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一更)
字數:4784 加入書籤
閔聰達和範辰在三連冠會很艱難的問題上達成一定共識,這讓他感到很欣慰。
三連冠中,第三冠從來都是最最艱苦的,很多球隊都是倒在追逐第三冠的路上。
即便拿到三連冠的三個球隊,第三冠也都是遇到了重大阻礙,差點翻車。
自1969年比爾拉塞爾退役開始,一直到1988年湖人衛冕成功,中間nba長達18年的時間沒有任何球隊能衛冕成功。
帕特萊利喊出“明年我們一定衛冕成功”的口號,結果88年總決賽湖人贏的異常艱難,最後一場打活塞充滿爭議,被認為是裁判操縱,才讓活塞輸掉了總決賽,並且在最後時刻現場沒有停表,讓比賽提前結束。
結果到了89年,湖人西部一路順風0負晉級總決賽,到了總決賽麵對活塞核心連續受傷,被04橫掃出局,從此再與冠軍無緣。
傷病,這是三連冠球隊要麵臨的第一個重大風險。
不論你球隊的陣容多麽強大,首先你的球員要能上場打球吧?
之前能拿冠軍,說明球隊在傷病管理上做的不錯。
但更多還是因為運氣好,因為nba球員受傷幾乎是必然事件。
如此長時間高強度的對抗,傷病是肯定會出現的,隻是看什麽時候出現,傷病大還是小,恢複的怎麽樣而已。
湖人那年總決賽大麵積受傷,雖然有萊利作死的因素在,但萊利一直都是這種訓練風格,過去沒事,這一年出事說明球員的疲勞程度到那兒了,沒辦法。
況且,就算那年湖人全員健康,大概率還是打不過常規賽63勝,複仇動力滿滿的活塞隊,隻是不會04被橫掃輸的那麽難看而已。
這也是三連冠的第二個重大風險:成長起來的對手。
1991年,三年之後,底特律活塞就遇到了和湖人一樣的問題。
nba就是一個新王踩著舊王等級,然後新王變成舊王,治亂循環的地方。
活塞在1991年衝擊三連冠,在東部決賽遇到了連續三年將之淘汰的芝加哥公牛。
這次徹底成熟起來的公牛再沒有給活塞機會,幹淨利落,40送活塞回家。
公牛成長為聯盟新的王者,並在1993年再度嚐試衝擊三連冠。
從1988年開始,這是第三個繼續嚐試衝擊三連冠的隊伍,萊利在1988年夏天的那個連冠承諾,激勵了後來者球隊。
同時大衛斯特恩在聯盟耕耘十年,黑白雙雄的黃金時代即將過去,聯盟也需要一個新的英雄和偶像站出來,完成20年未成的偉業。
於是,1993年的邁克爾喬丹和公牛隊首先克服了傷病問題,核心球員都保持了很高的出勤率,沒有重大減員發生。
然後在季後賽,相較於1991年總體輕鬆,和1992年的有驚無險和尼克斯搶七,搶七戰大勝30分),1993年公牛麵對兩個成長起來的對手。
一個當然還是紐約尼克斯,在東部決賽,芝加哥公牛隊連輸兩場,大比分02落後。
這是公牛和喬丹成熟以來,第一次在係列賽02大比分落後,形勢相當危急。
如果衝擊成功,那和喬丹同為1984黃金一代的奧拉朱旺也將創造屬於自己的王朝。
但1996年,火箭隊遭遇了三連冠道路上的第三個重大風險和挑戰:球員的求勝之心消耗殆盡。
1995年火箭用“冠軍的心”拿下最為傳奇的逆襲冠軍,德雷克斯勒奉獻了他職業生涯表現最好,最拚命的一次季後賽。
那一年32歲的他在比賽中的快攻發動速度,比22歲時還要快,還要迅猛,為了總冠軍他拚盡所有。
但到了1996年,他已力竭,再沒有了爭勝動力,回到老家休斯頓,拿到一個總冠軍,他已經所求不多。
而奧拉朱旺也新迎娶了小嬌妻,再沒有了1993年夏天“我們從這裏開始”的豪邁和堅定。
隻要是人,總是會懈怠,就算你不懈怠,伱的隊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能保證他們不想鬆一鬆?
