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百官武將不敢言!唯有霍光獻良策

字數:9790   加入書籤

A+A-


    “頭頂崢嶸?”漢武帝喃喃自語念叨了一遍,隨後看到霍光,問道:“這崢嶸一詞,何解?”
    崢嶸,一般是形容山的高俊突兀,或者建築物的高大聳立。
    這種詞匯。
    若是用在人身上,多半是麵相上有關。
    不過。
    那不叫頭頂崢嶸,而是叫頭角崢嶸。
    結合這些,霍光淡淡說道:“陛下,崢嶸一詞,乃是形容山勢高俊突兀所有,如果用在人身上,則叫做頭角崢嶸,頭頂崢嶸是不對的。”
    聽到霍光的解釋,漢武帝劉徹疑惑的很,問道:“不對?那意思,是你剛才說快了,口誤!”
    見此。
    霍光當即搖了搖頭,道:“陛下,臣並非口誤。”
    漢武帝劉徹皺眉,疑惑道:“並沒有口誤,那你這是什麽意思?”
    霍光則立即起身解釋道:“陛下,頭角崢嶸,乃麵相之語,以專業術語來說,就是此人天庭飽滿,乃天生富貴之人,終生如此。”
    漢武帝微微眯起眼睛,盯著霍光問道:“天生富貴,終生如此?哼,誰啊?”
    霍光不慌不忙地解釋道:“自然是曆朝曆代的君王,如陛下這樣!”
    漢武帝疑惑了一會兒,隨後說道:“噢,原來如此。”
    “誒”
    “那你說校尉李敢乃頭頂崢嶸,這又是個什麽說法?”
    漢武帝心想,既然自己是天生富貴之人,那李敢總不能與自己一樣吧?
    聞言。
    霍光當即回道:“頭角崢嶸,和頭頂崢嶸,都是異象。隻不過,前者是天生富貴命,後者人為所致,有取締之心。”
    “什麽,取締之心?”
    漢武帝聞言,頓時勃然大怒。
    對於皇帝而言。
    取締自己,那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而李敢見霍光胡說八道,當即站了起來,拱手道:“陛下,不可聽信讒言啊!”
    “臣乃李廣之子,受父親教導,對大漢朝和陛下,那是忠心耿耿,絕無取締一說!”
    “博陸侯這是在滿口胡言亂語,妖言惑眾!”
    “我這額頭傷腫,便是他動手打的。”
    “他是在欺騙陛下!”
    李敢身為關內侯,論封爵,他自然沒有霍光爵位高的。
    但此刻被霍光造謠,這李敢自然忍不了。
    他手指著霍光,當即就怒噴起來。
    隻是。
    霍光不理會李敢的汙言穢語,淡然自若地便說道:“陛下,校尉李敢這行為,真是讓人奇怪。“
    “您問他問題,他自己不回答您,偏偏讓我來回答。”
    “這也就罷了!”
    “關鍵是,臣老實回答了,這家夥又說我汙蔑與他。”
    “若我是汙蔑?”
    “那這家夥,為何自己知道答案,偏偏讓我來解釋?“
    “難道,這就不是故意推脫責任?還是說不想理會陛下!”
    聞言。
    李敢大驚,當即解釋道:“陛下,臣真沒有故意推脫,隻是臣乃關內侯,不好當麵指責博陸侯。”
    “臣這額頭腫塊,一切都是拜博陸侯毆打所賜!”
    “望陛下,替臣做主啊!”
    漢武帝頓時眯起眼睛,盯著霍光,說道:“哦,霍光,這到底怎麽回事?”
    對於這事,霍光也頭疼。要是直接說對方要殺衛青大將軍?
    拜托!
    對方可沒動手啊。
    霍光這麽說,對方等下再反咬一口,可就百口莫辯了。
    想到這裏。
    霍光當即以其人之道回懟道:“陛下明鑒,這李敢口口聲聲說是我揍的他,可我無緣無故,為什麽要揍他?”
    “這等理由,根本站不住根腳!”
    “李敢,你能給出個我要揍你的理由麽?”
    見霍光抵賴,李敢當即一聲冷笑:“陛下,這博陸侯故意攪和,想將此事搪塞過去。”
    “臣哪知道他為什麽也揍我?”
    “陛下如若不信,臣到時候,可以將那日在街道上看到事實真相的人,全都抓回來!”
    然而。
    李敢殊不知此話一出,又給霍光逮著把柄了。
    當即站起來說道:“陛下,這普天之下的漢人,皆是您的子民。子民沒犯錯,李敢校尉卻說到抓,僅僅是目睹事情經過的人,他卻用對犯人一樣的態度對待,可見其為人蠻橫!”
