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蒙古墓葬(四)

字數:3341   加入書籤

A+A-


    在接下來的發掘中,在圓丘的周邊相繼出土了十餘件銀器,無一例外都是元初的器型。
    “小北判斷的沒錯,這裏的建築肯定是元代初,或者是早於元代的。”
    李肖鑒定過每一件出土器物後,肯定了向北寒的結論。
    “隻是這處人工建築是用來做什麽的呢”
    即便是常年從事蒙古族曆史考古研究的戴愛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從外部形狀觀察,這處人工夯築的土丘是圓形的。可隨著挖掘的深入,考古人員發現,建築的基礎是四個邊長接近於十米的,整體呈現出大致正方形的一個建築。
    這不像是廟宇,也不是蒙古族傳統的建築的布局。
    而這個時候,從另外兩處土丘試挖掘的探坑中,也相繼出土了一些銀器。但從風格上看時代顯然要晚於中間的這處土丘出土的器物,而且從種類上判別,也是以銀杯、銀盤、粉盒,以及一些銀簪、銀手鐲等女人所用的東西。
    而紋飾中,明顯出顯了藏傳佛教的一些紋飾特點。
    “這是一處什麽建築呢”
    看著中間的土丘,戴愛國眉頭皺的跟有人在他額頭上砍了三刀一樣。
    李肖看著戴愛國為難的樣子,嗬嗬一笑,說道:“現在不用想,接著往下挖就完了。反正也是要一挖到底的。”
    李肖是那種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脾氣,對於發覺到一半的遺跡,他是沒有興趣仔細研究判斷的。
    戴愛國索性也就放開了對手下這些人的管理,讓他們自行開展挖掘。楊起榮帶來的這些研究生也是來了精神,都想著能夠親手發掘出點兒什麽文物來,這也算是回去和家人、朋友炫耀的資本。
    在這樣的形勢下,三座土丘很快就被夷為平地,清清楚楚地把建築的基礎全部顯露了出來。
    依舊是正正方方的石質基礎,中間沒有任何間隔的牆壁,或者支柱基礎。
    看到這樣的基礎,不光是戴愛國,就是李肖這位具有豐富野外考古經驗的專家,也迷惑了。
    “這是什麽樣的型製建築呢我從來沒有見過,而且還是一排的三個。”
    李肖疑惑地說道。
    鄧偉倫和楊起榮也微微搖頭,表示看不出來。
    “戴局長!我建議在三座建築基礎的中央,繼續向下挖掘。”
    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麽做的時候,向北寒站在建築地基的中間說道。
    “小北!你有什麽發現嗎”
    李肖站在坑上麵,問道。
    “我有了點兒想法,但還不能確定。”
    向北寒謹慎地回答道。
    “有想法就說,對不對的姑且不論,有一個方向就是好得。”
    李肖催促著向北寒趕緊說。
    向北寒一笑,說道:“從這三座建築基礎的形製來看,我覺得像是元代蒙古族墓葬上方建的‘享堂’(祭堂,供奉祖宗牌位或神鬼偶像的地方)。”
    “哪不對啊!如果這裏的建築是墓葬上方的‘享堂’,那為什麽隻有建築的基礎,以及為數很少的磚瓦,其他的材料去哪裏了。”
    負責考古現場記錄的馮佳瑤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向北寒點點頭,說道:“這確實是個我也沒想透的問題。不過,我倒是有一種假設,那就是這裏的建築隨著年代的久遠,慢慢就沒有知道他最初是用來做什麽的了。到了明代初期,這裏就徹底荒廢了。當時的人們,很可能是看中了這三處建築上的構建,把它們拆走,另做了他用。”
    搖搖頭,胡一江接過話題說道:“那這可就難了,從這裏拆走的那些個磚瓦石塊找不到,這個推斷就不成立。”
    向北寒一笑,說道:“在草原上,這些建築材料肯定是稀缺的東西。我想拆掉這裏的材料挪作他用的人,不會離這裏太遠。我們可以從前麵發掘的現場入手,找一找有沒有和這裏出土的磚瓦是同一時期、同一產地的,如果有,那也就證實了我的這個猜測。”
    “對呀!小王!小李!趕緊帶著你們的組員,回到我們之前的挖掘現場,看看有沒有元代早期的材料。”
    戴愛國吩咐兩名工作人員按照向北寒說的做。同時,研究生班也有幾個學生自告奮勇地跟著一起去找了。
    那邊找,這邊的發掘也沒有停下來。按照向北寒的想法,沿著建築基礎邊際就開始向下挖去。果然不到兩米的深度,發現一長體豎穴磚石墓,墓內並列三具棺木。
    中間棺木極其獨特,從整體看像半截鬆木橫臥其中。仔細端詳,才知是在三分之一處已豎立鋸開,內挖與人體相當的凹槽,死者便置其中。
    東西兩個棺木與現代棺木類似,但西邊棺木出土後仍嶄新如初,棺底有兩層,上層有七個與北鬥星類似的七個圓。棺底全用青磚砌成,上鋪一層枕木,棺與棺之間均用磚牆相隔,並有木條相襯,然後用鐵條箍緊,上覆大青石。
    “這就是史史書上記載的‘七星棺’。”
    看到這樣的葬式,李肖和戴愛國相當的激動。當即就對棺木型製進行了現場講解:“從三座棺木的形製,以及修舊時代判斷。中間和東邊的兩幅棺木下葬時間前後相差不多。西邊的這副棺木就要晚很多了。另外,這副棺木所用的材料也更好,應該是楠木的。這楠木的抗腐蝕性好,所以要比那兩副鬆木棺木保存的好。”
    抬頭看了一下戴愛國,說道:“可惜啊!沒有發現墓誌銘,不知道這座墓葬的主人是何許人也了。”
    “蒙古族墓葬一般都沒有墓誌銘的,就是這樣的上部帶有‘享堂’的深挖豎穴墓葬,也是我二十多年考古工作中唯一僅見的。”
    戴愛國難以抑製心裏的激動,說道:“這真要感謝小北啊!這孩子將來的成就肯定在我之上。”
    這樣讚揚的言語,顯然讓和向北寒一起來的那些研究生臉上不好看。畢竟在他們的眼中,向北寒依舊是個旁聽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