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科舉(二)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蕭戰所說的“局麵”,源自於造紙術與印刷術的大規模普及。
這並非偶然,而是劉備的一次試探,他在試探世家的態度,同時也是計劃的第一步。
這,便是郭嘉給他留下的立國第一策——科舉。
原本郭嘉的建議是在一統天下十年後,國家徹底穩定再進行。
但是劉備已經等不及了,他很清楚,如果繼續任由世家把控國家命脈,當有一天皇帝的才略不夠出色時,就會再次出現大權旁落,甚至是天下大亂的局麵。
時至今日,劉備才明白郭嘉為何要急著遠遁海外。因為他如果繼續留下,所有人都會覺得這個計策是他想出來的,繼而把矛頭放在他身上。
郭嘉也是世家出身,這是在挖世家自己的根,可以預見,世家之人對他的恨意還要超過劉備。
劉備沒好氣道:“他是個逃兵,自己逍遙快活去了,留下朕孤軍奮戰。”
蕭戰聽著皇帝這賭氣般的話語,不禁有些好笑,看來陛下心裏還是有怨氣的啊!
他不想觸及這個問題,這麽多年跟在郭嘉身邊,早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
於是道:“陛下有定北侯,安南侯(張飛)平西侯(趙雲)有大漢百萬鐵騎,並非孤軍奮戰。”
劉備搖頭歎道:“你不懂,這不一樣!”
關羽,張飛,趙雲幾人都是手足兄弟,可以信任,但他們並不具備郭嘉的政治目光,以及那獨一無二的超凡見識。
劉備可以用他們征戰天下,卻無法與他們商量計劃的細節。
至於荀彧,如果是其他事,劉備同樣很信任他,但科舉可是在挖世家的根。
劉備不確定,荀彧對他的忠誠能否勝過對家族的感情。甚至就連他正在培養的下一任丞相諸葛孔明,劉備也不敢絕對信任了。
他們都是世家子弟啊!
又有幾人能像郭嘉這般,全然不顧家族傳承,舍小家而為天下?
蕭戰沉默以對,不管有沒有聽懂,他都不適合再介入這個話題當中。
他隻是皇帝的眼睛,做好分內之事就夠了。
這時,一個中年太監走了進來。
“啟稟陛下,賈太尉到了。”
賈詡,郭嘉走後的新一任太尉。
劉備幾次想召,但這個老狐狸仿佛嗅到了氣味,知道這次不會有什麽好差事,於是幾次稱病不來。
直到劉備派張飛去請他。
就在剛剛,禁宮內的康莊大道上出現了有趣的一幕,定南侯扛著賈太尉進宮了。
“你怎能如此有辱斯文。”賈詡有些憤然的聲音傳入殿內。
“嘿嘿,文和,我也是為了你好。”
“這話從何說起?”
“伱不是病了麽,我怕你撐不過去,所以急著帶你來找張神醫(張仲景)看病。”
劉備聽到二人的爭辯聲,不禁啞然失笑。
果然啊,要想治書生還得靠翼德。這正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片刻後,二人一前一後進入殿內。
“臣,參見陛下。”
哪怕是結拜兄弟,當身份發生轉變時,張飛也不得不遵守規矩。
“三弟,文和,不必多禮。”劉備右手虛抬,示意二人起身,隨後饒有興趣的看著賈詡:“文和的病可好些了?”
這老狐狸神采奕奕的,哪有半點生病的模樣,這要是郭嘉,為了顯得逼真非得給自己身上弄點傷病不可。
賈文和還是不夠狠!
唉,又想起奉孝了,你如今可好?
賈詡毫不遲疑道:“臣患的是心病,請陛下準許臣歸鄉休養。”
他已經猜到皇帝召他的目的,說什麽也是不肯應下這份差事的。
誠然,劉備有百萬鐵騎做後盾,這件事成功的幾率很大。
但,這可是與全天下的世家為敵啊!
他們發現奈何不了皇帝之後,多半會選擇拿主持之人出氣,就像是當年秦國的貴族與商鞅。
劉備仿佛猜到了他的心思,沒好氣道:“放心,朕會護你一世,哪怕朕百年之後,太子也會護你賈家人。”
科舉之事不容馬虎,劉備是皇帝,不可能親自去主持。所以他需要一個有能力,謀略,手腕的人來主持,而且這個人的職位還要夠高,否則壓不住那幫世家大族。
如果不是涉及世家,荀彧會是最好的人選。
“臣又何嚐不願為陛下分憂,隻是每每想起西涼遍地瘡痍,便覺心痛如絞,夜不能寐”賈詡的眼淚說來就來,仿佛真的是在為死去的關西子弟而痛心。
他是寧願辭官,也不想做這份“名垂青史”的大事。
哪怕劉備許下承諾。
天底下最不值錢的就是皇帝的承諾,因為他一旦反悔,就意味著你要喪命。
“得了得了,誰不知道你賈文和從來隻顧自己這一畝三分地,還說什麽為西涼子弟心痛如絞,騙狗呢?”
張飛翻了翻白眼反駁道,可是剛說完就覺得不太對勁。
騙我?
騙大哥?
劉備瞪了張飛一眼,目光灼灼的盯著賈詡:“你當真想辭官?”
賈詡如蒙大赦,急忙道:“臣且回去休養幾年,待身體恢複如初,再回來為陛下效命。”
“準了。”
劉備答應得很爽快,就連張飛也覺得不可思議,這不是意味著他白跑一趟了麽?
賈詡本能地覺得不太對勁,皇帝和郭奉孝那老狐狸是一丘之貉,怎麽可能這麽輕易放過他。
果然,下一刻就聽到劉備說道:“不過你畢竟是功勳老臣,如此大事怎能不讓你知曉?”
“朕會每隔三日派人給你送消息,讓你能及時得知科舉進展。”
賈詡心中一突:大可不必。
因為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以為這件事是他在幕後操控。
“陛下,不必為臣浪費人力物力,此事待臣回京述職再問不遲。”
“怎麽,你連朕的詔書都要拒絕了嗎?”
抗旨不遵,這可是重罪。
賈詡長歎了口氣,果然和郭奉孝是穿一條褲子的,這家夥明明都去了海外,怎麽長安還留著他的氣味?
“啟稟陛下,為國建功乃是為人臣子的本分,臣想了想,願擔下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