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洪承疇的仿徨

字數:4345   加入書籤

A+A-


    崇禎14年3月中旬
    洪承疇已經收到了錦州緊急情報,並馬上800裏加急送往京城。
    接著,他又收到兵部的緊急調令,讓他回京城。
    此時的洪承疇已從薊州鎮出發,在前往山海關的路上,他隻能馬上調轉馬頭。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正是這一路的寫照,也反映了此時洪承疇的心境。
    自崇禎9年、崇禎11年建虜分別從“獨石口”、“喜峰口”入關,對薊州、京郊進行掠奪,導致這些路過的地方仍舊是一片滄桑,人煙稀少。
    這些年的天災和加稅,更是讓這些地方的老百姓雪上加霜。
    身為知識分子,總有那些憂國憂民、守護天下蒼生的胸懷和心願。
    看到這一切,他充滿了憂傷。
    如果僅僅是憂傷就好了,那也隻是暫時的。
    但此時的洪承疇,更多的卻是苦悶與仿徨,它們不斷湧上心頭。
    表麵看,自己身為薊遼總督,作為封疆大吏,有著無比的尊貴和威風;
    然而,自家人更知道自家事情,這那裏是尊貴和威風啊!
    自己純粹就是一丐幫九袋長老;
    從京城、從皇上和內閣那裏討飯吃,然後分給那些總兵、副將、便將。
    如果好討飯、容易討飯那還好說,問題是不好討啊!
    銀子和糧草是經常缺的,還不時有些小鬼找麻煩,製造問題。
    隻有真正要打仗了,銀子和糧草才能正常供應到位。
    同時,手下的那些總兵、副將、偏將也不好說話;
    明著他們不敢反對,但陽奉陰違總是經常發生的。
    如果不打仗還好,一旦打仗,那就要滿足他們的要求;
    否則,這仗打起來一點信心都沒有。
    這2年相處下來,好說話的也隻有宣府總兵楊國柱、玉田總兵曹變蛟、前屯衛總兵王廷臣、薊州總兵白廣海;
    但是他們也需要銀兩和糧草,否則他們的手下也會有意見。
    身為薊遼總督,其實就是一光杆司令,除了自己的上百個親兵和幕僚能夠完全聽令,其他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條件。
    那就是銀兩要給足。
    他們打仗大半是為了銀兩和糧草,不是為了大明和百姓打。
    如今的局麵比起崇禎三年時完全不一樣,那時候的各地總兵,還是很聽朝廷和朝廷派來官員的指令,打起仗來也格外順手。
    現在除了少數忠心將領外,其他將領則一是看銀兩;二是看是否危險;三是看關係。
    然而,這遼東戰場,那有安全的戰爭呢。
    建虜的凶悍,盡管自己與建虜沒有大規模打過,但從萬曆年間到現在明軍敗多勝少,就很能說明問題。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那可不是說著玩的;
    因為他們身體強壯、吃飽吃好、打仗不怕死;
    再加上馬匹和騎射技術比漢人強,所以野外遭遇戰很難贏。
    這二年多任薊遼總督,他看得清楚,遼東就是個絞肉機,有多少將兵過來都會死掉。
    因為很多總兵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順風仗可打,逆風仗就頂不住,潰逃。
    這些來打仗的總兵也是因為來遼東能夠得到足夠的軍餉,再加上聖旨命令,他們不得不來遼東;
    但是建虜可是拿命跟遼東將士打仗,他們根本不怕死。
    不怕死麵對怕死,而且還希望打仗獲利發財,建虜不贏才怪。
    當然,對大明最好的方式是守著城池和長城,這樣,建虜便無任何野戰優勢,還要付出巨大代價去進攻城池。
    洪承疇很想上奏折:與其讓建虜圍攻錦州、寧遠,還不如讓給他們,退守山海關。
    然後在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布兵防守,這樣,整個建虜就全部被擋在關外。
    可是崇禎皇帝和守在京城的大臣隻知道土地和城池比什麽都重要。
    以他的了解,上了奏折也沒有用,上奏折隻會在崇禎皇帝那裏留下自己貪生怕死的印象。
    其實,以洪承疇來看,何必跟建虜爭一城一池呢?以大明的實力,那片苦寒之地先留給建虜占著;
    等到時機成熟,再一鼓作氣,將建虜掃平不就行嗎?
    這曆史上西漢初年的呂太後、唐朝的唐太宗都幹過這樣的事情,連和親都有。
    他們不照樣是曆史上的名人嗎?
    從朝廷邸報和自己幕僚獲得的消息,如今流寇又起來了,還拿下了洛陽和襄陽兩座大城,河南機會全部陷落、湖北北麵西麵、西南四川等都處於流寇掠奪範圍。
    崇禎十一年,這流寇不是被自己和孫傳庭聯合起來滅得差不多了嗎?
    怎麽現在又弄成這樣,連兵部尚書楊嗣昌估計離被砍頭沒有多遠了。
    看起來,這流寇可是比以前強悍了許多,這需要幕僚好好了解一下流寇的實力以及為什麽洛陽襄陽被流寇攻陷了。
    想到楊嗣昌,洪承疇又想到自己身上,這薊遼總督可是一個危險職業,已經有多人丟官、甚至掉腦袋。
    洪承疇心裏苦笑著說:如果再有一場大戰,你洪承疇的腦袋不知道在何方?
    早些年,洪承疇還意氣風發;
    想當初任陝西參政、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他官職隨小,但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在掌控之中;
    步步為營,多次擊敗農民起義軍。
    如今,官做大了,反而牽製他的東西越多,能夠掌控的東西卻越來越少,他不僅要考慮皇上的想法,還需要考慮內閣、六部、都察院、東廠的想法。
    做點事情真是難啊!
    自己身邊不僅有遼東巡撫、東廠的人,還有兵部尚書派來的人盯著自己。
    好像一個個都希望自己犯錯誤,而且還不斷插手,如此打仗,每一步都讓人戰戰兢兢,還無處訴說。
    “老爺,現在離附近的城池隻有約50裏了,今天晚上在哪裏休息?”管家突然打斷了他的思緒。
    “你安排吧,幕僚和親兵都要安排好,後天晚上要到達京城。”
    身邊騎馬的幕僚趕過來,問道:“老大人,怎麽好像心情不好?”
    洪承疇隻好笑著說:“這錦州被圍總不是件好事情吧!你說一說,接下來我們該怎麽辦?”
    幕僚回答道:“這遼東是個死亡漩渦,直接與建虜硬拚肯定是不行的;
    既然被建虜圍住了,那大人就觀看一段時間吧!
    畢竟上次軍情不是說錦州的糧草可對付一段時間嗎?”
    洪承疇苦笑著說:“你說得很好,可不是還有朝廷的軍令嗎?”
    兩人騎在馬上,默默無言!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