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火繩槍量產問題!文帝陵墓被盜事件

字數:17725   加入書籤

A+A-


    朝會上,霍光正端著鳥銃,瞄準擺在外麵的陶瓷品。
    這時。
    宮殿內,所有臣子都盯著霍光看著,大家都很好奇這博陸侯搞出的新武器,是個什麽玩意。
    其中。
    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漢武帝劉徹。
    他也在聚精會神地看著霍光的表演。
    隻見霍光扣動扳機,火繩點燃管內的火藥,刹那間,產生巨大的爆炸動能,將槍管內的鐵珠子,推送出去。
    聲音響起。
    便已經見到宮門外的陶瓷罐“嘩啦”一聲破碎開來。
    但這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
    宮殿內的諸位大臣,包括漢武帝劉徹在內,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霍光這新武器在使用時,會有如此劇烈的響聲。
    別看這槍是把鳥銃。
    由於使用火藥量充足,開槍時聲音異常響亮。
    雖然比不過飛雷炮那種天雷滾滾般的聲音,但這是在宮殿內,人說話都有回聲的地方。
    這裏開槍。
    那聲音有多大,可想而知。
    漢武帝劉徹和諸位大臣,正聚精會神的看著。槍聲突兀響起,頓時被嚇得一個激靈。
    那一刹那間。
    漢武帝這一激靈,居然和百官們如此的一致!
    而這種驚嚇過後,宮殿的三公九卿,就紛紛對這新武器開始議論起來。
    有說霍光這東西並不是武器,而是巫蠱之術。
    有說這種武器聲音大,對匈奴騎兵,會有奇效。
    更有參與過上次漠北之戰的官員,知道火藥這種東西,見識過飛雷炮威力,便一抹傲然的表情說這武器差了,不如飛雷炮雲雲。
    隻有漢武帝劉徹,在一激靈過後,看著宮殿外的陶瓷罐擺放的地方,若有所思地問道:“博陸侯,你這新式武器,能攻擊到多遠的地方?”
    攻擊到多遠的地方?
    那不就是問射程嘛!
    這個!
    霍光還真沒測試過。
    略微皺了下眉頭後,說道:“回陛下,火繩槍所能攻擊的地方,應該是在一百步到兩百步之間。”
    別小看這點距離。
    要知道。
    二戰時期,國民政府的中正式步槍,其有效殺傷射程,也不過是兩百米。
    而霍光現在所處的時代。
    可是兩千年前的西漢,一二百步的射擊距離,夠用了。
    但漢武帝聽聞霍光的話,似乎略有不滿,說道:“隻一二百步的距離麽?那豈不是與弓箭一般?”
    “若是都一樣的距離!”
    “你這所謂的火繩槍,製作起來精細,但作用又與弓箭差不多。”
    “朕為何,要采用你這複雜的東西,不用簡單的弓箭呢?”
    聽到漢武帝劉徹的疑惑,霍光心中一驚,沒想到漢武帝竟然會思考起這種問題來。
    弓箭。
    是古代打仗的主要遠程武器。
    用起來也簡單。
    如果鳥銃不如弓箭,那麽,驅逐蒙元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為何還要特別研究這等火器?
    隨後。
    燕王朱棣為何也特別發展出火器,甚至大力推崇神機營這種東西?
    難道他們都是傻子嗎?
    不!
    他們不是傻子,而是深知火器的厲害,所以才發展這種武器。
    鳥銃,毫無疑問,比民初時那些火器,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所以。
    當霍光聽到漢武帝劉徹的問話後,霍光直接回道:“陛下,弓箭有弓箭的作用,火繩槍有火繩槍的作用。”
    “臣隻說一點,陛下就深知此武器的好處了。”
    “將一個人,訓練成合格的士兵,練好射藝,大概需要半年之久。”
    “而讓一個人學習掌握火繩槍的用法,隻需要十天半個月。”
    “陛下應該明白,臣的意思了吧?”
    霍光此番話一出口,漢武帝劉徹當即眼睛一亮,露出一些希冀的光芒。
    漢武帝,一個“武”字,便透露出劉徹的本質。
    這家夥!
