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不知不覺就做大了
字數:7552 加入書籤
幾分鍾後,掛斷電話的梅杏紅又翻看了會報紙,沒發現什麽特別的,就將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了。
另一邊,麵沉如水的金尚,深吸幾口氣,喝了點茶水提提神,後推開了會議室的大門,裏麵竊竊私語的聲響立刻停止,好多雙眼睛望了過來。
“久等了,會議繼續。”
這次召開例會,原本是要討論一下年底的各項安排,為一年的工作做好收尾,沒想到會因為一些突如其來的變故而完全偏題了。
信步走向主位,坐下後,掃視了一下等著老板發話的諸人。
這次小會,不僅有創始元老趙榮珍和王燕,劉燕青和尹飛揚同樣列席,主持今夕商城的魏雙萍,手下左膀右臂蔣龍和李萱也在。
技術負責人楊琦神態輕鬆,這次討論的問題,和技術關係並不太大。
目前的焦點還是集中在法務負責人齊招雲身上。
秘書處的黃漪漪負責會議紀要,就連時不時外出聯絡關係的鄭良知也難得回歸。
隻有音樂負責人張騫和駱洋忙於外務,再加上這次的事,和音樂板塊也沒什麽大的牽扯,所以沒有強製招回來。
眼下,圍繞會議室而坐的每個人眼前的桌子上,都放著好幾份報紙,想必大家都已經過目了。
放在金尚眼前的報刊經濟板塊主頁上,印著幾個十分顯眼的黑體大字。
『拔劍四顧的“互聯網帝國”正在崛起,顛覆時代還是碾碎一切?』
所用的字眼十分顯眼,配圖用的是今夕文化的LOGO,再加上金尚雙臂抱胸,睥睨一切的半身圖,簡直不要太囂張。
說實話,金尚覺得被這麽高看,心底還是有點小得意的,可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刻,爆出這種新聞,還不是一個兩個,簡直有點被放冷槍的既視感。
這樣的文章,在這幾天的二三線報紙上出現,不是特別多,但也不是一個兩個能搞得定的。
最麻煩的是,那些九真一假,空洞無物的誇張言辭,夾雜著十分耐人尋味的捧殺,明顯是在帶節奏。
最開始,金尚並沒有放在心上,可是,在接到幾個關切的電話後,就意識到有些不對了。
從“金手指”的表現來看,並沒有特別不好的預兆,但氣息的浮動是越發明顯了。
“問題不大,但不能不重視。我問過一些人,主管單位也沒有特別的表示,按常理來說,咱們是沒有觸碰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紅線的,但是如何應對,也比較頭疼。”
伸出手指敲了敲報紙的標題,金尚將目光投向了齊招雲。
“從專業的角度來判斷,請齊經理為大家解釋一下正式的法律法規對這方麵的解讀。”
早有準備的齊招雲清了清嗓子答道:
“咱們國內對這方麵的規定,其實並不是特別成熟,某些方麵還是比較模糊的,不過,總結起來,也就幾個要點。
壟斷這個詞的含義,大家都清楚,達到一定市場占有率,就天然具備壟斷條件,但並不是市占率高,就算是壟斷。
真正的關鍵詞,其實在‘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排斥同業競爭,並‘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一點,並不好準確劃定範圍,但在實際操作層麵,大概類似於‘阻止老百姓享受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上麵。
與一般人理解不同的是,哪怕前麵的條件並不充分,符合‘阻止老百姓享受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這一條,也會被列入‘不正當競爭而打板子!”
“也就是說……”
腦子轉得比較快的金尚總結道,
“具備條件,實施行動,造成了不好的結果,這三個方麵來衡量,尤其是最後一條,最關鍵。”
“對!”
齊招雲補充道,
“在新興行業,對‘不正當競爭的認定是很嚴格的,但是,老百姓不見得能理解其中的彎彎繞繞。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咱們公司並未‘實施行動,也沒有‘造成不良後果,而是在身體力行,在無人涉足的陌生領域開疆拓土,不管從哪方麵來講,都達不到‘被點名的程度。”
“沒有點名!他們隻是在進行輿論層麵的監督,以及學術領域的討論,但……”
一部分是沒有事實的臆測,但在結論上,似乎誤打誤撞蒙對了。
互聯網的發展史,基本可以分為野蠻生長,穩健發展,諸侯並起,天下大亂,群雄割據等幾個階段。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階段的到來,一個個超級APP,不就是一個個跑馬圈地後,建立起來的彼此隔離的“虛擬封地”,甚至“網絡帝國”麽?
