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樣板
字數:6347 加入書籤
北太平洋區域的漁業資源是很豐富的,隻是近幾十年來,過渡捕撈使得當地的海洋生態被破壞比較嚴重。
即便如此,這裏的富饒程度依然令人垂涎三尺,在經過數年的保護挽救後,渤海,黃海,日本海甚至更遠的地方,已經恢複了不少。
和巔峰時期沒法比,但也有足夠的經濟價值了。
“三文魚和金槍魚啊,倒是很有價值的海產……”
“岸上養殖最賺錢的還是鰻魚,隻不過這玩意人工養殖技術還沒有攻克批量繁育的難關,隻能野捕魚苗,這樣一來,成本就高了,且大規模鋪開也無從談起。”
提及這些,二姑夫張華就比較熟了,雖然自家產業不做水產,但合夥人有不少從事這一行,冰河貿易也是有相應渠道的。
別看漁業養殖似乎產值不是特別高,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和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就沒有影響力低下的,國內目前消費內需不暢,除了老百姓手裏沒那麽多錢,也有人為擴大工農剪刀差,集中力量重點發展關鍵領域的因素。
姑侄兩人正說著的時候,一旁的洪仁全十分感興趣地插話道:
“張總,如果想做深海網箱搞漁業養殖,我這裏倒是有點經驗。十年前,梅老板也想過拓展事業版圖,想在海洋漁業上布局,引進過相關技術,還在北船機電造了幾艘深海網箱,試著利用黃海冷水團養殖三文魚,後來似乎不太成功,網箱轉手賣給了挪威商人,搬運到北歐養殖大西洋鮭了,貌似現在都還在繼續使用……”
“十年了,還沒報廢?”
迎著張華疑惑的目光,洪仁全笑了笑道:
“這玩意……和陸地上種地差不多,理論上網箱裏麵可以養殖超過一百萬尾三味魚,實際不可能將負荷拉滿,和海水含氧量及富營養化,汙染程度息息相關,除此之外,病蟲害的威脅也不可小覷,總之,挺麻煩就是了。”
二舅梅應年當初跨行太倉促,技術積累不到家就匆匆上馬新項目,結果不成功也不奇怪。
好在當初投入不是特別大,意識到不成後,轉手賣掉,回收了不少資金,虧得不算多。
金尚也好心勸道:
“現在技術更迭速度極快,每年都有新的驚喜問世,不必急著下手,可以先去附近的海洋大學問問有沒有現成的技術。小打小鬧無所謂,隨便投點錢試試水,真要大幹一場,還是要谘詢專業人士……”
“我知道,不會盲目投資的,就是看這一行似乎有前景。陸地上的競爭太激烈了,我這種剛起勢的糧商,隻能去北邊冰天雪地以及半荒堿化的沙漠邊緣墾荒,好地方早就被人占了。”
擱在古代,是極難逆襲的,目前這個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倒是有點機會,以前位置不好,條件惡劣,開發難度大,沼澤密布,需要花大力氣將生地變成熟地的區域,現在也有不少價值了。
俱輪泊邊上望不到邊的農場牧場,數以萬計的肥美牛羊,就是這麽積攢起來的,花了近二十年才有這些規模,如今也到了放眼全國的時候了。
連成片且麵積大的好地方,張華不指望了,父子兩人忙碌一年多,也就在江南,華中,京畿零敲碎打搞了幾塊不錯的地方,隻能算是彰顯存在感,和那些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積累的大商人,大世家相比,壓根不是一個級別的,所以二姑夫才縱容張雲鷹和舅侄聯手搞什麽媽媽牧場,做一產三產融合開發。
陸地上不好弄,大北方的圈地開發也不是一時半會能見效的,想要盡快做大做強,隻好將目光投向海裏了。
“放心,我不會太激進,先把現有的產業鏈整合完畢再說,飼料,化肥,農藥,種子以及農用無人機等,先做這個,海產……目前主要角色還是二道販子,利用自己掌握的渠道散貨。”
“您心裏有數就好。”
