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改造中的總參謀部製

字數:6289   加入書籤

A+A-


    在軍委會設置1個憲兵司令部,那是安德魯為了應付法國國內,尤其是未來巴黎的錯綜複雜的形勢而考慮的。其中就包括對極左派山嶽黨分子)與極右派保王黨分子)發起的各種暴動的堅決鎮壓。
    由於左右兩派的勢力,時不時會借助東西部各區國民自衛軍,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繼而發動武裝起義暴亂)。因此,安德魯已不太相信巴黎自衛軍的忠誠度。
    隨即,他策動勒讓德爾的治安委員會,提出要擴大巴黎警察的編製,讓警察與市民的比例達到千分之4。
    換言之,巴黎警察的數量將在原有基礎上,逐步增加到現有的2.5倍,即擴編到2400人。
    等到成功鎮壓“牧月起義”與“葡月暴動”之後,安德魯還準備說服國民公會解散巴黎自衛軍,以憲兵第1師團第1旅替代。
    不僅如此,安德魯正著手算構建1個,徹底獨立於軍委會戰爭部)之外的1個全新的軍事機構,總參謀部。
    事實上,在卡爾諾執掌軍委會的時期,其下屬的“軍委會辦公室”,就已經開始具有總參謀部的雛形;等到1794年的“熱月政變”前後,安德魯強行將退役的貝爾蒂埃,召回到波旁宮軍校,繼而組建1個“大參謀部”。
    1方麵,是安德魯考慮到自己那點可憐的軍事指揮能力,別說與拿破侖那種軍事天才相提並論,估計還不如魯莽成性的奧熱羅。
    1794年的數次重大戰役,安德魯能夠以弱勝強,屢戰屢勝普奧英西等多國聯軍,繼而成為法蘭西無可比擬的“共和國英雄”。那不過是他在享受穿越帶來的大福利,每次都能夠料敵先機,“預判”到敵人的預判。
    可1旦戰場的內外環境大變,安德魯知道自己難以應付,還不如化被動為主動,設立1個可以領導全局的總參謀部,來貫徹自己那種偉大的“軍事思想”,以及先進的“戰略戰術”;
    另1方麵,安德魯想通過設置總參謀部,逐步分擔與限製軍委會戰爭部)的權力,兩者1並無條件聽從安德魯主導的戰時)最高統帥部的命令。甚至在以後,安德魯還計劃讓憲兵部和軍事情報部也脫離或是半脫離出軍委會戰爭部)。
    在未來督政府的軍事內閣統帥部)架構中,安德魯和他的內閣成員們與軍事顧問負責設定戰爭的政治與軍事目標。簡單的說,就是坐鎮巴黎,發號施令;
    而總參謀部依照執政的最高指令,負責擬定全麵的軍事方案,必要的時候,可以派遣1支參謀團進駐各個軍團、師團,甚至是旅團1級,配合各級指揮官作戰;
    至於軍委會戰爭部)的主要作用,就是招募士兵,訓練士兵;依照總參謀部的考評,任命團營連等中下級指揮官軍、師、旅等高級指揮官的任免,都歸於執政官或統帥部);此外,還有維係軍紀的憲兵部,管理初級軍官與士官的軍校、軍事情報部,等等。
    至於總軍需部、輜重與後勤部、督辦研發與生產軍事裝備的總裝備部,都將逐步的歸入總參謀部的管轄範疇。
    盡管1眼看來,總參謀部的權勢極大,但由於手中沒有掌握兵權,加之貝爾蒂埃那種瞻前顧後,不擅專權,時不時還會妒忌1下優秀部屬的性格,因而不會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麵。
    雖說如此,安德魯還是暗地裏為現任的總參謀長貝爾蒂埃準備了3位接班人,他們3位來自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包括40歲的漢諾威上尉沙恩霍斯特,25歲的普魯士少尉馮克勞塞維茨,以及年僅17歲的瑞士人安托萬約米尼。
    沙恩霍斯特在漢諾威軍隊的日子並不太好,由於他出身平民,晉升之路不僅緩慢,加之在尼德蘭與萊茵蘭戰場上的連續失敗,為防止得勝之後法國人的報複,漢諾威王國不顧英國的反對,在回到萊茵河右岸之後便想要退出對法戰爭,並派出特使前往巴黎。
