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九鼎八簋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A+A-


    “怎麽樣向先生!奚先生!這裏的文物還都是對的吧”
    高橋隆田一臉的自信,含笑問道。
    點點頭,向北寒說道:“高橋先生!這裏的每一件東西,都是我們中國民族曆史文化的瑰寶,拿出來任何一件都可以作為一段曆史時期的文化遺存代表。”
    奚文奇也插口說道:“的確!這裏的東西都是可以進入博物館展覽級別的文物了。不但級別高,而且保存的也非常完好。不知道高橋先生是把這些東西藏在什麽地方的”
    作為一個私人收藏家,奚文奇對文物的存儲環境和條件是有一定研究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向高橋隆田谘詢一下。畢竟日本人在某些領域的科學技術還是要領先與我們的。
    高橋隆田一笑,說道:“我們高橋企業不但生產玻璃,還生產天然的維生素藥劑。我們在馬來西亞有相關的製藥工廠,那裏的冷庫貯存條件相當完備。不但恒溫恒濕,而且內部空氣壓力也非常穩定。不但這些瓷器、銅器、金銀玉器,就連很難保存好的那些書畫、漆木器也保存的非常完好。”
    點點頭,奚文奇衝向北寒小聲地說道:“日本人這方麵的技術還是拿得出手手的。”
    當然,對於這些,向北寒並不感興趣。他現在最急切地是想知道那“九鼎八簋”——十七件青銅器的具體下落。
    如果那十七件東西,高橋隆田沒有運回中國,私自扣下了;或者說,當初用高橋家百分之三十資產換邙田家族手裏的這些文物時,就不包含這十七件青銅器,那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高橋先生!從你提供的照片上看,應該還有就隻青銅鼎,八隻青銅簋,不知道這次運沒運過來”
    向北寒語氣和換地說道。他現在就是擔心高橋隆田以這十七件青銅器來要挾自己。如果對方提出,要是不把文件交給他,那十七見銅器就不拿出來的話,自己還真是不好辦。
    “嗬嗬!我就知道向先生必然有此一問。”
    高橋隆田一笑,說道:“雖然我不是很懂中國的古董文物,但我也知道這十七件青銅器必然是等級最高、最珍貴的中國文物了。所以,我運到這裏以後,就單獨放到了另一件更隱秘的倉庫裏。”
    說完,高橋隆田做了個請的手勢後,就率先走出了庫房的大門。
    轉彎抹角來到了另一間庫房的門前,同樣,還是兩名安保人員在門前把守。
    取出另外一張磁卡,又用指紋解鎖後,那扇更為沉重的卷閘門才緩緩地向上升起。
    “這件庫房是酒店用來存放吉林市唯一一輛勞斯萊斯高級轎車的。我把它租下來了,用來存放那‘九鼎八簋’。”
    高橋隆田解釋著說道。
    在大門完全抬起後,高橋隆田和村澤浩兩個人做了個請的手勢後,率先進入了庫房。
    等向北寒、奚文奇和吳尊峰三個人跟著走進去後,那扇大門又一次緩緩地落下了。
    吳尊峰馬上警覺地往高橋隆田身邊靠去,那意思就是,一旦高橋隆田和村澤浩有什麽不軌行為,他第一時間會出手製住兩個人。
    “嗬嗬!請不要緊張。這座庫房的門就是這樣設計的,超過了一定時間,大門就會自動關閉。再開的時候,同樣需要刷卡和指紋認證。”
    高橋隆田指了一下門口的智能係統,解釋道。
    向北寒一笑,示意了一下吳尊峰。吳尊峰也向後退了幾步,可他卻沒有退得太遠,在他認為可以一擊而中的距離上,停住了腳步。
    隨著庫房裏的燈光一亮,高橋隆田指著地上的十幾隻木箱子,說道:“這裏麵就是那十七件青銅器。我並不清楚它們具體珍貴在什麽地方,但我爺爺存放的時候,特別製作了更加堅固的木箱。”
    用手敲了敲木箱的板子,接著說道:“這都是用橡膠木作的,不但堅固,而且非常耐腐蝕。七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箱子一點兒都沒有腐爛的跡象,更沒有蟲蛀的情況。”
    說完,高橋隆田就親手打開了最外側的一隻箱子,裏麵露出了層層疊疊的氣泡紙。用這樣的包裝運輸,可見高橋隆田對這些東西的重視。
    打開氣泡紙後,向北寒的雙眼瞬間就被濃如鮮血般的紅芒刺的張不開眼了,頭也有了暈眩的感覺。
    努力強撐著讓自己沒有表現出任何異樣後,閉眼緩緩壓製住自己的這種算是“正常”表現後。向北寒在腦海裏連續翻動著儲存的圖像資料信息。
    “寶貝!西周早期的青銅鼎!這手頭兒、紋飾、鑄造方式都對,而且相當完整,簡直是完美無缺。”
    沒等向北寒恢複過來,奚文奇就看是動手鑒定起來了。
    當向北寒調整好狀態,再次把眼力凝聚大那隻青銅器上後,這才看清楚,這是一件青銅簋,通高十五公分左右,口徑有二十公分,腹深有一立掌的深度。直口、卷沿、深直腹、圈足、雙獸耳下有小珥。頸部以蝶形浮雕犧首為界飾簡單的實線交連紋帶,腹飾圖案化的獸麵紋,即僅以線條象征性地勾畫出獸的鼻準、角、眉、耳、吻、爪及分解了的軀體。整器紋飾華麗,但不繁縟,造型威嚴、莊重,但又不失典雅。
    所謂“簋”,就相當於今天的大碗。戰國文獻記載是用來盛黍稷稻粱,容量為一升或二升。
    青銅質地的簋在商代早期已經出現,但數量較少,商代晚期逐漸增加。西周時期是簋的盛期,不僅出土數量增多,而且形製亦趨複雜。
    而隨著古代禮製的發展演變,簋再也不是一種單純的實用器了,而是逐漸演化為重要的禮器,數量的多少是等級的標誌,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特別是在西周時代,它和列鼎製度一樣,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與奇數的列鼎配合使用,成為“列鼎”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有簋了,就自然要有“鼎”。
    向北寒沒有經高橋隆田的同意,迅速開啟了第二隻橡膠木箱子。
    果然,一隻發著幽幽銅綠色澤的青銅鼎閃現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