前年才擺脫了渠道商的壓製,突破了傳統農牧場主的天花板,成為地方小有聲勢的糧商,也就兩年左右的時間,在這個大發展的時期,正是大幹快上,迅速搶占地盤的好時機,一旦在陌生的海洋漁業事務上折戟,那可就虧大了。
損失資金倒是其次,浪費大好的發展時機才是最糟糕的。
百舸爭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恰好,我將要推行的這個,和農牧也是息息相關。”
接下來,金尚不厭其煩地將建造數據中心的必要性,發電站和海水淡化廠的緊迫性,以及幾個重點領域解釋了一遍。
“電能,淡水的重要性就不多說了,海洋化工的副產物挺多的,純堿,食鹽,滅火劑,溴族提取,氯化鎂,硫酸鉀,硝酸鈉等副產物,可見這玩意還是挺重要的。硫酸鉀,硝酸鈉,純堿等不僅可以和化肥產業關聯,發電站的煤渣還能作為水泥材料,另外,汙水處理,白炭黑,合成樹脂等,更有重要的氫能源,釩電池等新材料,新能源製高點……”
搞農業的,就少不了氮磷鉀,海洋化工副產物以及衍生物能覆蓋大半,水泥是未來大基建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合成樹脂,新材料科技是未來發展方向,至於新能源,儲能等領域,提前布局不是壞事。
總之,裏子和麵子都有。
聽著金尚斷斷續續說了許多,張華默默聽著,最後才沉著地問道:
“海洋化工主要營收貨物是什麽?”
“肯定是純堿,和玻璃,光伏麵板等息息相關,國內需求是一方麵,出口創匯也很重要……”
說實在的,金尚最看重的,還真不是海洋化工能賺多少錢,相比之下,它能為上下遊化工廠以及諸多產業鏈提供支持更加重要。
“不是特別賺錢,大概率也不會虧錢,但能為旗下其他業務創收……麽?”
這麽一說,張華就明白了。
雖然半輩子都在做農牧生意,不代表就對其他行業一竅不通。
真要論噱頭,海水淡化還能扯上垃圾回收再利用,燃燒發電,沼氣再生等等。
單個產業論起來,可能效益並不是特別好,但諸多廠子結合在一起,就很可觀了。
一念至此,張華深深地看了金尚一眼,思索著對方在it互聯網行業的布局,其實也是一樣的路子。
不管是即時通訊,網絡音樂,在線視頻還是電子遊戲,似乎每個都不是特別亮眼,利潤率也不見得很可觀,可它們結合成一個整體,彼此扶持,共同促進,就成了擊不倒,打不爛,穩步發展,一步步蠶食各個細分領域的龐然大物。
事實上,在農林牧漁領域,張華也想這麽幹,而且正在努力中,正是看到了金尚所謂的“生態鏈”的優勢,才決定效仿。
如果再將這一理念發展壯大,線上線下結合,各產業糅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那就妥妥是舉足輕重的利益共同體了。
『假如……再補齊金融,地產,礦業,航運甚至是汽車,航空航天,鐵路運輸等,那可就是……』
名為“財閥”的超級康采恩閃過張華的心頭,令其不由得暗自感歎,自家舅侄的心思還真是昭然若揭。
從一開始,這個級別的紈絝子弟創業,就不是為了賺那幾個錢,哪怕一輩子花天酒地,也敗不了幾個錢,隻有真正影響一個時代的“大生意”,才值得他們下手。
『看樣子,梅家就是在航運,金融和地產等資金密集型領域的臂助,而我就是農林牧漁相關的重要盟友,姻親小李家就是提供重要的中級基礎管理力量的地方土豪,阿尚自己則在科技文化最前沿做排頭兵。』
同一個商團內部,也是各有分工的,一般不會產生直接競爭,梅,張,李,金四家各有側重,以金家父子為核心,再輔以各自的合作夥伴,就形成了現在的模樣。
別看每一部分似乎都不是特別強大,但一個財團的雛形已經形成了。
以血脈姻親為紐帶,以商業合作為基礎,以共同前景為目標,彼此扶持,一起賺大錢,並按照設想的方向主導這一畝三分地。
在這片土地上,自古以來,就是這麽幹的,以前如此,現在一樣,以後估計也不會變。
“我大概明白了,阿尚,你還有什麽要說的?”