    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狂人。
    漢武帝在位時,屢屢進攻周邊國家,士兵損耗是個大問題。
    兵員要補充,首先就得訓練。
    總不能,直接從民間抓壯丁,讓他們上戰場吧?
    正常來說!
    招募兵勇後,是需要將軍操練的,一般都在半年時間內。
    其實這點,不要緊。大不了,等半年後,在攻打鄰邊小國嘛。
    問題是。
    這半年時間,要耗費多少糧餉?
    單個士兵耗費不多,可十萬士兵呢?二十萬士兵呢?
    就說兩年前。
    漢武帝為了漠北之戰,一下耗盡了整整兩年時間積累的經濟,才打贏了那一仗。
    騎兵十萬,步兵數十萬。
    那得多少張嘴啊!
    半年時間的操練,就已經將漢朝兩年時間積累的經濟,吃的七七八八了。
    如果。
    軍隊的操練時間,從半年,縮短至十天半個月。
    那糧餉的損耗的問題,豈不是再也不能束縛住漢武帝劉徹的野心了?
    “博陸侯,你說的這是真的?十天半個月,就能訓練完成?”漢武帝驚訝道。
    霍光點點頭,回道:“千真萬確。”
    “普通士兵,操練他們學習射箭,都得花費三四個月時間。這就算了,而且,射箭對臂力要求極高。”
    “有些人瘦弱,拉弓射箭幾下後,便沒了力氣。”
    “火繩槍則不需要使用者耗費如此巨大的力氣,隻需要用食指扣動扳機即可。”
    弓箭簡單是簡單。
    但戰爭中用來殺敵的弓箭,可不是平常宴會時的那種弓。
    漢軍甚至為了節約力氣,將弓箭隨時能變動成弩,用腳踩著拉弦卡槽,這真的耗費臂力。
    大部分騎兵,都是使用小於一石的弓。而步兵,為了殺傷力,士兵需要大張力弓箭。
    普通士兵拉弓幾次,就沒了力氣。
    所以,打仗的時候。
    普通士兵壓根射不出幾支箭矢出去。
    所以當霍光說出這些好處後,漢武帝劉徹麵露喜色,說道:“如若博陸侯所言非虛,朕定要大力支持你這火繩槍。”
    “十天半個月就能訓練出一支會用火繩槍的軍隊。”
    “哈哈,想想,朕都覺得開心。”
    見漢武帝已經被自己話語吸引住了,霍光當即趁熱打鐵,介紹起歐陽治來,道:“陛下,火繩槍固然出色。”
    “但也如同陛下先前所說,火繩槍要比弓箭製作麻煩。”
    “一些關鍵性部件,目前而言,隻有我身邊這鐵匠朋友歐陽治會鍛造。”
    “所以!”
    “陛下能否準許我為朝廷,專門開設一個鐵匠鋪,帶一些鐵匠,學習經驗,然後再批量為陛下生產火繩槍?”
    漢武帝劉徹聞言,緊緊皺起眉來。
    鹽鐵官營,是他保證朝廷有錢的根本。
    如果破例,給私人開設鐵匠鋪,那將會是個大問題。
    於是。
    漢武帝劉徹遲疑道:“博陸侯,你莫非不知道,朕非常討厭,破壞鹽鐵官營政策的人?”
    霍光當即搖頭,道:“陛下,臣沒有破壞啊!”
    “鹽鐵官營是國策,這毫無疑問。”
    “而這新開設的打鐵鋪,也是官營啊,專門為陛下生產火繩槍,又不私自盈利!”
    聞言。
    漢武帝便不再疑惑,說道:“好,既然博陸侯這般說了,那朕,便準許你開設鐵匠鋪。”
    見陛下同意。
    霍光頓時大喜,道:“謝陛下,陛下聖明。”
    “嗯。”漢武帝劉徹點點頭,隨後問道:“博陸侯還有什麽要說的沒有?”
    霍光搖搖頭,道:“陛下,臣沒其他事奏請了。”
    漢武帝聞言,這才說道:“行吧,既然無事奏請,諸位,那便退了吧!”