國內幾個大廠,國外的穀歌,亞馬遜,蘋果等,都是如此。
它們從線上蔓延到線下,並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掌握一切。
金尚相信這個世界的人們眼光肯定沒那麽長遠,看不到二三十年後的世界,但也不能將他們當做什麽都不知道的笨蛋。
比如手邊報紙上的幾份分析文章,就對今夕文化的剖析十分到位。
就在齊招雲準備繼續解釋的時候,一直靜靜傾聽的鄭良知突然問道:
“你剛剛提了兩點,唯有第一條‘具備條件沒有說,難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公司已經具備了壟斷條件,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基礎?”
“沒錯,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齊招雲深吸一口氣,然後沉著答道,
“我剛才已經說了,在新興行業領域,進行‘不正當競爭判定的順序是,有沒有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有沒有做壞事,具不具備條件。第一道線和第二道線,我們沒有觸碰,但是,第三道線,確實夠上了。”
“太誇張了吧,滿打滿算,公司成立還不滿兩年。”
不止是鄭良知不相信,與會的大部分人,其實是不認可的。
這就壟斷了?
才哪到哪?
今夕文化的大部分業務,還在盈虧線上掙紮,哪有那麽誇張?
齊招雲笑而不答,對金尚問道:
“冒昧問一句,公司的今年營收預期是五十五億,現在是十二月底,有嗌倭耍俊?
金尚略一思索,還是很坦然答道:
“今夕文化直接控製的子公司和孫公司,營收六十三億,毛利潤兩點八億,淨利潤大概在一億一千萬到一億三千萬之間。”
這個回報率,其實是比較低的,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文創產品和版權開發雖然賺錢,遊戲卡帶和周邊授權也營利不少,但是,今夕商城略微虧損,大手筆搭建倉儲物流,組建渠道,打通上下遊,花了不少錢。另外,補貼今夕聊天等線上推廣,也是個無底洞。
撐營收的基本是微利甚至略虧的,利潤率高的,總營收還沒有起來,需要時間發展。
頓了頓之後,金尚繼續介紹道:
“北船機電總營收九十一億,淨利潤八千萬左右,行星智造營七十九億,虧損兩千三百萬。”
北船機電的營收主要是塗料化工,機電設備以及新船訂單,尾款交付,行星智造則靠遊戲主機,組裝品牌電腦,白色家電以及售後配送領域賺錢。未來倒是可以寄希望於小靈通業務爆賺一筆,現在還沒到生發的時候。
“也就是說,雖然不怎麽賺錢,但公司控製的三個實體,總營收超過兩百三十億,利潤率低,是因為還沒有到收獲期,研發推廣開銷太大了。不是不能賺錢,是戰略層麵的方向選擇與路線壓製。”
雖然齊招雲說的直白,金尚也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
真要賺錢,玩點小花招,不考慮後果,還真是能辦到的。
但那麽做,對金尚沒有任何意義。
賺錢,短時間內變現,不是金尚的目的。
可長遠眼光這種東西,不是金尚特有,連齊招雲都看得出來,自然也會有其他聰明人意識到問題所在。
互聯網行業現在確實不賺錢,但不代表永遠不能賺錢。
兩百多億?
當聽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部分員工的心是懵的。
意識到公司已經做大了,但沒想到居然這麽誇張。
嗡嗡嗡交頭接耳的聲音響起,金尚也沒有壓製。
現如今,二級市場上,股票市值最高是多少?
兩千六百億的石油巨頭,一千二百億到一千六百億市值徘徊的兩家“宇宙行”,再往下,就是六百億的煤炭國企,以及差不多市值的家電大廠。
在非牛市暴漲時期,國內超過千億市值的股票都不到十支。
也就是說,兩百三十億,比八點五成的國內上市股票的估值還要多。
估值是虛的,而今夕文化是真正帶動了兩百多億的營收,難怪市區這一兩個月派了好幾撥參觀慰問團去看今夕商城北方中心樞紐的建設情況。
順便說一句,今夕文化六十三億總營收,今夕商城就超過五十億。
營收不是利潤,但它是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啊!