    此刻,身為炮兵上尉的沙恩霍斯特沒了用武之地,隻能回到那個簡陋的炮兵學校擔當1名普通教員,生活相當的拮據。
    至於克勞塞維茨少尉,盡管他的姓氏中加了代表德意誌貴族身份的“馮”。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老克勞塞維茨花錢買來的,或是自我杜撰的貴族頭銜。
    相對於嚴格審查貴族身份的法國和奧地利來說,普魯士對於小貴族的身份認定非常不負責任,但凡參加過普軍,立下了戰功,花點錢就能成為1名鄉間小貴族。
    由於身份上的嚴重存疑,使得12歲就加入普魯士軍隊的克勞塞維茨,等到25歲時候,這才勉強提拔為少尉,其晉升速度與蝸牛無異。
    安托萬約米尼是在去年熱月政變前後,身為瑞士帕耶訥市市長的父親,收到了同為瑞士老鄉的席塞爾將軍的1封信。隨即,這位市長父親將兒子約米尼送到了法國。
    當然,這1切的幕後指使人,就是安德魯本人。
    在席塞爾的安排下,約米尼以巴黎理工學校插班生的身份,進入波旁宮學習了1段時間。不久,席塞爾將軍加入北方軍團出征荷蘭的時候,也帶上了17歲的約米尼準尉。
    在1794到1795年冬,法蘭西征服荷蘭的戰爭中,約米尼參加了數次實戰,表現異常勇敢,並顯示出異乎尋常的軍事指揮才能,很快就晉升為少尉、中尉,還成為第2期的波旁宮軍校軍官學員,未來可期。
    ……
    在逐步理清責權關係的同時,安德魯於1794年的8、9月間,就命令參謀長貝爾蒂埃,聯合聖西爾和蘇爾特,從行將畢業的進修學員中,挑選1百名品學兼優的軍官,先行統統塞進3位將軍組織的“大參謀部”,總參謀部的前身。
    不久,加入到“大參謀部”的軍官們,立刻收到安德魯校長的第1個任務:就是運用他們在學校裏學到軍事知識,收集、分析、研究東比利牛斯軍團的作戰方案。
    安德魯強調在軍事行動中,必須考慮政治、宗教、外交、經濟、地理、文化與民俗等方方麵麵。
    為此,安德魯司令官要求大參謀部需要統籌規劃,分工協作,在3天的時間裏準備好相關的各種資料。
    這其中,就包括從軍委會和外交委的情報部門、巴黎測繪局與國家檔案館那裏,獲得有關西班牙東北部的地勢地形與氣候天氣、沿途各個城市的人口分布和要塞布局,以及地中海西岸的洋流、潮汐等1係列的情報信息……
    正是貝爾蒂埃領導的大參謀部積極高效的運轉,使得法軍從海上登6巴塞羅那,攻克赫魯納城,以及拿下整個加泰羅尼亞地區,都變得相當的順利,整個軍事計劃就像是預案那般的準確運作。
    .
    不過,依照穿越者的想法,法軍總參謀部的建設藍本,應對標1870年的普法戰爭期間,那位毛奇元帥創建的普魯士總參謀部。
    然而,受限於1795年的各種條件製約,安德魯在同參謀長貝爾蒂埃反複商討之後,決定繼續完善現有的總參製。在安德魯的規劃中,依然是1808年,沙恩霍斯特提出的普魯士總參謀部的高配版。
    按安德魯的構想與貝爾蒂埃的完善,“法軍總參謀部”按功能分工,將下設4個廳:
    第1廳,負責評估與考察軍隊內部的人事問題;
    第2廳,負責組織、訓練、演習、製定動員和進軍計劃;
    第3廳,負責處理武器裝備、軍需後勤等事務。
    第4廳,負責情報與特殊運輸工具;
    特別強調的,製作作戰地圖與作戰沙盤的“地圖室”,也是總參謀部負責的範圍,同時總參謀部還將擔負起總高級軍事人才培養的任務,而針對初級軍官與軍士的軍校歸入戰爭部;
    在軍團、師團、旅團1級部隊中的參謀部建製,也將6續效仿巴黎的總參謀部,分別設4個局、處、科,隻是規模要小得多。
    新的總參謀部在巴黎的重新改造,從1795年2月開始,預計將在5月牧月開始之前)完成。至於各個軍團、師團與旅團的4個局、處、科,也將從7、8月份開始,於年底之前完成。
