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京城
字數:3489 加入書籤
麵對陳禦史的咄咄逼人,司徒源鄭重地向雍和帝行禮之後,直起身說道:“這第七條,兒臣隻有一個問題問陳大人。
公主出嫁之後就不再是公主了麽?即使是公主的母妃獲罪,公主仍舊是大慶朝的天之驕女,蒙古各部隻有跪著求親,誰人敢嫌棄公主?”
他些微停頓,然後用帶著幾分深沉的話語說道:“我大慶朝和蒙古雖然世代友好,有和親的先例。
但是卻並不是怕了蒙古,而是希望以公主之尊教化蒙古,使其脫離逐草而居的生活,能夠如同普通的大慶子民一樣,可以定居城中,是為有教無類,廣教眾生。”
對於公主和親,司徒源和康眠雪也曾經不止一次的談過,無論是本代,還是前代,其實真正分析來說,和親的效果並不好。
不管是之前的準格爾之亂,還是現在的外蒙亂政,實際上公主們除了將自己的生命葬送在草原之上,根本就沒有作出什麽實質的貢獻。
有求時,求娶公主,有難時,公主祭旗。
曆朝曆代中,都是如此輪回,並非獨獨大慶朝一個,可大慶朝卻是和親最多的。
雍和帝兩女全部撫蒙,更是認下了三四位宗族之女,填為公主之位,以備撫蒙之用。
那片茫茫草原,不知道葬送了多少條年輕鮮活的生命,現在卻還有人拿著什麽滿蒙同盟來攻擊司徒源,他又怎麽能不覺得氣憤?
他彈彈衣袍,眼中滿是輕蔑,對於這些禦史他並沒有什麽好感,如果那些貪官是碩鼠,那麽這些禦史大部分都是睡著了的貓。
平時裝聾作啞,等觸及到自身利益,就開始跳出來胡亂指責。即使最後錯了,也不過是聞風奏報之權而已。
“若是陳大人是為了擔心公主,大可不必,陛下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兒女受委屈的。”司徒源的眼神冷漠,他看不上用公主和親的事情,但是更看不上陳炳文這種用公主撫蒙來攻擊他人的家夥。
況且,公主和親後的結果並不好,這些公主能夠活過二十五歲的都少,其中到底有多少是自然病故,不是沒有人懷疑過,隻不過是最後都不了了之而已。
想到這裏,他冷冷一笑,盯著陳禦史仿佛是個死物,朗聲道:“每一位出嫁的公主,大慶朝都是他們的後盾,她們是天之驕女、天潢貴胄,自當是應該被蒙古各部捧著,若是因為母妃被貶斥就淪落的,那麽又為什麽不能迎回公主呢?
況且,即使是外嫁女,也是可以回門的,我們又為何不能迎回公主呢?若是怕妨礙公主和蒙古諸王爺燕雀安好,也可以讓蒙古各部王爺一起來京城定居。”
最後這句話,仿佛是顆驚雷炸在金鑾殿,大慶朝和親百年,從來未曾有公主能夠回到京城,司徒源這番話卻是等於在替公主們請命回到京城。
不說這是從來未有過的,幾乎肯定會觸動各個部落王爺的神經,就說這後麵的含義,也是讓人脊背發涼。
眾大臣在意的並不是什麽公主入京,而是後一句諸蒙古各部王爺隨公主進京。
一直裝聾作啞的章首輔,更是猛然抬頭看向坐在龍椅上的雍和帝,半晌才仿佛是如夢初醒一般的低下頭。
其他的群臣們如同炸窩的鴿籠,一時間窸窸窣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
這些屍位素餐,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用來爭權奪利的官員,此時的注意力完全不在司徒源的那幾條不知所謂的罪名上,而是著落在蒙古諸部。
甚至有幾個心思靈巧的,更是認為恐怕此事就是雍和帝的拖刀計。
三皇子甚至開始審視跪在地上的陳禦史,他的心中也開始懷疑,這個人真的是自己的投誠麽?
雍和帝也被司徒源的話鎮得一愣,本認為源兒可以駁回陳禦史的參奏就是勝利,沒想到對方竟然給自己了巨大的驚喜。
一直將外蒙視為心腹之患的雍和帝,在很早之前就想要廢除公主和親製度,隻是一來這個聯姻製度已經延續快兩百年,二是此事不可貿然進行,如果諸部聯合起來,那麽首當其衝的就是現在還在各部的公主們。
更重要的是,對於蒙古各部的忌憚,雍和帝曾經聽先帝不止一次的說過,蒙古諸部隻能拉攏,不能打壓。
可是就如同司徒源所說的,公主和親的效果並不好,雖然一個個公主送去,可是真的有著愛新覺羅血統的蒙古王爺實際上並沒有增加幾個。
這也使得公主們在蒙古的日子越發艱難,雍和帝想到這裏,沉聲問到:“定遠侯,你說迎接公主進京省親,可有什麽具體的。”
司徒源聽到雍和帝這樣問起來,他心中暗道一聲成了:“啟奏陛下,臣有本奏。”
說完,將一本奏折從袖中掏出,遞承雍和帝。
李無祿趕緊走下來,小跑到司徒源身前,先行禮後才雙手將奏折接過,雙手捧著交給雍和帝。
這番舉動讓三四兩位皇子,都暗自磨牙,這老貨平時對他們一副油鹽不進的模樣,偏偏對著對定遠侯卑躬屈膝。
將奏折遞交到雍和帝手中,李無祿轉身站立,自然將三四兩位皇子都臉色一覽無餘,他心中如同明鏡兒似的,知曉這兩位皇子的想法,忍不住冷笑。
雍和帝看奏折的速度很快,不過片刻,他將手中的奏折合上,用欣慰的眼神望著司徒源。
這本奏折就是司徒源和康眠雪的後手,康眠雪早就料到對方會用外嫁公主來做文章。
既然如此,不如將計就計、禍水東引。
按照康眠雪的話:“既然拿公主們說事兒,不如直接做出來一些貢獻好了。”
迎接公主們進京省親,有兩個好處和兩條毒計。
第一條,是粉碎諸如陳禦史的彈劾。諸公主回京後,所謂的雍和帝溺愛羲和郡主,縱容定遠侯禍亂宮廷、構陷外嫁和親公主的罪名,不攻自破。
第二條,此舉可以直接將蒙古諸部分裂。要知道,蒙古諸部一直向往京城的繁華,但是卻畏懼天花,是以以熱河為界,從不曾過界。此後,對於大慶朝忠心的蒙古王爺,就可在京城享萬世繁華,以此蝕骨繁華不過三五十年,蒙古各部自然無須提防。
而隨著這份折子遞上來的還有一張薄紙,這張紙上麵寫了兩條,正是製衡蒙古諸部的利器,且更是兩條毒計。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