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正統匈牙利大公

字數:3558   加入書籤

A+A-


    順便提1句,保羅1世的現任妻子,俄國皇後瑪麗亞·費奧多羅夫娜,就是現任的符騰堡公爵弗裏德裏希2世·歐根與勃蘭登堡施韋特的弗裏德裏克·索菲亞·多羅特婭女侯爵的長女。
    在另1時空中,俄國的羅曼諾夫家族1直都與符騰堡家族保持著聯姻關係,包括保羅1世的4兒子,米哈伊爾·帕夫洛維奇就迎娶了他在符騰堡王國的表妹,夏洛特公主。
    借助符騰堡家族與羅曼諾夫家族搭上1種聯姻關係,繼而就有了合理借口,公開幹涉自己敬愛的老大哥保羅1世在“未來的被害事件”。而這,也是安德魯處心積慮的對符騰堡公國安撫有加的1個重要原因。
    依照法蘭西獨裁者的基本思路,如果他想要攻擊1個強大的國家,首先就要想方設法的分裂對方,尤其是從民族與宗教入手。
    借助自由、平等、博愛等各種激動人心的口號,鼓動對方領地的民族爭取獨立,讓統治者無法團結民眾,1致對外。可以肯定的,1旦陷入無休止的窩裏鬥,比起抗擊外辱,更能消耗掉國運。
    德意誌就是如此,哈布斯堡如此,未來的俄羅斯和英國也將如此。
    既然眼下已經穩定了俄羅斯,意味著安德魯法國不再考慮在東麵戰場上,可能會麵臨蘇沃洛夫統帥的10萬俄羅斯軍隊。
    此外,1旦奧斯曼拒絕給開赴印度的法國遠征軍提供入境通道,那麽安德魯不介意放棄這個盟友。這包括暗中鼓動希臘、塞爾維亞等巴爾幹民族獨立運動,甚至聯合俄國進攻奧斯曼帝國。
    有得必有舍,安德魯既然要聯合老大哥保羅1世,他就會小心翼翼的避開俄羅斯帝國的1道道政治紅線。而這其中,最複雜、最麻煩的,就是波蘭問題。
    雖說,安德魯深切同情過波蘭人的悲慘遭遇,然而政治家的同情心非常廉價,也更不可信。
    如果是延續另1時空的曆史,聖彼得堡與巴黎徹底決裂,繼而引出了保羅俄國對法宣戰,以及隨後的蘇沃洛夫大軍的西征。
    那麽,安德魯法國就將不留餘力的扶持波蘭立陶宛複國。但凡能讓俄羅斯難受的事情,共和國都要插手搞1搞。
    但現在,顯然還沒有這個必要。所以,親波蘭的奧什將軍依然待在南特,搜捕隱藏在森林裏,已淪為野人的數百名叛匪。
    即便是等到明年,安德魯同意奧什走出布列塔尼半島,他也隻能留在西部沿海地區,防備英國軍隊的登6作戰。
    對於以波尼亞托夫斯基、巴爾斯為首的波蘭複國主義者,安德魯基本上也會遵守他之前許下的承諾,效仿拿破侖皇帝,建立1個小號的波蘭國華沙大公國)。
    主要是奧地利兩次占領的波蘭領土,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地區,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裏西亞大部和馬佐夫舍1部分。
    不過有1個前提,就是波蘭自由軍團的總兵力,必須在1797年開春之前,擴充到3萬人,而其中的騎兵數量不得少於6千。
    目前的波蘭軍團安置在距離波西米亞台地,僅有10到12公裏的普洛斯貝格、魏登與莫斯巴赫1線。
    此外,為了能從普魯士王國手中獲得華沙和馬佐夫舍省的餘部,安德魯也願意通過未來波蘭軍團占領的奧屬波西米亞與西裏西亞等地,與普魯士進行1場看似公平的領土交換。
    如此1來,就能保障華沙大公國的麵積達到12到15萬平方千米,人口300到320萬,繼而建設1支兵力超過8到10萬的波蘭正規軍。雖說進攻不足,但也可以勉強自保。
    .
    至於普占的“波蘭走廊”,以及俄占區什麽的,波蘭人就暫時不要考慮太多了。至少在相當長的1段時間內,法普同盟與法俄友好,都將是法國對外關係的兩個主旋律。
    下1步,就是延續之前安德魯擬定好的策略:徹底肢解哈布斯堡帝國的領地。其最低程度,也是要波西米亞捷克)、匈牙利與奧地利徹底分裂,最大程度的削弱奧地利和哈布斯堡的戰爭潛力。
    這其中,促使匈牙利從哈布斯堡帝國中獨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
    公元896年,匈奴化的馬紮爾人開始從烏拉爾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1帶移居多瑙河盆地。
    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萬1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並獲天主教教皇加冕,成為匈牙利第1位國王。
    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入侵,匈牙利國家解體,分裂成3個部分,分別由奧斯曼帝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埃爾代伊大公國統治。
    1699年,奧斯曼帝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簽訂《卡洛維茨和約》,放棄匈牙利的統治權,匈牙利結束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時期,又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
    不過,匈牙利貴族並不甘心國家被哈布斯堡兼並,開始積極抗爭,以武力方式爭取匈牙利民族獨立。拉科齊就是這場起義的重要領導人。
    拉科齊·費倫茨出生於匈牙利的1個貴族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民族英雄。在國家陷落後,拉科齊作為俘虜,被帶到維也納。
    由於拉科齊的出身,以及他在哈布斯堡王朝1定的地位,拉科齊被匈牙利貴族們視為匈牙利民族的代表。
    當匈牙利貴族掀起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叛亂時,他們要求拉科齊擔任起義軍的領袖。1703年,在貴族們的屢次要求下,27歲的拉科齊偷偷地回到了匈牙利。
    很快,受到鼓舞的匈牙利起義軍從哈布斯堡軍隊手中奪取了1係列重要城市,1直進軍到瓦格河畔,幾乎解放了整個匈牙利王國的故土。
    1705年,拉科齊·費倫茨召開匈牙利國會,在會上他被選舉為匈牙利大公,並宣布成立匈牙利聯邦。
    其後,匈牙利與哈布斯堡王朝之間的拉鋸戰持續了好幾年。期間,起義軍的陣營發生分裂,拉科齊的威望急轉直下。哈布斯堡趁機對匈牙利發起反攻,接連奪去了許多重要的城市。
    1711年,見勢不妙的部分匈牙利貴族乘拉科齊出國求助之機,私下同哈布斯堡王朝締結《索特馬爾和約》,再次屈服於哈布斯堡的統治。隨著大部分匈牙利貴族最終接受了《索特馬爾和約》,致使這場起義以徹底失敗宣告結束。
    然而,拉科齊拒絕承認這份賣國和約,開始頻繁流亡於波蘭、俄國、法國等地。1717年起定居奧斯曼帝國。1735年,60歲的拉科齊在伊斯坦布爾以西的泰基爾達逝世。
    去年,當安德魯決定要徹底解決哈布斯堡帝國之際,就命令駐伊斯坦布爾大使派人前往泰基爾達,尋找那位正統的匈牙利大公,拉科齊·費倫茨的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