能拿到一個、兩個總冠軍,已非常人,想要再進一步,真的需要非人的毅力和求勝心。
並且,就算1996年火箭打入總決賽,也不可能是72勝芝加哥公牛的對手。
複出的喬丹朝著自己第二個三連冠進發,時間一眨眼到了1998年,喬丹的最後一舞。
這一年,公牛和喬丹承受了前麵全部三個風險,傷病、對手、求勝心衰退,外加第四個風險:衰老。
傷病,球隊二號核心斯科特皮蓬一整個賽季都被傷病所困擾,常規賽隻出場44場,到了總決賽關鍵一戰更是傷退。
對手,公牛在東部決賽遭遇了步行者最為嚴酷的阻擊,並經曆了最為驚險的搶七大戰;
總決賽遇到了去年老對手,複仇心切,並且擁有主場優勢的猶他爵士隊。
要知道在此之前,自拉塞爾退役凱爾特人帝國終結後,所有連續兩年總決賽相遇的球隊,都是互有勝負,不存在哪個隊連續戰勝同一對手。
求勝心衰退,整個公牛隊在賽季開始前就已經確定,這個賽季結束肯定會散夥。
隊內人心浮動,危機四伏,教練、球員和管理層之間矛盾重重,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最後就是不可避免的衰老,那一年喬丹已經35歲,皮蓬33歲,羅德曼37歲,哈珀35歲,球隊平均年齡33歲。
比所謂熬工齡的“猶他二老”,爵士全隊還要老2歲,是全聯盟最老的球隊。
所謂拳怕少壯,30多歲放普通人屬於正當壯年,對nba球員來說就是晚年,老頭子了。
在如此不利的局麵下,公牛、喬丹、菲爾傑克遜還是克服重重阻礙,常規賽喬丹82場全勤,率隊拿下62勝。
總決賽喬丹拚盡全力,耗盡最後一絲能量,單場45分超全隊一半分數,關鍵搶斷、準絕殺,三連冠封神。
自此,蕩氣回腸的90年代結束,可以發現從1988年開始,到1998年結束,這10年時間,聯盟強隊就是在追逐三連冠的道路上。
三支球隊倒下了,倒在了傷病、對手複仇、好勝心衰退上,而公牛全部克服,並且戰勝了衰老。
這既體現了喬丹、菲爾傑克遜的偉大,也展現出,三連冠是多麽不易。
到了21世紀,菲爾傑克遜繼續追求他的三連冠偉大道路。
除了他以外,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他是當之無愧的三連冠專家。
而在新世紀的湖人隊,傑克遜和湖人在2002年迎來了三連冠的第五個風險與挑戰:內鬥。
湖人能取得巨大成就,和奧尼爾、科比這兩個超級天才分不開。
但兩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處事風格,導致他們後期關係越來越差。
2002年,科比已經崛起,並且野心初顯,他已經開始想做老大,拿vp,而不是甘心做一個懶惰胖子的陪襯。
傑克遜硬是將兩人的矛盾壓住,並在西部決賽經受住了國王的考驗,順利三連冠成功。
其能力之強,掌控人心之穩,可見一斑。
之後,湖人就快速分崩離析,科比奧尼爾矛盾大到不可調和,最終決裂。
等到了2011年菲爾傑克遜第四次衝擊三連冠時,終於走到了終點。
這一年的傑克遜和湖人實際上還麵臨了第六個風險,那就是時代變了。
2011年,是聯盟比賽風格開始轉變的一年,這一年的湖人麵對小牛,就是個笨重的上個時代的怪獸。
如今快船的局麵相較於之前那些衝擊三連冠的球隊要好不少,總的來說就是“優勢在我”。
然而閔聰達卻並不放心,他對範辰說出了自己的焦慮:“我們快船隊,有幾個風險,我不得不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