“各忙各的,在交叉的領域就需要合作,提前商量好份額,免得以後有不協調……”
自家姑父想到些什麽,金尚也懶得深究,而是很認真地說道,
“雖說是個臨時決定,不得已而為之的投資,我本人還抱有很大期待的。首先,就是整合資源,對我們直接控製以及合夥人的產業做到整合,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對內梳理產業鏈,對外抵禦競爭對手的壓力;其次就是拉攏可以為我們所用的合作夥伴,並與地方保持良好的關係,取得進一步深入合作的基礎;最後……”
頓了頓後,金尚沉聲道:
“這次組建商團投資,我希望能當做可以複製或者重點借鑒的樣板……”
“樣板?”
張華和洪仁全麵麵相覷,一旦提及樣板,那就證明這次合作不是巧合,更不是第一次,金尚準備將成功的經驗搬到其他地方施行。
“對!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正在兌現,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各地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許許多多的商人不斷考察,尋找商機。隻不過,真正的大資本和大投入還是很少的。如果我們能形成一股合力,拿出成功的案例,是不是更有說服力,拿到更加優越的條件?”
單個工廠投入能有多少?幾千萬到幾個億不等,可要是一整條產業鏈盤下來,幾十億肯定有,上百億都不是夢。
這年頭,長三角和珠三角主要縣市,年gdp幾百億上千億都了不得了,京城也才兩三千億,現在突然冒出個幾十億上百億的組合投資項目,不是吹牛的噱頭,而是真有成功案例,那還不得搶瘋了?
別說幾十億,幾個億都已經很誇張了。
想象中的美好圖景浮上心頭,洪仁全年紀大了,野心沒那麽大,還算冷靜,張華的內心就不怎麽平靜了。
想想這幾個月的辛苦,真要是有金尚說的那麽誇張,拿幾塊農業用地也不會那麽艱難了。
“如果真是這樣,也算是好事,隻不過……會那麽順利嗎?”
“行不行先做,我這邊準備聯係高校課題組,研究所和各級實驗室了,目前嘛,也就合成樹脂,光伏麵板以及釩電池似乎有點意思。”
新能源嘛,風電光伏什麽的,已經有不少應用場景了,目前主要是逆變器等技術還不是特別成熟,使得新能源成本過高,再加上儲能技術比較落後,推廣的力度並不是特別大。
金尚目前最看重的,其實是釩電池這個技術方向。
未來鋰電池是折中後的最佳選擇,金尚是知道的,隻是這玩意也不全是優點,不夠穩定,不太安全是最大的缺點之一。
釩電池的好處就在於基本不自燃,靜態放電損耗低,十分安全,調整十分方便,換電解液或者增減濃度就行了,且壽命很長;缺點就是太重了,基本沒有可能運用到小型私家車上麵。
商業化就是要揚長避短,這玩意顯而易見,十分適合在不考慮占地和自重的陸地儲能電站上使用,當然,也可以往電驅船舶領域發展,如果各個港口配套設施,方便充換電解液問題得到解決,在未來環保低碳大潮下,還是有點想象力的。
釩電池技術出現了三十多年,十年前才得到大規模商用,基本也就在電站調峰領域有點存在感,在儲能需求不那麽緊迫的現在,並不是特別熱門的技術發展方向,相比之下,氫能源和核電明顯更受關注。
當然了,技術的把控,還是要專業的來,金尚不會想當然憑借前世的經驗瞎指揮,隻能根據當下的需要和未來發展方向做一點引導。
什麽新能源,還比較遙遠,it領域才是研發方向,其他的嘛,先做大,強不強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