    “噢,對了。”
    “博陸侯,將這火繩槍留下,朕也研究研究。”
    聽到漢武帝的話,霍光臉頰上的肌肉忍不住一抽。
    他也沒說把這第一把火繩槍就上貢給陛下啊?
    咋還硬要呢.
    霍光自己都還沒玩夠呢!
    無奈。
    麵對漢武帝劉徹的索要,也隻能將火繩槍上貢。
    槍留下了。
    霍光沒想到,自己人也被留下了。
    漢武帝劉徹,直接帶著霍光去了上林苑。在那裏,興致盎然的漢武帝劉徹,讓霍光教他怎麽使用火繩槍。
    由於漢武帝劉徹本就是天資卓越的聰明人。
    這火繩槍!
    操作簡單,所以三兩下後,漢武帝劉徹就掌握了使用此槍的精髓所在。
    “博陸侯,你果然沒有騙朕,這火繩槍,使用起來確實比弓箭還要簡單。除卻上火藥麻煩點外,朕覺得,它比弓箭要好太多了。”漢武帝讚歎道。
    作為一個野心極大的帝王!
    漢武帝劉徹,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想法。
    他想要建立一支全部配備火繩槍的軍隊,作為特殊兵種,就像當初漠北之戰,特別訓練騎兵兵種一樣。
    不過。
    騎兵兵種耗費太大了。
    漠北之戰所產生的經濟虧損,時至今日,都未能填補。
    主要原因,就是騎兵!
    霍光對於漢武帝的話語,隻能回道:“陛下天資卓越,學習火繩槍,當然比正常人快的很多。”
    漢武帝劉徹聞言,將火繩槍丟回給霍光,說道:“博陸侯,朕打算,讓這火繩槍像環首刀一樣,成為我大漢士兵的標配,你覺得如何?”
    聞言。
    霍光麵露尷尬,說道:“陛下,這點,可能很難。火繩槍生產快不了,這與環首刀差太多了。”
    “陛下要想批量生產這種武器,首先就需要有大量的鐵匠來為您工作。”
    “臣建議。”
    “陛下稍稍提升一下,鐵匠的社會地位,這樣,從事鐵匠行業的人,就會變多起來。”
    “有了這個基礎,火繩槍的量產,不是問題。”
    漢武帝劉徹這才點了點頭,道:“博陸侯說的有道理,朕考慮考慮。”
    “對了。”
    “火繩槍的生產,你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就像百煉鋼技術一樣。”
    “決不能讓外人偷學過去。”
    漢武帝劉徹的防範意識,還是非常強烈的。
    霍光點點頭,回道:“陛下放心,臣絕對不會讓火繩槍的製作方式流露出去。”
    “.”
    “.”
    與漢武帝劉徹在上林苑狩獵歸來後,霍光便馬不停蹄地為鐵匠鋪建造地點選址起來。
    長安城內的話,可以不用考慮了。
    主要是城外。
    可城外,容易出事。
    霍光想了想,最終決定,將鐵匠鋪建造地址,選擇建在南大營旁邊。
    南大營邊上,原本就是有鐵匠鋪的。
    不過。
    它隻為南大營服務,像鍛造馬蹄鐵之類的事情,都由它來負責。
    霍光在旁邊重新建造一個鐵匠鋪,專門生產火繩槍。這點,並不與前者有衝突。
    而且在南大營旁邊,霍光自然放心。
    沒人敢在這裏鬧事。
    地址選好後,霍光便從建造房屋的那裏,抽調出人手過來,開始建造起鐵匠鋪子。
    由於隻是用來打鐵煉鐵的場所,所以建造上,並不是麻煩事。
    沒花費多久。
    鐵匠鋪子便建造好了。
    這是一座掛著朝廷名義的鐵匠鋪子,實際上,則是屬於霍光。
    接下來的問題。
    就是如何招收鐵匠與學徒了。
    隻有歐陽治一人幹活的話,歐陽治就算手藝再好,也難以生產出大量的槍管出來。
    有多少槍管,就能造多少槍支。
    這是核心問題。
    這問題不解決,量產就永遠不可能。
    所以霍光派出錦衣,開始四處搜尋鹽鐵官營前,那些民間私人打鐵的鐵匠。
    同時。
    也為鐵匠鋪開始招收學徒。
    打鐵不會是吧?
