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安德魯也是化學家?(上)

字數:3929   加入書籤

A+A-


    安德魯介紹說:“以半張開狀態放置在氣球吊籃的外麵,傘衣底下帶有傘繩,係在人的身上,如果氣球失事,即乘降落傘落地。”
    隻不過,發明者亞布是一名立場堅定的保王黨人,死於1792年的“九月大屠殺”。於是他的發明也被束之高閣,直到幾個月前,安德魯從亞布公寓廢棄的馬廄裏,很是幸運的翻了出來。
    這一切,都要感謝隸屬於警察總局管理的地下檔案室,從路易十五到大革-命期間,一百多年來的檔案管理員們總是喜歡把自己遇到的、看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保存下來。
    安德魯最後說道:“兩個降落傘器具及其配套工具我已打包好,東西就放在警察總局隔壁,誇尼飯點的地下室裏,明天可以派人去拿。”
    對此,庫泰勒及時的表示了一份感謝。
    盡管“創業號”氫氣球始終是繩索拖拽方式固定於地麵,並不是隨著信風搞什麽自由飛翔,所以安全係數比較高。可一旦有了意外,掛著的兩個降落傘好歹也是個不錯的保險。
    另一方麵,安德魯之所以不願意登上氫氣球,那是他自身的恐高症在作怪。後世的穿越者絕對沒有這種心理疾病,但附身安德魯之後,麻煩就來了。
    即便穿越者知道借助臨床心理學中的“脫敏療法”,來醫治自己的恐高症。
    然而時至今日,安德魯心理所能承受的最大高度,最多也隻是4層樓那般高,而且還必須依托於堅固建築物的地板。
    至於呆在距離地麵兩三百多高,而且還是搖晃不定的氫氣球的吊籃裏,談的不談。
    至少是在安德魯沒能爬到十層樓的高度(30米)之前,他是不願意去做任何冒險的……
    當安德魯再度停下腳步時,他麵對的是一座造型奇特的建築。如果說的具體一點,這座氫氣反應爐,就是由磚石修築的兩座大小不一的窯爐,中間再由幾根較粗的鑄鐵管道與一窪清水池聯係。
    而在反應爐的上方,是十多根支柱支撐著的瓦片棚,用於遮陽避雨。四麵是沒有牆體的,應該是為了保持通風。
    一旁負責解說的洛芒中尉介紹說:
    “建造這座反應爐,通常需要5到7天的時間。此外,剛出來的氫氣是熱騰騰的,需要等到冷下來氣體收縮,注滿的氣球會癟下去,於是還要補充充氣數次。整個充氣過程需要36到40小時。
    所以,一旦遇到戰場轉移,我們就來不及在前沿陣地搭建反應爐,必須讓20名士兵連拉帶拽充好的氣球,繼而在曠野上做徒步行軍。好在氫氣球本身就是懸浮的,不怎麽費勁,隻是擔心風力的大小,以及實施襲擾與偵察的敵方騎兵……”
    聽到這裏時,安德魯還想著詢問為什麽不適用鋼瓶運載氫氣的方式,在工廠內部先將氫氣液化之後裝鋼瓶,等到戰場後再給氣球充上氫氣。
    但轉眼之間,穿越者想到零下253攝氏度才是氫氣的正常沸點。以目前的科技而言,其難度已經不亞於製造出一台合格的內燃發動機了。
    搞個偵察氫氣球還這般麻煩,安德魯多少有點灰心失望,也難怪氣球連隊在成立10多年後,就被拿破侖下令解散了。
    想到這裏,穿越者還不如主動請纓,去申請接管卡爾諾組建的來複槍營。
    當然,這也隻是安德魯想想罷了。
    事實上,那個來複槍營也是花花架子,法國的軍官和士兵都集體拒絕這種射速極慢,操作複雜的舶來品步槍,以至於士兵都難以招募整齊。
    不得已,卡爾諾隻能下令將一批政治立場傾向於大革-命的阿爾卑斯山獵人,納入到法軍的來複槍營之中。
