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隆慶帝求教
字數:2069 加入書籤
“回稟皇上”
宋應昌在看完這些內容後很鄭重地回複了起來。
“對仁義的相對絕對看法一個根本的差別是到底要以己觀物,還是以物觀己。按佛家說心外無物,那麽絕對仁義才是正確的。因為自己的心才是百分百清楚的,違背了儒學的教誨去行齷齪事,即使看上去對手感恩,那也是欺心。”
“話又說回來,有人說如果一個東西,長得像鴨子,叫聲像鴨子,行為習慣像鴨子,那麽它就是鴨子,即使其內心否認自己是鴨子也無效。這恰恰是很大一部分儒學對人的定義。人不是人,是貫徹道德教化行為的載體。比如微臣不是微臣,那麽誰是呢?大明通政使、浙江宋家長房次子,我朋友的朋友,這些才構成宋應昌。微臣說自己是宋應昌不算,得這些人活著朝廷一起認可才算。”
絕對仁義很快就會陷入以己度人的風險之中。
很多豪紳巨賈厭棄的糙米飯,可是另外一大群人夢寐以求的呢。
然而相對仁義的缺點很難暴露出來,一長串的描述看似很完整,其實是中空的。什麽意思,意味著如果有人不想承擔這一長串投降索道求的忠孝仁義,哪怕是不想按照周圍人的要求來承擔,那麽這個人存在的價值就是可以被抹殺的。
人自己不是自己,得別人說你是,你才是自己。多麽荒謬!
“為什麽,你們新學這些看法總覺很高深莫測呢?”
隆慶一時間自己糊裏糊塗的腦子終於清晰了許多。
“其實有套路的,找出這些概念的假設,然後將其貫徹到底就能發現其中荒謬之處了。”
宋應昌有些不好意思說道。
“那你這意思,相對、絕對都不對,要兩者調和才行?”隆慶帝好奇地問道。
“也不能說調和,怎麽說呢,用高老師的話講,相對與絕對是認知方法層麵的事情,跟結果正確與否無關。有些事情更多需要絕對仁義去看待,有些則是相對。而不是每一樣事情都兩者調和。”
“那怎麽判斷結果好壞呢?”隆慶現在已經很坦然自己智力不足的事情了,既然不行就大膽的問。沒什麽可丟人的。要是這些高智商也答不出來,那才是值得警惕的。有這智商不用在給皇帝答疑解惑上,那就是天大的問題了。
“結果,自然是要看是否可驗證。可驗證的成功一定是真的成功。不可驗證的雖然未必都假,但終究失去了推廣的價值。”宋應昌平靜地回複到。
隆慶帝滿意地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弄懂了這個絕對仁義與相對仁義,那麽大臣裏麵分屬絕對相對兩派也就迎刃而解了。
隆慶帝隻是智商沒那麽高而已,但壓根不是弱智,正如響鼓不用不用重錘,第二個問題也就省略了下來,打發宋應昌去上值。
弄清楚這些務虛的問題後,隆慶帝便專注於軍事了。
因為最近有線報,朱雀國一直在源源不斷地招募內附的河套蒙古人,哪怕腳上殘疾都行,隻要雙手大腿不殘疾就可以。
這事去年對瓦解西北民亂了很大助力,要不然也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雀國付出二十兩銀子一個人的代價,大明甩掉的都是這些不安分的遊牧動亂之源。原本是雙贏的事情。
隻是最近發現竟然愈演愈烈,這不由得讓隆慶帝警覺起來。
韃靼瓦剌人是天生的騎兵,要這麽多騎兵幹什麽?有那麽多弓箭、馬匹嗎?按照越到南方馬瘟越嚴重的邏輯,朱雀國不應該有太多馬匹才是。
? ?多謝多謝書友lhpd、江船星雨十年燈、的推薦票
喜歡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