    那燒個火總會吧?
    不會的可以慢慢學,誰還不是從不會慢慢過渡到學會的。
    就這樣。
    火繩槍的量產,也被提上了日程。
    而霍光操心著這事的同時,時間也在飛快流逝。轉瞬間,便從三月初,來到四月下旬。
    朝會上。
    關於三子封王的拉鋸,終於是臨近尾聲。
    此時。
    未央宮中。
    丞相莊青翟、禦史大夫張湯,兩位原先有著很深矛盾的大臣,此刻,竟然合作諫言道:“陛下,臣莊青翟(張湯)與諸位列侯、貳仟石級官吏、諫大夫、博士臣等商議。”
    “今日,冒死奏請立皇子為諸侯王!”
    對於此番諫言。
    漢武帝劉徹非常高興,但嘴上還是說道:“康叔有十個兄弟而獨被尊貴的原因,是褒揚有德之人。”
    “周公被特許在郊外祭祀天神,所以魯國有白色公畜、赤色牛的祭牲。”
    “其他公侯用毛色不純的祭牲,這是賢者與不肖者的差別。”
    “崇高的道德令人敬仰。”
    “正大光明的行為令人向往!”
    “朕對此非常敬仰,所以,對於未成德的皇子,封他們為列侯就可以了。”
    即便是假裝拒絕,漢武帝所說之話,都必須引經據典。
    由此可見。
    作為一個皇帝,才華是必須要有的。
    漢武帝之所以能與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相互比較,自然是因為他有著過硬的本事。
    若無過硬的本事。
    起始之區,西漢怕是要被那群妄圖政權的女人給掌控了。
    自呂後開始。
    漢朝的女人們,總是有著掌控朝權的野心。
    呂後對漢朝的功績是有的,但她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以至於不管是西漢還是東漢,後宮總是想著幹涉朝政。而這些後宮,大多沒有呂後的本事。
    比如東漢末年。
    大將軍何進,不就是被何太後坑死的麽!
    如若何進不死,哪有後來諸侯割裂一說。
    當然。
    這些都是後話了。
    此時。
    漢武帝劉徹再一次拒絕為皇子封王後,有一臣子站了出來,說道:“博士臣將行冒死諫言,臣聽說,康叔兄弟雖有十人,武王繼位,周公輔佐成王,其他八人都因為祖父和父親的尊貴封為大國。”
    “康叔年幼,周公在三公之列,而伯禽在魯封國,那是因為封爵位時,還沒有成年。”
    “後來康叔製止祿父之難,伯禽消滅淮夷之亂,從前五帝各有不同的體製,周朝有五等爵位,到了春秋隻剩下三等爵位。”
    “這是根據各朝的體製不同,而安排尊卑之序。”
    “我朝高皇帝撥亂反正,昭示誌德,安定海內,分封諸侯,爵位分為二等。”
    “哪怕皇子在繈褓之中,也有立為諸侯王的,以承繼天子,作為萬世的法則,不可改變啊!”
    “陛下躬行仁義,親播聖德,文治武功互相配合,彰揚慈愛孝親的德行。”
    “如今,諸侯支子都封為諸侯,而皇子卻封為列侯,臣將行與丞相莊青翟,禦史大夫張湯反複商議,都認為此舉尊卑失序,使天下百姓失望。”
    “這是很嚴重的事情。”
    “臣請陛下,立皇子劉閎、劉旦、劉胥為諸侯王!”
    博士將行的話,令漢武帝劉徹保持了沉默,沒有批示。
    這時。
    朝堂上,諸位大臣互相對視一眼,隨即三公九卿聯合帶頭,再次請求道:“丞相臣莊青翟、太仆臣公孫賀、行禦史大夫事太常臣趙充,太子少傅臣任安行宗正事冒死諫言!”
    “丞相曾私下與列侯二十七人商議過此事,都認為尊卑失序。”
    “高皇帝創建天下,為太祖,封子孫為王,擴大支輔勢力,不該改先帝法則,應繼續彰顯先帝至尊。”
    “臣等請求陛下,下令史官選擇吉日,開列禮儀奉上,令禦史呈上地圖,其他都照以前舊例。”
    群臣的輪番諫言後。
    漢武帝“百般無奈”,終於是鬆了口,帶著一股“眾將士真是害苦了我”的感覺,下詔批示道:“應允!”
