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還有下降空間嗎

字數:5076   加入書籤

A+A-


    “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atball-a)的行業調查簡報。”
    “所屬行業大類:體育文娛類。”
    “簡史與簡介:成立於1946年,從隻有11隻球隊的美國東北部地區籃球小聯盟,曆經60多年發展壯大,成為比賽球隊遍布全美,轉播、影響力遍及全球的最高水平籃球聯賽。與nfl,lb,nl並列為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
    (點評:曆史悠久,篳路藍縷,號稱四大,隻排老三。)
    “產值規模:40億美元(2009年),排名四大聯賽第三。”
    (點評:不如中國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產值。)
    “年收入:234億美元(2009年),較上年上漲4左右。”
    (點評:比不上三線城市房地產年銷售額。)
    “聯賽結構:下屬30隻球隊共同構成聯賽主體,無升降級製度。聯賽分為常規賽和季後賽,時間為每年10月底至次年6月。常規賽82場,主客場循環賽製,分東西兩大區。季後賽,大區前八進行七場四勝淘汰賽,三輪,決出分區冠軍。分區冠軍進行總決賽,決出總冠軍。”
    (點評:比賽場數繁多,一年2500多場比賽,馬戲團都不帶這麽演的。)
    “營收結構:1轉播權收入,與電視台簽訂轉播合同,約占30。
    2門票收入,觀眾在球場看球購買的票房,約占40。
    3廣告讚助商收入,包括球衣、飲料、球場邊廣告等,約占20。
    4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周邊產品,各類授權,相關活動等,約占10。”
    (點評:營收結構較為均衡,但票房收入占比過多,未來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選秀製度:美國職業體育特有的,與大學體育相關聯的人才選拔製度。每年4、5月份進行抽簽和選人,根據球隊戰績按一定規則分配選擇權,以挑選從全球報名參加選秀的籃球人才,為球隊和聯盟補充新鮮血液。”
    (點評:從全球搜刮人才,彰顯了行業壟斷地位。)
    “發展前景:2009年美國體育市場產值約2100億美元,占美國gdp總產值約2。nba40億的產值規模在四大聯賽隻排第三,從籃球運動的普及率來看,還有提升的空間,尤其是全球市場的發展。橄欖球、冰球、棒球都有較多限製,隻有籃球適合全球推廣普及。”
    “存在問題:尚未深入了解,亟需進一步調查研究。”
    出於工作習慣,在睡了一覺醒來後,閔聰達用公寓的筆記本電腦查閱了nba相關的資料,整理出一份nba的行業調查簡報來。
    通過這份簡報,他對nba這個籃球職業聯賽有了初步的了解。
    簡報上的點評都是他自己加的備注,也是職業習慣了。
    “雖然產值隻有40多億,但要把這麽一個曆史悠久,文化影響力很大的職業聯賽搞垮也是很不容易的。不過還好,我隻要搞垮一隻球隊而已,1/30,洛杉磯快船……”
    寫完行業簡報,閔聰達打開專屬電子郵箱。
    裏麵有艾達發過來的和洛杉磯快船有關的各種資料。
    這些資料都是英文的,包括球隊的財報,球員名單,人事名單等等。
    “太複雜太複雜了,算了,我還是先看看百度百科,了解一下大致情況吧!”
    百度百科這時候就發揮了科普的作用。
    花了三分鍾時間,閔聰達大致了解了快船的情況。
    他心裏隻有一個想法:“就這樣的爛隊,還用得著擺爛嗎?它還有下降空間嗎?”
    快船隊創建於1970年,經過多次遷移和改名後,落戶洛杉磯更名快船。
    至今已經有40年曆史了。也算得上曆史悠久,傳承有序了。
    但閔聰達驚喜的發現,快船40年征戰nba的曆史,所獲得的的球隊榮譽是:0!
    總冠軍這項最高榮譽自不必說了。其他一些,諸如常規賽冠軍、西部冠軍,乃至於太平洋賽區的賽區第一他們都沒拿過!