    等到貝爾蒂埃和他的大參謀部從巴塞羅那回到巴黎之後,總參謀部所在地依然設在塞納河南岸,波旁宮主建築右側的附屬大樓內。
    從這裏出發,步行通過協和橋革命橋),趕往杜伊勒裏宮的救國委員會、軍委會戰爭部),1般隻需30分鍾左右。
    如今,杜伊勒裏宮與波旁宮、警察總局分署)、城防憲兵、憲兵第1師團,等巴黎及其周邊各個重要機構,目前都在秘密架設1種神秘的電報線,就是用硫化橡膠包裹的兩根銅金屬線,終端為伏打電池和電磁鐵組成的簡易觸發式電報機。
    平日裏,那些在巴黎市區及周邊,需要半個小時,甚至4、5個小時才傳遞到的情報信息,如今隻需要兩3分鍾,就完成發送與接收,其效率、隱蔽性與保密性都大大提升。
    習慣於突發奇想的安德魯統帥,還計劃要求軍委會戰爭部)和總參謀部的軍官從1795年5月之後,規範1套正式著裝:那是軍官將“鑲以紅邊的褲子和上衣”。不久,鑲有排紅色褲線的軍褲,就成了法國總參謀部軍官的特有的外部標誌。
    相對於總參謀部其他3個責權分明的廳,而負責情報與特殊運輸工具的第4廳,顯得有點不倫不類。因為所謂的負責情報,不過是軍情局派駐的1個聯絡機構;
    至於特殊的運輸工具,在很多人看來,就是閑得無聊的後勤補給軍官,為了響應安德魯執政官的號召,以保障巴黎糧食供應的名義,準備建設1條從東部的產糧重鎮莫倫,直達巴黎城下的鐵軌。
    沒錯,就是鐵軌。
    事實上,18世紀的法國人對於軌道並不算陌生。那是在采礦場裏存在著大量的木軌,上麵架設1個裝載貨物的軌道車,借助人力或是畜力,來運輸煤礦與各種礦料。
    與此同時,在莫倫這種產糧大區的豐收時節,也會臨時架設1條條木軌,將臨時倉庫的小麥,運送到內河碼頭。
    當然,上述這些都屬於典型的木軌,充其量也不過是在木軌之上,再鋪上1層用於減少磨損的鐵皮罷了。
    而安德魯要求總參謀部負責的東莫倫到巴黎的軌道,屬於實打實的英製鑄鐵軌道,那是通過兩根型角鐵鐵軌卡住車輪,供馬拉礦車行駛。
    由於角鐵鐵軌存在容易被煤屑、垃圾填塞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土木工程師威廉傑索普,設計出凸型鐵軌和外輪緣凸出的鑄鐵車輪,在拉夫堡—萊斯特的馬拉鐵路上得到應用。
    不久,這位傑索普工程師還發明了內輪緣凸出的鑄鐵車輪和鐵路道岔。那是因為外輪緣凸出需要用緊固件鎖緊,而內輪緣凸出時,鐵軌自身就能約束車輪位置的需要。
    通過“借鑒主義”,安德魯讓法國工程師也采取了這種最先進的軌道方式,也是未來現代化鐵路的雛形。
    毫無疑問,安德魯要求總參謀部第4廳來負責督辦建造這種昂貴鐵軌。其真實的目的,當然不是使用效率極低的人力或是牛馬等畜力,從5十多公裏外的莫倫市鎮,往巴黎市區運送糧食。
    安德魯的真實目的,是要在巴黎與莫倫之間,建造1條實驗性的鐵路,用於行駛1種正在研製中的高壓蒸汽機車火車)。
    在這裏,安德魯不得不感歎法國金融資本恢複速度與巨大潛力,他之前還在擔心研發高壓蒸汽機、輪船,以及火車的巨額資金。
    數周前,安德魯曾以雷加米埃夫人的情人身份,前往聖路易島上的1棟奢華別墅,出席銀行家雷加米埃先生舉辦的1場盛大晚宴。
    在莫頓莊園會客的時候,安德魯僅憑借自己的1句話,就代表國民公會與救國委員會,從幾個大腹便便的金融銀行家那裏,得到了3千萬裏弗爾銀幣)的貸款,年息不過2.5,絕對的低息。
    與此同時,代表法蘭西政府的國民公會,必須拿出殖民地聖路易斯安娜3分之1的土地,作為政策性的擔保。
    當財政委員會的康邦代表巴黎政府,接受這筆貸款之後,隨即依照事先與安德魯達成的協議,撥出5百萬裏弗爾銀幣,給予拉瓦錫院士主導的,位於波旁宮左側,重建之中的法蘭西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