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賀蘭古卷(二)

字數:3503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大早上,銀川市“西夏王陵考古研究中心”會議大廳內,人頭攢動。寧夏全省,以及其他省市曆史考古界的重要人物,獲悉這次“賀蘭山古代文獻考古研究工程”啟動的消息後,能趕來的幾乎都趕來了。
    對於這些專家學者來說,在考古研究中,發現珍貴的瓷器、銅器,甚至是金銀器,他們都不會這樣興師動眾的,但對於發現了重要的曆史文獻,缺失的文字資料,那可是萬分的重視。
    對他們來講,能夠解開塵封百年、千年的曆史謎團,那可比挖開某位皇帝的陵墓還要令他們期待。
    九點整,新聞發布會準時開始。
    先是由主持人簡單介紹了參加發布會的主要專家、學者,以及重要的新聞媒體到場情況。
    第二項,就是由鄧偉倫談一下關於古代文獻考古的重要意義。由楊起榮介紹文獻發現者,向北寒的過往事跡。什麽青海湖畔“仰華寺”發現佛塔地宮,遠赴美國低價收回雍正、乾隆官窯瓷器,在拍賣會上發現元代著名畫家劉貫道真跡等等,這些極有傳奇色彩實際,讓在場人無不歡聲雷動。
    由國內著名考核專家、曆史研究學者為一個年輕人開場,親自講述他的事跡,無疑又把向北寒在曆史考古和文物鑒定業內的聲譽,托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上。
    最後,才是由向北寒介紹關於“賀蘭山古代文獻”發現的過程。
    當然了,向北寒是不可能把他們向家怎麽得到那張圖,他又怎麽破解圖上的秘密,再一個人上山探秘,被邙田大介綁架後,有逃脫,最後找到寶藏的這個過程和盤托出的。
    在知道自己要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情況,昨天晚上就編好了故事。先是把寧夏賀蘭山雄偉壯闊的美景一番讚揚,又把自己一時的頭腦發熱,萌生了追尋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足跡,眺望西夏廣闊的疆域的衝動,決定孤身爬上雪山,而在不經意間發現了這些古代文獻講了一遍。
    當然了,為了不被人聽出破綻,向北寒是能省略就省略,能不說就不說。最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隻有二十二歲的年齡放到了最前麵,讓下麵的記者和專家們產生了“這是小孩子一時心血來潮走運發現”的錯覺。
    別說,一通的胡謅八咧,還真把下麵的人給說相信了,甚至都對他勇於探索的精神而鼓掌。
    隻有站在發布廳一角的趙勇、吳尊峰和蔣英城,齜牙咧嘴的忍著笑。尤其是趙勇,實在是憋不住了,直接就把臉衝著牆,全身抖動地笑了起來。
    “小北呀,小北!從小到大一起長起來的,我怎麽沒發現你這麽會編故事呢。”
    趙勇一邊笑,心裏一邊念叨著。
    趙勇這邊憋不住笑,而坐在台下人群中的一個人卻是滿臉的懊悔,哭的心都有了。這個人就是李斐。
    回想起前幾天西夏佛寺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上,自己是何等的風光。那個時候他滿心地覺得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不到三十歲就有了考古研究成功,四十歲前晉級教授也是指日可待的。
    可這才幾天的功夫,二十出頭向北寒就弄出了這麽大個動靜。不但吸引來更多的新聞媒體爭相報道,還有兩位國內文物鑒定泰鬥級的專家為他做鋪墊,撐門麵。這可是天大的成就啊!
    他現在悔就悔在,趙勇找他了解向北寒的去向時,自己不應該怕擔責任,一推六二五地說不知道。哪怕當時他能夠和趙勇一起去找向北寒,就算是冒著生命危險上一趟雪山,也是值得的。如果做了,那現在坐在台上的人裏,也肯定有他李斐一個。
    “時也,命也,運也,自己真是貪了小便宜,吃了大虧啊!”
    眼睛通紅地看著台上風光無限的向北寒,坐在台下的李斐隻剩下哀聲歎息的份了。
    向北寒把自己編的故事惟妙惟肖地講完後,台下爆發出了熱烈地掌聲。
    “向先生!請問你是怎麽發現這些珍貴文物的?”
    “向先生!你能講講‘仰華寺’地宮發掘和這次西域文獻的發現有什麽不同之處嗎?”
    “請問你今後會從事專業的考古研究工作嗎?”
    ……
    向北寒的話音剛落,台下的記者就爭相提出問題。向北寒隻是報以微笑,簡單地回答道:“努力工作,順其自然。”
    之後,他就把話語權交給了鄧偉倫。由鄧偉倫介紹,這批在賀蘭山發現的珍貴曆史文獻將運抵北京,並在“雙聖”博物館建立一個專業的實驗室,並且由故宮博物院專業的書畫修複專家進行發掘整理。這個過程也將選擇性地直播。
    對於這些晦澀難懂的考古專業程序,以及虛無縹緲的曆史文獻考古成果,台下的媒體記者可不感興趣。他們顯然對二十歲剛出頭,就能在考古文物研究領域取得這麽高成就的向北寒更感興趣。
    能夠捧紅一個年輕人,再找到他的缺點、醜聞爆料,就是現在這些記者最樂於做的事情了。
    所以,記者們仍舊是圍繞向北寒提問題,找新聞點。還好鄧偉倫和楊起榮這種場麵見得對了,一通外交辭令就把記者們忽悠勸退了。
    “我地老天爺呀!要是再不結束,我就坐不住了。”
    剛回到休息室,向北寒一屁股就癱軟到沙發裏了。
    “這算什麽,以後這種場麵少不了,你小子還是抓緊時間練吧!”
    楊起榮嗬嗬笑著說道。
    “楊老師!咱以後能不能不玩兒這東西了,對著攝像頭,對著記者,我渾身都難受。”
    向北寒由心裏往外地告饒了。
    楊起榮沒說話,鄧偉倫接過話頭說道:“小北!一個成功的曆史考古和文物鑒定專家,必須要掌握同新聞媒體打交道的技巧。我們幹這項工作,不單是要出成果,對曆史負責,對國家做出貢獻,同時,也要讓普通的老百姓了解我們的曆史,知道我們的老祖宗有多麽的偉大。這是工作,也是使命。”
    向北寒聽了鄧偉倫語重心長的話,立時感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任重道遠這個詞用在他身上,再恰當不過了。
    “小北啊!打起精神來,回到北京,你要全過程參與這次‘賀蘭古卷’的破解研究整理工作。這可是個枯燥困難的工程啊!不過,這項工程你能自始至終跟下來,你將獲益匪淺。”
    這句話無疑就像一針興奮劑一樣,讓向北寒對即將開始的古卷破解工作,充滿期待。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