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開竅了

字數:4951   加入書籤

A+A-


    "葛爺爺,我們領你們走!"
    說著,張小魚就熱情地拉著葛副縣長的手,一群孩子圍著,推著,就帶著他倆走了葛副縣長一直跟著小孩跑,傻樂。
    陳耳道:“小魚,你媽媽呢?"
    “媽媽忙著講電話呢。”
    “什麽電話那麽重要啊?"
    原本以為小孩說不清楚。
    結果張小魚口齒清晰地道:“媽媽找到了買我們的菌菇和一些參啦,肉幹的人,正在跟他們講呢。”
    陳耳大吃一驚:“哪裏找到的?"
    “南方啦",張小魚道,“媽早就在做準備了,北方的東西就要到南方,才值錢呢。陳叔你知道這是什麽嗎?"
    陳耳道:“什麽?”
    張小魚道:“地域物質差異啦!”
    陳耳:“……”
    葛副縣長可能是被一群小孩牽著,童心大發,竟然帶頭取笑他。
    “哈哈哈,你連小孩都不如!"
    陳耳尷尬地道:“啊,這,也不是一般小孩能懂的呀。"
    爾登斜眼看著他:“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積。"
    陳耳:“……"
    張小魚搖頭晃腦地道:“因為氣候、水文、地形、地質的不同,所以南方和北方的東西都不一樣。我們這邊看習慣的東西,他們都很少看見呀!”
    陳耳好奇地道:“這都是誰教你的啊?"
    張小魚道:“我媽啊!叔你想學習這個知識,我可以把我認字兒的本子給你。我和爾登都讀那個。我媽還畫了圖呢。“還畫了圖陳耳的嘴角抽了抽。
    葛副縣長卻很感興趣:“真的啊,回頭拿給我看看。"
    這會兒他們先到了沈清秋那邊。
    沈清秋確實在忙著打電話。
    而且不是她一個人在打。
    鎮上辦公室最近多裝了好幾部電話,都是為了加強對外聯絡。
    之前培養起來的,像彭建軍、丁靜、王小昆,都是在外麵跑過的。
    他們拿著鎮上的錢走南闖北,手上還有張家屯的介紹信,很容易就建立了一定的人脈關係。
    這會兒也是打電話過去推銷附近的農副產品。
    而上次沈清秋已經和福海那邊談妥了進布料的事情。
    其實並不完全是為了從福海進布料,最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運輸隊跑一趟。
    算著時間這會兒,吉利他們已經到了有兩天了。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正好趁著風頭把農貿市場批下來了,沈清秋立刻就讓王小昆跟那邊聯絡了。
    打通了電話,王小昆說了兩句,就把電話給了沈清秋。
    對方是福海那邊一個大工廠的領導,姓雷。
    沈清秋這才第二次跟人說話,就笑得像認識了幾百年的老熟人似的。
    “我就說我們的運輸隊能過去的嘛,哈哈哈哈"帶的那些人參啊?啊,那都是山裏采的,純天然的。您吃著好啊?哈哈哈——"葛副縣長剛走到辦公室門口就聽見她笑得跟傻子似的。
    “我們的運輸隊有這個能力,您不是瞧見了嗎?我們的人說過去就過去了。哈哈哈哈一—"
    “可以啊,哈哈哈……”
    等掛了電話,沈清秋捏了捏笑僵的臉:“這貨怎麽就這麽愛笑呢。"
    葛副縣長突然從窗外伸進個頭來:“談好什麽了?"
    沈清秋嚇了一跳:“啊?!”
    張小魚蹦得老高:“媽,我在這兒呢!”
    沈清秋趕緊站了起來,道:“哎,你們先忙。
    說著,扶著腰挺著肚子就匆匆出去了。
    這群小孩本來也是在一個地方待不住的,見她出來了立刻就想走了。
    “媽,回頭請我們吃豬肉昂!"
    張小魚不忘討報酬。
    沈清秋好笑地道:“自己領人去找你老姑爺爺,什麽時候少了你們的。"
    "好哦。"
    一群小孩尖叫著跑走了。
    沈清秋一邊領著葛副縣長往外走。
    “前頭成衣廠不是鬧黃皮子嗎?我從外地進布料,順便問問他們要不要農副產品。
    “成了嗎?"葛副縣長覺得她這個思路很廣闊,很好。
    “現在口頭上是說好了的。她笑道。
    當下她先領著葛副縣長去南廣場參觀正在熱火朝天整理和籌建的新農貿市場。
    他們的思路很明確,就是把這附近的民居整改成鋪麵,然後加建大棚。
    看到拄著樹枝大爺似的老杜,葛副縣長連忙道:“喲,你咋不弄個正經拐杖呢?"
    老杜道:“沒必要哈,我馬上就好了。
    陳耳問:“你們這,是趕秋收以前呢?"
    老杜嘿嘿一笑:“也是為了趕著清秋生孩子前嘛。"
    沈清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之後老杜繼續忙,沈清秋領著葛副縣長又四處參觀了一下。
    又給他看了張家屯下屬的鄉村提交上來的產品報告。
    有鄉村的也有私人的。
    葛副縣長連忙道:“你這是先進經驗。”
    沈清秋秒懂他的意思:“現在也是忙得腳打後腦勺,等我們一弄好,馬上把全套的資料交給您。”
    葛副縣長就喜歡她這麽識趣,懂得什麽叫“先富帶後富”,不然也不會她要申請什麽項目都給她秒批。
    不過沈清秋倒是不怕各鎮都來建農貿市場搶生意。
    一則每個鎮子的領導想法不一樣,二則就算照搬經驗也未必有他們做得好。
    最重要的是,本地的農副產品非常豐富,也將擁有廣闊的市場。
    和葛副縣長到處溜達過了,正好等到張大山出外執勤回來。
    就領著一起去脆皮烤豬那吃了個飯。
    下午的時候葛副縣長就回去了,說是秋收再來。
    他也看出來了,他在這兒就是給人添亂。
    回去的路上,他對陳耳道:“你有沒有發現,張家屯的辦事效率,要高出我們很多陳耳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風氣比較好。”
    也說不出來是哪裏不一樣,但就是覺得同樣的事情他們總還是辦得又快又好。
    葛副縣長仔細想了想,道:“就好像人開竅了一樣。張家屯,這是開竅了。"
    陳耳哈哈大笑:“您說這話我有點聽不懂,但是又好像是這麽回事。”
    生意要能做起來,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少一樣都不行。
    沈清秋幸運就幸運在她之前帶出來的人都還不錯。
    初期她帶人坐鎮把關以後,很快王小昆他們也都熟練了起來。
    多少還是因為她身懷六甲,某種程度上鞭策了他們盡快成長,好讓自己的頭兒能去休息。
    這天沈清秋從外頭外回來,就對張含秀道:“下午就不出去了,在家寫報告。”
    “媽,媽媽…”
    小實突然叫了一聲。
    沈清秋嚇了一跳:“啊?小實終於叫媽媽了?!”
    張含秀也趕緊跑了過來:“小實,開嗓了?”
    小實:“媽媽!"
    非常響亮,而且咬字清晰。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