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秦三世王子嬰

字數:4079   加入書籤

A+A-


    “先生!”
    “嗯”江夏回頭去看,來人是樊噲手下的城衛,這時候過來……
    “又出什麽事了”
    “沒有沒有,樊將軍派我來跟先生說一聲,新上任的三川郡守子嬰剛進城,此時估計已經在前往衙門的路上了。”
    哦
    這可不就是說曹操曹操就到嗎
    江夏笑嘻嘻的拍了拍相裏安的肩膀,“你繼續在附近看看,規劃好地方之後去找曹參,我回頭跟曹參說一聲,全力配合你!不要怕費錢費力,住處和工廠都按最高規格來!”
    “多謝先生!”
    江夏擺擺手,快速往衙門的方向而去。
    也不知道這兩個人是哪兒碰到的,江夏回來的時候,胡亥和子嬰兩個人正在衙門內相談甚歡,胡亥一臉得意的跟子嬰吹噓江夏的各種仙人事跡。
    要不是江夏已經聽過無數次,簡直能尬的原地扣一棟別墅出來。
    衙門這麽多人,接待子嬰的,居然是胡亥。
    看兩個人這熟絡的程度,也難怪胡亥登基之後,將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都殺了個遍,子嬰卻活了下來。
    除了子嬰對胡亥的皇位沒有威脅之外,兩個人關係熟絡恐怕也有一定的關係。
    “胡亥公子。”
    “咦先生回來啦!”胡亥聽到江夏的聲音,趕緊拉著子嬰站起來介紹,“先生,這是我堂兄子嬰,如今是三川郡守。”
    江夏對子嬰作揖行禮,雖然自己名聲在外,但子嬰畢竟是自己的上司,初次見麵,禮不可廢,“見過郡守。”
    子嬰趕緊起身避開江夏這一禮,江夏可是名聲在外的仙人,他哪敢讓江夏給他行禮
    “先生不必多禮。”
    跟每一個第一次來到陽武的人一樣,子嬰也忍不住感慨道,“我第一次到三川郡,沒有想到三川郡居然比鹹陽繁華這麽多,先生大才啊!”
    “陽武更是比三川郡不知道好上多少!”
    “不愧是陛下都讚不絕口的神仙福地!”
    不等江夏開口,胡亥就得意的嘿嘿一笑,“有先生在陽武,那是陽武百姓的福氣!整個三川郡都是沾了先生的福呢!”
    江夏輕咳一聲。
    胡亥這小孩,吹捧的話就像不要錢一樣,政哥在的時候誇政哥,政哥不在就誇自己。
    誰不喜歡嘴甜的小孩呢
    尤其這個小孩,還是以後自己一步登天的大功臣。
    明天,就帶胡亥去玩點別的好東西!
    “胡亥公子說笑了,若非陛下,我陽武哪能有今天想必不久,我大秦子民便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了。”
    子嬰似笑非笑的點點頭,看破不說破。
    陽武能有今天,全都是因為陽武有仙人江夏!跟陛下還真沒什麽太大關係。
    至於說大秦子民……
    “先生說的不錯,大秦子民遲早有一天都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李由,不是已經去將三川郡的經驗推廣到河東郡了嗎自己以後也會帶著三川郡的經驗推廣到其他地方。
    如此一來,還怕天下子民過不上陽武這樣的好日子
    “我來到三川郡之後,翻閱了不少文書,見三川郡糧產遠超其他各地,難道是因為毛驢還是因為先生所發明的耕犁”
    江夏趕緊擺擺手,“首先,耕犁是墨家相裏安發明的。”
    別人的功勞,他不能要,不然的話,豈不是打擊搞發明創造人員的積極性
    “毛驢這個東西,隻能提高效率,釋放大批的勞動力去做其他的工作,要想讓糧產提高,當然還要提高百姓的積極性。”
    “提高積極性”道理子嬰都懂,但要怎麽提高百姓的積極性
    如今大秦也鼓勵百姓開墾荒田,每畝田征收芻三石,稿二石,多種出來的,就是百姓自己的,這還不夠嗎
    “三川降低了田租和芻稿,同時開墾的荒田,三年內不需要交稅。”
    子嬰:
    降低了田租、芻稿反而增加了糧產
    這是什麽道理
    “雖然降低了田租、芻稿,但需求並沒有減少,所以就需要花錢去買糧食和秸稈這些東西。”
    “同樣的東西,以前是用來交租的,現在是用來賺錢的,郡守覺得百姓會不會努力提高自己的產量”
    “不巧,墨家弟子做出了不少耕田農具,價格又不貴,又省力,為什麽不買一個回去開墾更多荒田呢”
    子嬰瞬間茅塞頓開。
    這就是三川郡糧產如此多的原因!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確定不要重複征稅,讓百姓踏實,他們辛辛苦苦一年種出來的糧食,不會被莫名其妙的苛捐雜稅收走。”
    收稅,一直都是一個大問題。
    收的多了,國庫充盈,但百姓壓力過大,說不定就要鬧事。
    收的少了,國庫沒錢,很多項目就幹不成,像什麽水利、長城、造船之類的,哪一樣不要花錢
    找準這個平衡點,非常重要。
    江夏不懂,但……
    蕭何懂。
    江夏隻是提出一個大致的想法,蕭何就能製定一個極其完美的方案出來。
    “子嬰受教了!三川能有先生,確實是三川百姓之福啊!”
    子嬰感慨一句,馬上又問道,“各種律法、規定,我尚且沒來得及仔細研讀一番。不過,我看三川郡的卷宗,全都是一種潔白如雪的紙張所記載。”
    “我問了三川郡其他官吏,這紙張似乎全都出自陽武,造價也不甚昂貴,可是真的”
    江夏點點頭。
    紙,其實這個年代已經有了,隻不過質地粗糙、數量稀少,價格昂貴,所以很少有人會用。
    大家普遍知道的東漢蔡倫是改造了紙,讓紙變得價格低廉,普及了起來。
    而江夏所做,隻是讓蔡侯紙提前了幾百年而已。
    隻能說,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隻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一切皆有可能!
    “此紙,我命名為相裏紙,乃是墨家後人相裏安改良。相裏紙造價低廉,現在已經在三川郡普及,我也命人將大量書籍謄抄到相裏紙上,放在圖書館供所有人翻閱。”
    “所有人!”子嬰一愣,三川郡的卷宗中倒是有記錄,三川郡圖書館,藏書兩千餘種。
    沒想到,圖書館居然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去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