    “霍光,你少在那血口噴人!”李敢大怒,恨不得立馬撲倒霍光咬他一口。
    漢武帝此時也是開口道:“霍光,你不要在這些字眼裏找李敢的問題,直接說,到底是不是你將李敢打成這樣?”
    麵對漢武帝的直接問話,霍光當然不敢有所隱瞞,說道:“是臣動的手!”
    李敢聞言,頓時麵露喜色,說道:“陛下,您聽到了吧,這家夥他承認了。”
    聞言。
    漢武帝臉色微微有些難看。
    而就在這時候。
    坐在最前排的冠軍侯,也就是驃騎將軍大司馬霍去病說道:“陛下,此事,不光霍光一個人的事,臣也有參與!”
    聽到霍去病說他也有參與。
    漢武帝臉色更不好看了,問道:“你也參與了,說說,怎麽回事。”
    冠軍侯則不卑不亢的說道:“那日,臣知曉吾弟遇事,便匆匆忙忙趕了過去。”
    “過去時,便見到一臉醉洶洶的李敢,他麵帶殺氣,與吾弟動手。”
    “那時!”
    “吾弟正好言相勸這李敢回到府上,對方卻提著劍要殺他!”
    “臣看不過去。”
    “於是。”
    “便直接用長矛挑了李敢的劍,這才製止了衝突。”
    漢武帝皺眉,道:“李敢是你打成這樣的?”
    霍去病搖搖頭,道:“臣隻是挑飛了對方長劍,並沒有對他做什麽,那些都是與吾弟交手所致。”
    “不過臣認為。”
    “作為武將,哪怕是被人揍成豬頭,也隻能怪自己武藝不精,豈可怪罪他人?”
    “難道?”
    “在匈奴人戰場上,被匈奴人殺了,也要怪匈奴人野蠻嗎?”
    霍去病一發言,漢武帝的態度立馬就變了,當即質問李敢,道:“可有此事,李敢,你休得胡言,朕會將此事查的一清二楚。如若發現你有謊話,不僅你,連你的家族,朕都也一同懲罰!”
    李敢聞言,當即嚇得心裏一慌,說道:“臣那日確實喝多了酒,言語是有失風範,還請陛下原諒。”
    漢武帝一聽,當即哼道:“你早這麽說,不就什麽事都沒有了?哼,都坐下吧!”
    “諾。”
    漢武帝一發聲,三人紛紛落座。
    可以看得出來。
    漢武帝不想在此事上,有多作追究。
    畢竟。
    他的愛將,驃騎將軍霍去病也涉及此事了。
    於是眾人對此時都保持了沉默,無人過問,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
    而此時官員武將們入場落座的也差不多了。
    漢武帝一揮手,那些歌姬們便紛紛起舞,樂師們也開始奏樂。
    漢朝嘛。
    以樂侑食,視為大雅。
    其樂師中,有一人年輕時犯事受過宮刑,後因妹妹李夫人受寵得以顯貴。
    此樂師便是李廣利的弟弟,李延年。
    隻見此刻他在宮殿中央擊鼓奏樂,用他那特有的嗓音開始吟唱起來: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隨著樂師李延年的演唱,李夫人登場,一時間,其曼妙身姿,將所有歌姬宮女壓製下去,使她們失去光彩。
    怪不得漢武帝如此寵愛李夫人,這誰看著不迷糊啊!
    至於李延年所演唱的東西,乃是他的成名作《佳人曲》。據說,這首曲子,日後還成了五言詩的開端。
    所以。
    你要把往後朝代的詩詞往漢朝搬運,是行的通的。
    隻不過。
    它不會在儒家引起多大的轟動,因為,在這裏,再好的五言詩也隻能作為侑食的曲樂罷了。
    待得曲樂過後。
    漢武帝劉徹揮了揮手,靡靡之音停下,宮殿中安靜下來。
    此時。
    漢武帝淡淡說道:“朕,今日宴請諸位,一來,是為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共同升任大司馬一職位賀喜。”
    “二來,則是向諸位說一個不好的消息。”
    “這個不好的消息,來自北方的匈奴。”
    “諸位也都知道了。”
    “漠北之戰,漢軍所向披靡,殺的匈奴敵軍潰不成軍。連他們的大單於,也被博陸侯抓住,帶回長安來。”
    “但問題是,漠北方麵傳來消息,他們的左穀蠡王要自立為匈奴大單於,重新集結匈奴人。”
    “雖說匈奴人此時已經不足為懼,但是朕可不想看著北方的匈奴人就這樣做大。若幹年後,待我們老了,走不動路了,兒郎們又將再次受到匈奴人的威脅。”
    “你們說說,有什麽辦法?”
