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梳妝之器
字數:3082 加入書籤
向北寒麵前擺著的那件瓷器,長約十三公分,寬約七公分,高約五公分。整體器型從上麵看,像是一片荷葉形狀。
器形規整,胎質細膩,造型別致,雙麵畫意,一麵是福祿壽三星,一麵是麒麟送子,人物刻畫栩栩如生。上蓋開有兩個古錢紋的氣孔,四周繪有花卉紋。彩繪保存完好,釉麵寶光晶瑩。
再看底款,“同治年製”四字凡紅楷書底款,筆畫規整有力。
“小北!這件東西到底是什麽”
靳如超的脾氣比較急,忍不住問道。
向北寒一笑,說道:“這不是蛐蛐罐,也不是茶船,是一件清同治粉彩麒麟送子圖紋的刨花缸。”
“‘刨花缸’那是幹什麽用的”
靳如超追問道。
“刨花缸是古代女人梳妝台上一件不可缺少的用具。刨花缸雖叫缸,但體量都不大,一般也就兩、三寸大小,這一隻算是比較大的了。缸內存放刨花水,是婦女美發、護發時常用的‘發水’。”
向北寒解釋道。
“發水什麽是發水”
靳如超畢竟是老爺們,對女人用的東西並不知道太多。
向北寒一笑,說道:“刨花水古稱‘粘頭樹’,這樹指的就是榆樹。榆樹的皮、根、幹都能產生一種微微粘稠的液體。古人將榆樹木刨成刨花,裝入這刨花缸裏,然後用熱水浸泡便會滲出黏稠的液體。女人梳妝打扮或外出前,用小毛刷,或者是梳子蘸取刨花水抹在頭發上,頃刻光可鑒人,又利於梳理定型,且散發出淡淡的芬芳,還具有潤發烏發之功效,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天然綠色美發護發用品。”
“古人素有‘止水鑒容,流水滌發’的習俗。唐代詩人徐安期的《催妝詩》中有過這樣的描寫,‘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作好春。不須滿麵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描繪了新娘坐在花燭前麵對明鏡梳發化妝時的情景。其中,新娘梳理發型就得使用刨花水。”
“這刨花缸的起源可追溯到殷商之前。明清以前的刨花缸,大多以竹刻銅錫製作,缸壁上置有一立架,上插骨針毛刷等梳發用品,清末多為景德鎮產瓷器,也有少量宜興紫砂。缸蓋上開有古錢紋氣孔瓷製刨花缸最為精美,通常施以珊瑚紅等色油,青花少見,其中精致的粉彩人物、花鳥、瑞獸最為可愛。刨花缸雖是明清古瓷中的小件,但也是古瓷器收藏鑒賞領域裏的一個大項,現在的行情也在往上走。”
向北寒這番詳細的解說,聽靳如超和遲海潮這兩個老玩家如癡如醉,讓混了大半輩子古玩行的兩個人好好上了一課。
“我去!這麽個小玩意兒,還有這麽大來曆呢!”
靳如超輕聲叨咕著。
遲海潮也點頭佩服地說道:“小北啊!都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古玩行裏,我從來不相信這話。因為,古玩行需要磨練才能有眼力,我和如超曾經說過,就打你剛記事兒就看古董文玩,這也就二十多年唄。我們兩個老東西在這行裏都混了差不多四十年了,兩個人捆一塊還不如你嗎不服氣,真不服氣。”
“可今天這一場下來,我們兩個是真服了,心服口服。唉!如超啊!我們兩個是白混了。”
聽這語氣,還真有點兒英雄遲暮的意思了。
向北寒趕緊一笑,說道:“兩位老板!這話說得可太過了。在古董文玩行裏,專業認知上,有長有短,我知道這件東西的出處、來曆,未見知道其他的。沒有必要太追求什麽都知道,世上有幾個萬事通啊!”
向北寒這麽一說,遲海潮和靳如超的臉色稍稍地緩和了一下,也都為向北寒的為人謙和喝彩。
“小北!這件東西你說是不是同治官窯我看著像。”
靳如超對這件兒“刨花缸”的等級和價值還是很在意的。
點點頭,向北寒說道:“這件刨花缸應該是同治官窯。無論是器型、畫工、釉麵,都是官窯製式,尤其是‘同治年製’四字泛紅底款,非常規整。我個人認為是同治官窯。價值嘛……因為這是一件梳妝器具,現在看還是個冷門收藏項目。嗯……這件東西以現在的市場行情,十萬到十五萬,不難出手。”
聽了向北寒的報價,遲海潮看了一眼靳如超,笑了一下,說道:“如超啊!看來咱們還得給人家送回去點兒啊!”
靳如超也含笑點了點頭。
“怎麽這件東西兩位老板是從民間收上來的”
向北寒問道。
“還記得那幅雍正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出手之後,我們要和原貨主對半分利潤的事兒吧回來以後,我們就送過去六百五十萬,那個農民當時就傻眼了。打死他都想不到出手的東西還能再給他送過去那麽多錢。千恩萬謝後,就又拿出來這件東西,說是白送給我們哥倆了。”
靳如超興奮地說道:“當時,我們兩個對這件東西都看不出什麽來,也不好白拿,就給他扔下兩萬。就說,等著有機會再讓你看看。沒想到,這又是個漏。說不得還得給他送回去幾萬塊。”
一聽靳如超這麽說,向北寒的心裏不禁一動。心裏暗想:“這是家什麽人啊有雍正的真跡,還有同治的官窯,難道這家人真的是早先的皇親國戚還是在皇宮裏當差做事的呢”
想了一會兒,向北寒說道:“靳老板!您二位什麽時候去給那位原貨主送其餘的貨款我能不能跟你們一塊兒去看看”
“行啊!我們哥倆下午就打算去呢。正好那邊最近聽說出了幾件金銀器,想過去一塊看看。”
遲海潮說道。
“好!我下午跟你們一起去。”
沒等趙勇、蔣英城他們回來,向北寒就坐著遲海潮和靳如超車出了長春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