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祖大壽的倒黴

字數:4653   加入書籤

A+A-


    崇禎14年3月初,遼東錦州
    祖大壽獨自一個人在總兵府裏歎氣:去年到今年,錦州斷斷續續被攻打了好幾次,這次已經徹底被圍了。
    為什麽受傷的總是我祖大壽?
    為什麽倒黴的總是我祖大壽?
    他心裏感歎這麽多年了,壞日子與壞消息總是不斷到來。
    目前唯一好一點的消息是糧食還有很多,差不多可以維持幾個月;
    同時,官兵們都是自己的手下,都能指揮到位。
    但錦州已經變成了一座孤城,錦州與外麵的消息被完全隔斷了。
    幸虧在夜不收多次偵探,發現大量建虜人馬,並得知建虜開始挖壕溝後,自己馬上派出好幾波人馬往外麵送消息。
    否則,這消息現在還真送不出去!
    這次,建虜好像來真的,他們竟然在錦州城外開挖壕溝了,並在周圍布置了不少人馬。
    如果沒有外部的支援,錦州城裏的人馬根本不可能突圍出去。
    其實,按照正常情況,如果建虜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那麽錦州城估計也支撐不了多久就得破城;
    但建虜就這麽耗著,不進攻卻挖壕溝,圍困錦州。
    以祖大壽這約40年的軍中生涯和這二十幾年與建虜的獨自作戰經驗來看:這建虜對錦州圍而不攻,明顯是一場陰謀,典型的圍點打援。
    這種事情發生過很多次,但卻每一次都讓建虜得逞。
    祖大壽是滿臉的寂寞和苦澀!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祖承訓,父親當年跟隨當時的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東征西伐;
    因抵禦蒙古騎兵作戰有功,不斷得到提拔,父親出任遼東副總兵。
    那時候的祖家是多麽的揚眉吐氣啊!
    不斷打勝仗,不斷升職,不斷的榮耀!
    父親就是自己兒時的榜樣;
    在那期間,自己還跟隨父親征戰朝鮮,那時自己也才30歲左右;
    多麽的豪情萬丈,多麽的一往無前啊!
    這二十年來,大明與建虜的戰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糜爛,自己卻就是這糜爛戰爭中的倒黴蛋。
    表麵上看,自己的家族日益榮耀,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
    自己兄弟輩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的各級軍官。
    但實質上,自家人更知自家事:遼東戰事讓自己苦不堪言,這不斷失敗的戰事讓自己和家族放在火山口上。
    建虜的騷擾和入侵、朝廷內部的指責和防範、朝廷經常性的欠餉、軍餉被上級部門克扣導致自己家族內部紛爭不斷。
    作為一個總兵,除招募的士兵外,私家兵還有上千人,要養活這麽一支近2萬人的隊伍,一年再怎麽說也要40萬銀兩;
    自己還要向兵部、東廠、總督、巡撫那邊送點好處費。
    可在朝廷官員看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總有問題。
    甚至還說祖家打仗不夠勇猛,可能與建虜有染。
    養活這麽多官兵,沒有銀子和糧食,怎麽能安撫人心?
    朝廷的官員真是一點不知道他的苦。
    自崇禎皇帝繼位以來,自己更是在倒黴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崇禎2年,黃台吉繞過長城,自己跟隨袁崇煥馳援京城,到京郊差點就跟隨袁崇煥一起下大獄,要不是自己溜得快,下場可能跟袁崇煥一樣。
    盡管後來有收複灤州、永平、遵化、遷安之功,重新回到錦州前線防守;
    但自己從此再也不敢輕易離開軍營,生怕被東廠番子暗中抓捕。
    崇禎四年,自己奉孫承宗之命修複大淩河城;
    但沒想到就發生大淩河城被圍了三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沒了,就殺人相食的事件。
    沒有辦法,自己假裝投降,先行派遣自己的親兒子祖可法、侄子祖澤潤、副將劉天祿、張存仁等四人隨來勸降的建虜將領石廷柱一同到了建虜大營;
    自己最終於這一年十月第一次作為大明的叛將投降了建虜。
    在取得皇太極的信任後,自己趁機逃回了錦州,幸好朝廷並沒有怪責,但自己和祖家的名聲徹底壞了,自己的兒子也留在了建虜那裏。真是恥辱啊!
    接下來就是與建虜一輪又一輪的小敗仗,然後就一次又一次被黃台吉勸降,直到這次錦州又被圍困;
    如今該怎麽辦呢?
    投降建虜肯定是不可能。
    其一,自己祖輩下來享受大明的優待和蔭庇,怎麽可能做這苟且之事呢?
    其二、建虜以區區幾十萬人口,巴掌大的苦寒之地、落後的文化怎麽值得自己去投降?
    其三、按照各處得到的消息,投降的漢人將領如耿精忠之流,也是低滿人一等,缺銀子缺軍糧,建虜的日子更不好過。
    可現在如何才是好呢?發往兵部和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消息應該收到了。
    突圍可能性很小!
    即使突圍出去,自己的兵活著突圍出去的能有多少?
    到時候自己豈不是就一光杆司令了。
    再重新配置隊伍,又得要多少銀兩和多少時間,以後這遼東還有他這一號人嗎?
    投降是更不可能。
    現在,他隻希望朝廷的援軍早日到來,或者耗死建虜。
    幸好他祖家的根基全部在寧遠,否則這次突圍不出去,豈不是要被建虜一鍋端。
    崇禎14年3月初,寧遠城
    吳三桂坐在主座上,焦躁不安!他已經得知清軍圍困錦州的消息了!
    這舅舅可是自己的大恩人啊!
    早年,自己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
    正是由於舅舅不斷給予機會和推薦,自己才一步步高升到今天的位置。
    崇禎十二年(1639年)七月,薊遼總督洪承疇委任他署總兵職銜,管遼東總兵事務。
    十月,經過崇禎皇帝聖旨批準,吳三桂正式獲授總兵,團練遼東寧遠中左、中右、前屯、中後兵馬事務。
    從此,他也算是大明諸多武將中的一號人物。
    副將說道:“總兵大人,這錦州被圍,屬下也心情低落,但我們還是要聽朝廷和薊遼總督的調令!”
    吳三桂沒有說話。他心裏很清楚,這次他有麻煩!
    首先,祖大壽是他舅舅,也是他的恩人,祖大壽被建虜俘虜或殺害,都對他有影響;
    其次,錦州在寧遠的前線,如果錦州失守,那麽寧遠就成為了抵抗建虜的第一線,危險大幅上升;
    最後,吳三桂如果見死不救,他很難在祖氏家族立足。
    如今,隻有派出夜不收,先等待時間,伺機而行!
    【作者題外話】:人性是複雜的,祖大壽這個人很難評價!
    很多人看他最後投降了滿清,就覺得他很差、很菜!
    事實上,如果把明末曆史好好看,就會發現他很無奈、很倒黴;
    同時,他做得也並不差!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