    得到漢武帝的下詔批示。
    太仆公孫賀幾日後,又來朝會上諫言說太常趙充通過占卜得知四月十八日乙時,為黃道吉日,可以立諸侯王,請陛下為所立封國命名。
    於是。
    漢武帝劉徹再次下詔批示道:“立皇子劉閎為齊王,劉旦為燕王、劉胥為廣陵王。”
    如此。
    這三子封王的大戲,才算是落下帷幕。
    然而這一出大戲落幕,新的大戲又即將上演。
    一年後。
    禦史大夫張湯與莊青翟丞相在皇子封王的事件中短暫合作結束,便迎來了二人政治鬥爭的最後階段。
    說來也是奇怪。
    上一任丞相李蔡,出事原因是漢景帝陽陵土地被他侵占。
    而莊青翟丞相這次的問題,則是有人盜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錢幣。
    實在話。
    文景兩帝實慘。
    死後都不得安寧,不是被人侵占土地,就是被盜挖錢幣。
    不過此事,與前任丞相李蔡不同。
    李蔡是自己侵占漢景帝陽陵邊上的土地出的事情,而莊青翟則是文帝陵墓被盜挖錢幣,頂多有三分責任而已。
    對於此事。
    莊青翟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這不。
    這日朝會,莊青翟碰巧與張湯一同入宮門,兩人對視一眼,速來不合的二人相互聊了起來。
    隻聽莊青翟說道:“張禦史可知文帝陵墓被人盜挖錢幣一事。”
    張湯輕輕哼了一聲,道:“知道。”
    聞言。
    莊青翟又歎氣一聲,道:“誒,可惜不知何人所為,張禦史,你我身為三公,對此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啊。”
    “等下到了殿內,你我二人,同時向陛下謝罪。”
    “想來此事錯不在我們。”
    “陛下應該也不會真怪罪下來。”
    聽到丞相莊青翟的話,張湯淡淡一笑,道:“嗬嗬,丞相所言極是!”
    對於禦史大夫張湯的表態,丞相莊青翟甚為滿意。
    在莊青翟眼中。
    自己身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張湯不過是禦史大夫罷了,該是如此對自己。
    兩人一番言語過後,隨即進入宮殿中。
    宮殿內。
    因為文帝陵墓被盜挖錢幣,此事在長安城內已經鬧出不小的動靜來。
    久居宮中的漢武帝劉徹,對此都有耳聞。
    於是。
    這日在朝會上,漢武帝劉徹大發雷霆,對丞相質問道:“先帝陵墓被盜挖錢幣,你這個丞相竟然不知何人所為?”
    莊青翟臉上,露出尷尬,說道:“陛下,臣有失察之罪,望陛下寬恕。”
    “寬恕,你讓朕怎麽寬恕?”漢武帝劉徹瞪著莊青翟,說道:“前有陽陵被丞相李蔡侵占土地。”
    “後有你莊青翟不知文帝陵墓被何人盜挖錢幣。”
    “朕的臉,都被人打腫了,你還跟朕說寬恕?”
    其實。
    這事真不怪莊青翟。
    偷盜者盜挖文帝陵墓錢幣,此事莊青翟也沒轍啊!
    難不成。
    他有預卜先知的能力,提前阻止偷盜者?
    想想也不可能!
    漢武帝此舉,無非是發泄心中怒火罷了。
    丞相頂多牽連一下,撐死也不過連帶三分責任。
    這時。
    被一頓臭罵的莊青翟,連忙看向一旁的禦史大夫張湯,示意他按照原先說好的那樣,與他一起向陛下認罪。
    這樣,倆人同時承擔責任,罪責就更小了。
    可張湯此時卻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完全不理會莊青翟的目光。
    而這時漢武帝劉徹卻是注意到莊青翟的目光,又是嗬斥道:“你目光亂瞟什麽,朕與你說話,你是不是一句沒有聽進去?”
