想,我可得批評你幾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你把糧價漲上去,這城裏會有多少人吃不上飯,會餓死多少人?”
“那您的意思是不漲價。”沈煉感覺自己壞透了。
賈寶玉搖了搖頭道“漲價還是要漲的,不過漲多少,怎麽漲,還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
既要讓老百姓吃飽飯,也不能讓他們吃的太飽。這人一吃飽,就會想東想西,正所謂飽暖思淫欲。
這樣,就在原本的糧食價格上,上調百分之五十,先試試水,如果老百姓覺得沒問題,那就照這個價格賣。”
“可是城裏還有許多其他糧食鋪子,他們如果不漲價呢?”
沈煉覺得有些轉不過彎來。
賈寶玉摸著下巴道“你放心,我們是不會讓老百姓吃虧的,這樣,咱們的糧食價格,可以比那些糧行低一文兩文的,這樣老百姓就會來咱們這裏買糧食。”
“那如果那些糧行趁機降價呢?”
賈寶玉哈哈大笑“得了這麽多真金白銀,總不能讓他們發黴生鏽,如果他們敢低於市場價出售糧食,就把他們的糧食統統買過來。”
“正所謂鄰居囤糧我囤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分田、開糧行、恢複社會治安,每一步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經過最初的動亂,青縣的百姓也終於走出了家門。
沒辦法,許多人家中隻有三日的口糧,不出門就得餓肚子。
大人餓肚子還好說,小孩子餓肚子那就得哭喊,還有許多人家家中有老人,再不出來買東西,恐怕就要餓死了。
與其在家中活活被餓死,還不如出去碰碰運氣。
李誌文是這麽想的。
李誌文是青縣本地人,父親是個秀才,多年科舉,耗盡了家中的錢財,到死都沒考中舉人。
李誌文則比他父親還不如,隻中了童生,連廩生都沒考上。
平時靠著幫人寫寫書信,抄書為生,今年眼瞅著就28歲了,連個媳婦都沒有討到,隻守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娘過活。
李誌文的老娘年近50,平時幫人洗衣服、縫縫補補補貼家用,眼睛都用壞了。
前些天燕小二攻破青縣,李誌文和老娘便躲在家裏,好幾天都不敢出來。
如今已經是第七天了,娘倆已經斷炊三天。
不是沒有米,而是沒有柴火,娘倆吃了兩天生米,實在是咽不下去,老太太消化不良,拉不出屎,肚子脹痛。
李誌文實在沒有辦法,隻得出來買柴火。
臨出門前,李誌文特地翻出來一件打了補丁的衣服,銀子也沒敢揣太多,隻帶了些銅錢,這樣即使被流寇搶了,也不心疼。
出了門,李誌文就發現街上並不像想的那樣混亂,而且已經有不少人上街。
人不多,而且個個麵帶惶恐。
李誌文看到一個街坊,剛想說話,卻看到對方掩麵而走。
李誌文繼續往前走,來到以往買柴火的集市。
集市上冷冷清清,全無以前人流熙熙攘攘的熱鬧,而且許多攤販都換了人。
更讓他感到害怕的,是集市上每隔十幾步,就有一個穿著黑色衣服,手拿兵器的人守著。
這些人也不說話,就如同雕塑一樣。
李誌文來到一個買柴火的小攤販前麵,詢問柴火價格。
攤販報了個數字,李誌文眉頭一皺,價格的確是提高了不少,但還能承受,他便跟攤販討價還價起來。
攤販道“我掙的也是辛苦錢,不容易,您願意買就買,不願意買拉到,你嫌貴,我還嫌貴呢!
實在不成,您自己出城砍柴,還不要錢,隻要您能出得去!”
李誌文聽出他話裏有話,問道“出不去嗎?”
攤販歎了口氣道“現在全城戒嚴,隻許進,不許出,我這些柴火,都是托人從城外送進來的。”
李誌文納悶道“流寇不是已經被趕跑了嗎?我聽人說,是天津來的官兵打敗了流寇,既然是官兵,為什麽不許老百姓出城?”
攤販壓低了聲音道“你問我,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聽許多賣糧食的說,城內還有許多流寇餘孽,到處作亂,官兵正在派兵剿殺。
這些流寇殘忍的很,北城的許多大戶人家都慘遭了毒手,滿門上下,一個不留。
天津來的賈千戶生氣了,發話一定要徹底剿滅這些流寇,還大家一個公道。”
李誌文瞬間覺得這姓賈的千戶著實不錯,一心為民,這柴火漲價的事情便忘記了。
他又來到賣米的鋪子。
家裏的米還有,但是所剩不多,趁著社會安定,還是多買一些,以防那流寇再次回來。
李誌文來到經常買米的“錢家米行”,發現店裏的夥計還是那個夥計,但是掌櫃的卻換了人,看年紀,似乎比夥計還要小。
“呦,李相公,要買米嗎?”
夥計操著一口純正的天津口音問道。
李誌文點頭笑道“是啊,家裏的米不多了,現在這米價幾何啊?”
夥計笑著回道“大米600文一鬥,小米300文一鬥,高粱米250文一鬥……”
“這麽貴?”
李誌文摸了摸懷裏的銅錢,“我記得上次買米的時候,大米隻要400文一鬥的。”
夥計笑著說道“您也知道那是上一次,現在什麽情況?漕運斷了,南邊的米進不來,本地的大米又得供應京城的那些老爺們,您還別覺得貴,隔壁的糧行,一鬥米要您800文,還不帶還價的。”
李誌文不相信,去到隔壁,看了看牆上的價目表,果然是800文一鬥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