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距離感
字數:6530 加入書籤
當金尚離開後,慶功會繼續進行,製片人南大龍、主演戴義琴和主創小組一起上台開香檳,對賓客表示感謝。
入行第三年,常棣文化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成為國內影視圈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類似答記者會的互動,也回答了很多問題,有些不好解釋的,也糊弄過去了。
整場活動,不僅僅是慶功,還為許多相關的同行,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往日沒什麽事,大家也不可能到這麽齊,趁此機會,彼此交流,加深了解與合作是應有之義。
相比之下,南大龍確實很喜歡聚光燈下的光鮮,顯得長袖善舞,遊刃有餘;更加內斂的南大彪在簡單應酬後,和脫離了粉絲與一眾套近乎的同行的戴義琴,在後台休息室閑聊。
“咱們這邊成功了,但是……阿尚走得更快,不抓點緊,恐怕會跟不上了。”
此時此刻,南大彪的臉色,並不如對外展示的那麽輕鬆,而是頗有些憂慮,又好像自言自語地說道,
“每年幾個億的純利潤,對他來說,不能說是可有可無,但也算不得舉足輕重,如果不是這一行的影響力比較特殊,阿尚都不想搭理。”
“不至於吧,我看他還是很關心的。”
“你不懂……”
南大彪微微歎息道,
“這個孩子,我是從小看著長大的,天才歸天才,但也很難相處。不是那種出身不凡,眼高於頂的傲慢,而是真正透骨而出的漠然,完全不會在意外界所謂的看法、潮流與非議,你別看他在玩音樂組樂隊,這不是他追求時尚或者喜歡出名,而是真喜歡音樂,同樣的,插手影視娛樂,隻因為感興趣,且和集團公司戰略發展不衝突……”
也就親生父親金時對他有很大影響,連有生恩無養恩的親母,說不認就不認,近二十年不聞不問。
南家兄弟這種傳統世交,別說打感情牌了,連門路都找不到,“江夏黃”這等千年世家,近幾百年更是長盛不衰,仆從家族,門客,家將,盟友乃至於姻親世交這麽多,為什麽就他們能套近乎?
說白了,還是南大彪個人和金時的私交不錯,有這一層關係,再加上為人處世也很得體,所以才有些來往。
圍繞在常棣文化周圍的利益盟友,都受益於這一特殊交情。
“世家子弟,都這樣嗎?”
“怎麽可能?都什麽年代了,很多地方傳統宗族都因為城市化,現代化和國際化而土崩瓦解,別說名士風流,道德不滑坡就不錯了,像阿尚這種……頗有古典風範的士大夫做派,絕對很少見。”
“士大夫?是不是太誇張了……”
看著戴義琴的笑容,南大彪很感慨地說道:
“現在的人們,隻知道被傳統儒教束縛的迂腐老學究,或者被八股程文扭曲異化到迷失了初衷的學派文化,就跟老歐洲墮落的血統貴族一樣,失去了引以為傲的榮耀傳統,就隻是專注於門戶私計的寄生蟲罷了,古典士大夫可不是那種程度的蠢貨……”
“是我孤陋寡聞了。”
“早些年,阿尚做過一首詩,幾乎從來沒有公布過,隻有最親近的人聽道,名字就叫《蠶婦》,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是不是很不錯?”
聽聞的戴義琴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很有味道,發人深省。”
“有沒有覺得諷刺?勞動者的平凡與悲苦,控訴不平與壓榨?”
“對,很準確。”
“當下這麽理解是不錯的,但在兩宋以前,尤其是在秦漢以前,更深層次的理解卻並非如此。”
悠悠地說著的南大彪解釋道,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司馬遷在《管晏列傳》中解釋得很清楚,物資充裕了,百姓才懂得禮節,衣食豐足了,才能分辨榮辱,國君的作為要符合法度,“六親”才會穩固,不提倡禮義廉恥,國家才會滅亡……
後麵的還有很多,南大彪沒有細說,但有一點也說明白了。
“倉廩實”和“衣食足”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上古先秦,倉廩不實,衣食不足,該怎麽讓老百姓懂得禮節,分辨榮辱?
官家聖人,天下為公,家國天下,總得有人撐起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脊梁,“遍身羅綺者”確實享受了更多,但他們也要承受更多。
“道德經裏那一句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恐怕已經沒多少人記得了。上天之子,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大夫,都是一體的,區別隻是大小王而已,不管怎麽變化,有一樣是不變的,享國之日久,權與責是對應的,華服美食供養,需要的時候,也要頂盔執戈去拚殺打仗,驅策戰車,衝鋒陷陣,傳承文化,維係族群。指望一天餓三頓,朝不保夕,一盤散沙的小民,是成不了事的。早期的遍身羅綺者們可不僅僅是投胎技術好,而是有事真要上,和後來那種推卻了責任的純食利者不是一回事……”
時代不同了,再用古典主義那一套肯定有些不合時宜,但不妨礙偶爾會出現一些真正的古典主義者。
“你是說,阿尚不是瞧不起誰,隻是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
“咱們所在的影視娛樂,或者說文化產業,是少有的養蠶人與遍身羅綺者有很多交集的領域。所以阿尚還是關心的,但對名利場的物欲橫流,是不太在意的。對普羅大眾來說,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些個同胞,到底是你們的還是我們的,是個需要辨析的問題,而對阿尚來說,全都是我們的,區別就是,你想當養蠶人還是遍身羅綺者……”
古典士大夫的觀念就是拿走所有好處,承擔所有責任,其他人好好過小日子,別添亂,按規矩生活就行了。
當然了,如今的區別沒有那麽明顯,上下流動的通道明顯還是暢通的,隻是多了一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