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滿載而歸

字數:3340   加入書籤

A+A-


    對墓葬壁龕內出土的那麵“丹書鐵券”的由來,以及為什麽和那方“察汗腦將軍印”有著時間上的衝突,向北寒的推理解釋絲絲入扣,讓現場所有人都聽的非常過癮。以至於在向北寒講述完畢後,每個人還沉浸在對六百多年前那段王朝更迭背後隱秘的思索中。
    “分析推理的非常有道理。而且把每個細節都考慮進去了,難得這麽年輕就有這份領悟能力。”
    戴愛國不禁點頭稱讚著向北寒。
    而圍攏在向北寒周圍的那些專業考古工作人員,還有研究生班的學生,心裏也對向北寒升起了由衷的敬佩。
    對於向北寒的表現,李肖是最滿意的。
    嗬嗬一笑,說道:“同學們!這書不能死讀,要把讀書和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多思考、多實踐,更要大膽的設想、猜測。隻有確立了一個探索、探求的目標,才能有努力奮鬥的方向。曆史考古學是需要這樣的假設和大膽、甚至是忘乎所以的猜測的。”
    李肖也是借題發揮,把自己的這些學生好好地教導了一番。
    有了前麵精彩的表現,李肖對向北寒的表揚也就不那麽讓人難以接受和引人嫉妒了。
    “好!好!好!有了這樣的一個時間衝突,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考古研究課題。同學們!圍繞這個課題,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分析判斷力,結合課堂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自擬題目撰寫論文,作為這個學期的重點考核內容。”
    楊起榮當場就敲定了這次草原考古現場課的考核內容和形式。可以說這個選題既有難度,也挑戰,但因為有了向北寒的現場講解,又讓這個難度和挑戰有了勝利攻克的實現可能。
    總之,楊起榮是對這次的現場教學成果非常滿意。
    在完成了所有野外現場考古發掘工作後,七具棺槨也運到了實驗室,進入了下一階段的實驗室考古工作。這些個研究生班的學生當然不會參與其中了,也就帶著滿滿的收獲打道回府,各自準備課題研究論文了。
    當一行人滿載而歸,回到北京後,吳卓就被呂正軍和王佳恒約了出來。
    吳卓把他們兩個人走了以後,發生的所有事情經過講述了一遍後。
    呂正軍不由地拍了一下大腿,說道:“那三個土包我還去過呢,我怎麽就沒想到那下麵有墓葬呢。這下可倒好,讓向北寒那個旁聽生撿了個便宜。”
    “誰說不是呢。那小子真是走了狗屎運了。”
    王佳恒在一邊說道。
    看到兩個人那副捶胸頓足的後悔表情,吳卓心裏不由地暗罵道:“誰不知道你們兩個小子偷偷躲到那裏喝酒去了,還他媽的在這兒裝大腦袋。什麽東西!”
    “吳卓!這幾天你多留意一下班裏同學的論文撰寫情況,多搜集搜集素材,回頭我找個寫作高手,保證拿出來比任何人都強。媽的!我就是不能讓那個姓向的高我一頭。咱們走著瞧!”
    呂正軍憤憤不平地說道。
    吳卓點頭答應著,可他的心裏卻又狠狠地問候了一下呂正軍的祖宗十八代。
    研究生班的同學都在準備這次草原考古的研究成果論文,向北寒同樣被楊起榮要求撰寫論文。
    而且,鄧偉倫還對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北!你的研究課題一定要深,撰寫的論文水平也要更高。”
    點頭答應著,但向北寒的心裏卻泛起了難。他當然不會因為鄧偉倫對他的要求高、難犯難,而是不想因為這次的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又在班級裏出風頭。
    可是他也沒辦法,這也算是師命難違吧!
    離開楊起榮三位老師的辦公室,向北寒並沒有直接離開北大,而是去了一趟北大的考古實驗室,去看一下從宋代沉船中打撈上來的那隻漆奩的開啟修複情況。
    “哎呦!小北啊!這次你在鄂爾多斯草原的元明遺址考古發掘中的表現我全聽說了。不簡單,不簡單啊!”
    剛一進實驗室,李凱教授就迎上來,對向北寒說道。
    “沒什麽不簡單的,純粹是運氣好。”
    向北寒客氣又敷衍地說道。
    “別扯什麽運氣不運氣的,世界上隻有你運氣好嗎比你運氣好的人多的是,他們咋沒發現呢還是你的學識到了,眼力過人。”
    李凱客觀地說道。
    “算了,李教授!咱先別說這個了,那隻漆奩怎麽樣了裏麵有東西嗎”
    向北寒說道。
    李凱眼睛閃著光,說道:“你不問,我也正要找你呢。走!咱們一起去看看。”
    “漆奩裏的那幾隻小漆奩已經盡數打開了,裏麵無一例外的全都是女人用的配飾。不過,讓我感到驚異的是,所有配飾的風格不是中國曆史上傳統的風格,更接近於西亞波斯地區的風格。但從加工的技藝,以及工藝方法上看,又是中國宋代時期傳統的加工工藝。”
    一邊走,李凱一邊介紹著說道。
    在一個如同大號臉盤的玻璃器皿中,那隻漆奩,連同內部的六隻小漆奩,以及中間的那隻六邊形漆奩,全部浸泡在特製的溶液中。
    “這一步是進行脫鹽、脫水處理。雖然前期我們已經進行了脫鹽,但漆奩木胎中的鹽分並沒有完全析出。這種特製的藥水中有一種固化劑,可以滲入到漆器的胎質中,把深入內部的鹽分,包括水分全部置換出來。同時,進一步固化漆器結構。”
    李凱對向北寒解釋著。
    看著藥水中的漆奩,已經逐漸顯露出原本的綠色的底色,以及紅色金色的紋飾,這更明顯地說明了,這隻漆奩的風格是古波斯地區的風格。
    點點頭,向北寒問道:“李教授!這漆奩裏取出的東西呢”
    “在隔壁實驗室呢!我的助手正在逐個清洗,而且我們在開啟漆奩,到取出內部最後一件器物,全部都用視頻記錄。這是難得的資料啊!”
    雖然李凱說是留存資料,但向北寒明白,這是李凱在明確地告訴自己,器物在這間實驗室裏,一件都不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