    至於對方到底是法國人、瑞士人、意大利人,還是德國人都無所謂了,隻需對方能對著紅白藍三色旗,高呼一句“共和國萬歲!”,那就屬於自己人了。
    看到安德魯少校一副意興闌珊的樣子,庫泰勒與洛芒相視一眼,兩人決定立刻結束這種枯燥乏味的技術性介紹,準備好為安德魯長官的接風晚宴,怎料畫風突變。
    “哦,你們是焦炭為基本原料,在與水蒸氣在高溫時反應而得氫氣的。”安德魯一邊敘述著他聽到的,一邊又撿起根樹杈,在沙地上胡亂比劃起來。
    一開始庫泰勒還不以為然,等到他看到洛芒一臉驚愕的模樣,他也趕緊迎上前去查看。
    地上畫出來的,是一行看似簡單的化學反應方程式:<101nove.com+h2o→高溫→co+h2;
    這正是拉瓦錫為氣球連隊所做的實驗結果。因為屬高度軍事機密,目前能完成寫出這個化學方程式的人屈指可數。
    至於庫泰勒和洛芒二人的想法,是身為政治部警長的安德魯少校同樣是化學的愛好者,曾在監獄中“拜訪”過拉瓦錫,了解、學習或是研究過上述方程式。
    此外,兩個方程式也有不同之處,h2o應該是h0,而h2為h。所以,拉瓦錫方程式為:c+ho→高溫→co+h;
    對於角標下數據的“小錯誤”,那倒無關緊要。
    對此,安德魯也不會主動解釋這種方式的孰對孰錯,不是理論太複雜,而是現如今的實驗儀器太不精確,而且c12還不是國際公認1摩爾的原子標準。
    事實已經證明,拉瓦錫的方程式的確可以合成廉價混合氫氣(水煤氣),但存在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焦炭與水蒸氣找高溫環境下,發生反應後,除了生成60-70%以上的氫氣,還同時還伴隨有兩種碳元素與氧元素的化合物。
    上述碳氧化合物就是數年之後,由蘇格蘭化學家克魯克尚克才給予正式命名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至於其中的二氧化碳目前已經能夠解決,隻需再將含有雜質的氣體重新壓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就能溶掉絕大部分的co2;而對於co,後世方式通常是借助一類叫做“含氨乙酸亞銅溶液”的廉價催化劑來解決。
    而在眼下,即便是拉瓦錫並不讚同法國化學家拉索納的說法,將co視為“一種性質極怪異的可燃空氣-氫氣”,但由於身處監牢之中,當代最偉大的化學家未能對co進行過多的研究。
    事實上,安德魯的初中化學常識也僅限於此,但其知識量也足夠令氫氣連隊的兩位指揮官刮目相看了。
    基於心中已對安德魯打上了“化學愛好者”的新標簽,使得庫泰勒也慢慢減輕了對密探出身新上司的高度警惕。
    安德魯最後說道:“可以肯定的是,氫氣中含有一種可以致命的雜質氣體,很可能會對氣球連隊官兵的健康造成極大損害。”
    洛芒接過話題說:“是的,曾有兩名士兵因為在室內吸入了還有雜質的氫氣,一個不幸身亡,另一個僥幸逃生,但身心受到極大傷害,不得不提前退役。事後,上尉曾請教了拉瓦錫院士,在後者的建議下,我們將氫氣反應爐重新修建在一片空曠地帶,僅在頭頂搭建一片防雨棚,撤掉了四麵牆,最大可能的保持空氣流通。不過,這種解決方案並不完美。”
    說著,洛芒看了身旁的庫泰勒一眼,後者心領神會接著說道:“的確,這種方式治標不治本,我們必須剔除掉氫氣中的有害雜質,不僅僅是針對官兵的健康,也是要提升氫氣質量,因為那種雜質氣體僅比空氣輕一點,升空效率遠不如氫氣。如果……”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