    季後賽最好成績是06年打進半決賽,曆史上打進季後賽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7次。
    從1977年-1991年,曾連續15年不進季後賽。
    “就這樣一隻爛隊還用得著我出手擺爛嗎?稍稍給他使點絆子,這球隊可不就毀了嗎?”
    “看樣子係統還是很合理的,第二個任務相較於第一個任務雖然難了很多,但難度有限。”
    “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圓滿完成這項任務,開啟下一個任務,走向人生的更高峰了!”
    閔聰達信心滿滿,心想等到自己搞垮了快船隊拿到3億美金,開啟下一個任務繼續擺爛,說不定就能一路擺成世界首富,走上人生巔峰!
    他想起以前看過一本網絡小說,叫《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那他的經曆就是《擺成首富從nba開始》。
    但小說的具體內容他已經記不清了,不然倒是能拿來參考一下。
    “對了,任務完成有3億美金,可是沒完成的話,我的日常花銷怎麽辦呢?我的合同到底怎麽簽的。”
    想到這裏,閔聰達拿出鬧鍾拍了拍,和係統開始對話。
    “擺爛大師,我要把快船搞破產了才能拿到3億美金,那我平時的工資怎麽算呢?”
    係統很快有了回應:
    【你的收入將分為三個部分,與球隊的成績和資產估值密切相關,包括年終結算分紅,輸球工資和罰款獎金。】
    【年終結算分紅:以每個賽季球隊的估值為初始值,賽季結束時的估值為結算值,初始值減去結算值,即為你的年終分紅。】
    【備注:若球隊估值上升,分紅額度降為萬分之一,但估值初始值也將更新覆蓋。】
    【舉例:2009-2010賽季,快船目前球隊估值為3億美元,賽季結束,若估值為25億美元,你的年終分紅即為5000萬美元。若賽季結束估值為35億美元,年終分紅5000美元,但下賽季初始值將變為35億美元。】
    【輸球工資:在賽季進行中,每周考察球隊戰績,每輸一場球係統將發放2000美元工資(稅後),贏球沒有工資。】
    【備注1:夏季聯賽與季前賽打折扣,輸球發放200美元和500美元工資,贏球沒有。】
    【備注2:若球隊進入季後賽,每贏一場球倒扣3000美元工資,輸球沒有工資。】
    【罰款獎金:當你因為一些原因被聯盟罰款時,係統將為你繳納罰款,且等額補助到你的工資賬戶中(稅後)】
    閔聰達一看這係統安排的挺明白的,工資、分紅、獎金,一應俱全。
    從規則來看,分紅顯然是大頭,一旦球隊估值下滑,就是幾百上千萬的收入。
    不過這點顯然也最難完成,因為球隊估值和很多因素有關,包括球隊戰績,票房收入,固定資產,商譽,乃至通貨膨脹等等。
    好在估值上升的話,初始值也會跟著上調。
    “如果球隊估值抬升到10億美元,然後再破產,那我不就能獲得10億分紅了嗎?怎麽感覺這個套路這麽熟悉呢,先抬升估值,再套現離場……”
    閔聰達感覺這個係統套路很深啊。
    “球隊升值以後分紅隻有萬分之一?我rtnn,這不就和我上班時一樣了麽!係統你這是侮辱我!不行,還是盡早搞破產,把3億美元搞到手才是。”
    閔聰達在銀行促成一次幾個億的融資,給行裏創造千萬的利息收益,到手獎金差不多就萬分之一。
    至於輸球工資,閔聰達感覺還是很滿意的。
    根據上一年的數據,快船隊常規賽戰績19勝63負。
    按照這個成績,閔聰達能拿到12萬6000美元的工資。
    按照09年68的匯率計算,有85萬元人民幣!而且是稅後!
    按照稅前計算的話,妥妥的年薪百萬,待遇著實不錯,這可是2009年。
    而且有夏聯和季前賽的加成,待遇真不錯。
    “這個賽季選了庫裏,球隊一定要再接再厲,再創新低才行!”
    閔聰達對庫裏充滿了信心,看樣子就打球不太行,太瘦弱了。
    至於季後賽,閔聰達一點都不擔心球隊會進季後賽。
    最後的罰款獎金,閔聰達暫時不太了解相關規則,獎金嘛不可強求。
    介於快船優良的爛隊傳統,閔聰達決定先不變應萬變,伺機而動。
    “或許我什麽都不用做,快船就會一直爛下去直到破產,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