    聞言。
    莊青翟連忙收回目光,說道:“陛下,臣聽進去了,不勝惶恐!”
    丞相再也不敢,將目光看向一旁老神在在的張湯了。
    等漢武帝訓斥完了莊青翟,這才看向禦史大夫張湯,說道:“張湯!”
    張湯連忙躬身,說道:“老臣在!”
    漢武帝點點頭,命令道:“你出身廷尉,這樣,此事交由你去查,務必將那盜竊之人揪出來。”
    “朕要看看,究竟是什麽人,吃了熊心豹子膽。”
    “文帝陵墓都敢盜竊!”
    禦史大夫張湯聽到漢武帝的命令,連忙回道:“諾。”
    見張湯答複後。
    漢武帝劉徹點了點頭,隨即擺了擺手,道:“今日,朕心情不佳,不想再理其他事宜,就這樣,退朝吧!”
    話落。
    群臣拜退出未央宮中。
    張湯不等丞相莊青翟,便先一步退出宮殿。
    此時。
    臉色極差的莊青翟,在後麵攆上了張湯,質問道:“張湯,本相問你,先前你答應與本相一同向陛下認罪,同擔責任。”
    “為何臨了,卻獨善其身?”
    “你這是什麽意思?”
    對於丞相的質問,張湯隻是莫名的四處張望了一下,然後像是自顧自地說道:“誒,誰在跟我說話?奇怪,隻聞其聲,未見其人?”
    “當真是神通異象!”
    “莫非?”
    “那盜竊文帝陵墓的人,就是憑借這種本事盜竊的?”
    “怪不得丞相抓不住此人呢,誒.”
    嘲諷完。
    禦史大夫張湯一抹山羊胡,然後笑嗬嗬地繼續往前走著。
    至於丞相?
    直接被他無視了。
    對於莊青翟所說所為,張湯覺得甚是好笑。
    他憑什麽認為,自己要與他同擔責任?
    前任丞相李蔡,都未曾讓他低頭一次,你莊青翟才上任多久,就想著拉自己墊背?
    想的太美了。
    而張湯身後的丞相莊青翟,則被張湯這嘲諷的行為,氣得咬牙切齒。
    但又無可奈何。
    其實丞相讓張湯與他一同認罪,也沒說錯。
    禦史大夫本就有監察之責,此事發生,禦史大夫本就脫不了幹係。
    不然。
    他莊青翟為何上朝前,要與張湯說那些話。
    隻是此時被擺了一道罷了。
    等張湯回到禦史府後,便喊來屬下禦史交代此事,之後,更是提醒道:“此事你按照正常流程去辦,但過程中,要將責任推卸到丞相府。記住,切不可拖累到我們禦史府上來。“
    “到時候。”
    “老夫給丞相府辦他個明知故縱的罪名,我看他丞相有何本事,能不受譴免官。”
    政鬥嘛。
    就是這樣樸實無華地相互給對方按上罪名。
    張湯能當著屬下禦史官員這般訴說,毫無疑問,叫來的禦史府上官員,一定是自己的心腹了。
    至於禦史府。
    那就是禦史大夫張湯辦公的地方。
    這點,與丞相府相似。
    禦史府內,共有大小官吏三百四十一名,除去禦史中丞、禦史丞以及另外四十五名有著禦史頭銜的官員,其餘的不過是禦史們的屬官。
    而在禦史大夫麵前。
    禦史府的這些大小官吏,都是他的下屬。
    隻不過。
    像禦史中丞這類,不受他管束罷了。
    為何不受。
    因為禦史中丞一般都是跟在皇帝身邊,聽皇帝調令,禦史大夫總不能,在陛下麵前抖威風吧?
    此刻。
    被張湯喊來的心腹禦史,聽到話後,當即說道:“明白,張公放心,此時我會按照您交代的辦的。”
    張湯聞言,當即笑道:“等那莊青翟受譴免官後,老夫將是最有機會成為丞相的人選。”
    “到時候。”
    “這空出來的禦史大夫位置,老夫定會向陛下推舉你來擔任。”
    心腹禦史當即臉露喜色,說道:“多謝張公厚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