    此次宴請,來了很多武將。
    武將嘛。
    那肯定是主戰的,幾杯酒水下肚,當即就嚷嚷著說道:“陛下何故憂患此事,讓驃騎將軍帶著我們殺過去,管他們什麽左穀蠡王,右穀蠡王,都給他殺的幹幹淨淨。”
    毫無疑問。
    說話的這個武將,來自於北大營,屬於兄長麾下。
    漢武帝聽後,隻微微一笑,未作言語!
    一場漠北之戰,漢武帝都準備了兩年時間存錢搞經濟。
    若要再戰。
    此時的漢朝,哪有那個經濟實力呢?
    武將們說戰,很明顯,都沒有思考過這後麵的事情。
    而在武將們發言後,大農令桑弘羊就站起來了,說道:“陛下,若要來一場像漠北之戰那樣的規模,起碼還需要兩年時間準備!”
    漢武帝聞言,微微不滿地說道:“兩年?兩年時間,匈奴左穀蠡王已經控製了殘部,怕不是又形成對抗力量了。”
    桑弘羊無奈,隻得乖乖坐下。
    這所謂的左穀蠡王,其實在匈奴王中的地位不算高的。
    其上。
    還有左右賢王。
    左右賢王之上,才是大單於。
    為何左穀蠡王能直接越居在左右賢王之上,自立為大單於?
    很簡單。
    匈奴人的大單於被活捉了,左右賢王被霍去病雙雙打沒了。
    匈奴王都沒人了唄。
    這左穀蠡王一看,機會來了,他不上,誰上?
    丞相李蔡見漢武帝有想打仗之意,微微蹙眉,想說什麽,又怕到時候惹怒了陛下,便不言語。
    可他身為三公之首。
    他不說話。
    漢武帝難道就不過問他了?
    於是漢武帝便問道:“李丞相,朕見你眉頭緊鎖,是有什麽想說的嗎?”
    李蔡是武將出身。
    他能成為丞相,可以看出,漢朝是文武不分官的。
    但不分官歸不分官。
    他也是從百官係統中慢慢提升上來的,而不是說,直接就從將軍當上丞相。
    那不可能!
    而且李蔡任官職後,基本上就沒摸過兵權了。所以,別說什麽棄筆從武,棄武從文就怎麽怎麽樣。
    你都棄了。
    你還是個屁武將啊。
    頂多有個武將的出身罷了。
    漢朝的丞相,並不掌軍權。
    什麽文帝時期,太尉歸屬於丞相製度內。
    何止太尉啊!
    明麵上。
    三公中的禦史大夫、太尉都是輔佐丞相的啊。
    但實際上呢?
    武帝之前,太尉可是跟丞相對著幹的!
    漢武帝時,太尉被漢武帝空置了,權利下放到禦史大夫,於是禦史大夫就與丞相對著幹了!
    而且!
    那時候太尉有權利調動兵馬的啊,丞相敢調動兵馬一下嗎?
    他敢染指兵權一下嗎?
    唯一以丞相身份真正掌握軍權,並且能調動兵馬的,放眼整個漢朝,也隻有東漢末年的曹操做到了。
    哪怕是諸葛亮都不算,因為那時候都是三國時期了。
    當然。
    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此刻麵對漢武帝問話,丞相李蔡站了起來,說道:“臣認為,此事不算大事,匈奴左穀蠡王不過是個小王,暫時對我朝構不成威脅。”
    漢武帝一聽這話,就不樂意了,說道:“廢話,若是大事,對朕的大漢構成威脅,朕現在還有心情,跟你們以樂侑食?”
    “朕問的是!”
    “如何防範匈奴人做大做強,朕問的是,未來!”
    被漢武帝一頓訓斥,李蔡滿臉通紅,不好說什麽,隻能黯然坐下。
    連百官之首的丞相都被訓斥了。
    一時間。
    宮廷宴席上,竟然有些冷淡起來。
    漢武帝掃視眾人,淡淡問道:“諸位中,就沒有一人,能為朕獻出一條計策,對付這自立為匈奴大單於的左穀蠡王嗎?”
    聞言。
    群臣和武將們紛紛低頭,不敢直視漢武帝的目光。
    他們生怕被漢武帝挑出來問話,一個沒說好,莫名其妙被訓斥一頓,可就慘了。
    連丞相都被訓斥。
    何況他們?
    然而這時。
    一少年主動站起,對漢武帝劉徹恭恭敬敬地說道:“陛下,臣有一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