當統計數據報上去的時候,估計地區經濟商務監管處還覺得是不是小數點錯了一位。
這個體量,不怪別人仔細研究。
可越是關注,就越是將今夕文化的點點滴滴置於放大鏡下檢查。
然後,就檢查出了現在的問題。
聽了一會後,大家腦袋雖然有點暈乎乎,但還記得這是在開事關公司重要戰略的大事,得集中注意力。
技術總監楊琦看了看金尚,掃視著場中眾人,然後問道:
“齊經理,你的看法,我差不多了解一點了,不過,我們這邊技術出身的比較多,您能不能以形象通俗的方法,詳細解釋一下,目前公司哪方麵的條件,具備了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基礎?”
金尚也附和道:
“其實吧,這還遠遠沒到上綱上線的程度,但是,老百姓就喜歡這樣的自我心證,這不是商業調查和質詢,而是貼道德標簽和‘莫須有審判,如果不做好危機公關,隨著公司越來越壯大,越往後,越沉重。”
“這樣吧!我就以養牛為例子。”
老板發話了,齊招雲自然得動一動腦筋,
“屠戶向牧民買了一頭牛,宰殺後,牛皮牛肉牛鞭牛骨牛筋牛雜等,各有用處,牛肉牛腩賣給火鍋店,牛骨牛鞭賣給中藥材商人,牛皮牛筋賣給鞣製工匠打造器具等等。在這一條產業鏈中,會有數個環節,總代理,經銷商,分銷商,批發市場,終端銷售,直到消費者。但是現在,有一家大型牧場,直接一杆到底,打通了所有的渠道,直麵消費者,或者終端經營者,那麽,這些產業鏈上的食利者,不是都失業了?偏偏,這個渠道,某種程度上,具備不可替代性。”
話語告一段落,大家的視線看向了魏雙萍。
這個幹練的女高管絲毫不虛,而是坦然應道:
“確實如此,今夕商城確實占據了全國八成以上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另外,我要說的是,齊經理舉的例子,不是虛言,而是我們自建渠道正在幹的事。”
不止是牛,豬樣雞鴨鵝等,一樣都不能少。
“等等,我被搞糊塗了,所謂的倉儲物流,不就是建個倉庫,分發配送麽,怎麽還做這種事?”
並不直接參與線上對外商貿的趙榮珍不解地問道,
“怎麽這麽麻煩?”
魏雙萍苦笑著搖搖頭:
“不是我多事,而是……咱們公司有本地生活業務,本質上,就是渠道整合與分發。事實上,借助小金總的父親生鮮超市以及冰河貿易的貨源,已經掌握了京西地區超過三成餐飲門店的食材耗材配送。”
“這……不就是個探店分享,團購優惠,發券做活動的平台,居然還幹這種事?”
不止是不了解的趙榮珍和王燕,就連楊琦,齊招雲甚至鄭良知都驚呆了。
金尚沒有作答,一直默不作聲的李萱終於出聲了,身為直接負責人,肯定是躲不過的。
“沒錯,確有此事。”
線上生活和線下渠道,是相輔相成的,但它們確實可以分開獨立發展。
就好比主打魚頭豆腐湯的旺鋪,如果直接去市場買一條魚,那魚雜,魚身,魚籽該怎麽辦?
而賣紅燒魚塊的小餐館,對魚頭的利用率也很低。
現在,有一家倉儲配送加工中心,買了大量的雞鴨魚豬牛羊,大批量購買,集約加工,然後精準定點配送,成本降低,商家占了便宜,顧客也能享受到物美價廉的美食服務,掌握渠道的今夕商城線下生活業務賺了差價。
隻有中間商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這個套路,不止是能用在餐飲領域,幾乎任何依賴渠道的行業,都能複製。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家電上門安裝和售後服務上,可以預見,原本略有賺頭的小電器商行,幾乎都沒有活路,大賣場也得瑟瑟發抖,不知道還能安穩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