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5章 除掉薑斬!

字數:3947   加入書籤

A+A-


    然而,薑陳還是死了。
    不出意外,事情走到這一步,他隻能死。
    九月二十九,雙聖聯詔,確定薑陳之罪,一盞毒酒終結了這位龜縮半生總算要出世揚眉吐氣,卻終歸壯誌終未酬的夏國君王。
    他死前隻見到了一個人,張儀。
    沒人知道那天他們說了什麽,但薑洛和江河活了下來。卻被送上了泰嶽。後來江凡認為,這是張儀對薑斬的掣肘。
    還有,周安世和周權父子也意外幸存,而且被重新委以重任。事後,周安世什麽都沒說,也就是從那時候起,他仿佛成了一個啞巴,隻是麵色淡漠的接受命令。唯獨周權知道,深夜,父親時常眺望泰嶽方向。江凡認為是薑洛和薑河的存在讓他不得不如此。
    不過,薑陳死的也不孤單,他這一係,足足三百八十多人陪葬。除了他們也都背負上罪名,張儀也稱之為王侯之死的基本規格。
    薑陳死的多憤懣,多悲哀,江凡不知道。但他知道,從夏王覬覦天下霸權那一刻,就注定了不是勝而為皇就是敗而為亡。這是他自己的選擇,誰也沒話可說。
    “明日,進兵。”
    女帝一掌輕拍在地圖上定音。
    高起和顧思源、陸輕侯同時單膝跪地:“臣,領命。”
    江凡看著陸輕侯:“世事多變換,山不轉呐水在轉,陸兄,你我終歸同殿為臣。”
    陸輕侯目光明亮,神元氣足,上前再度拜倒:“陸輕侯,賠罪。”
    江凡笑著扶起他:“不需向我賠罪,去回報這個天下吧。”
    陸輕侯頷首:“未來,敢情領兵與上一戰。”
    江凡鼓勵的拍拍他的肩膀:“那就先給我打出個樣子來看看。”
    目送三人出去,江凡吐出一口氣:“噓——真好……”
    女帝搖搖頭:“不是放鬆的時候,夏國已經投靠魏,背後有兩大聖地通力合作,我們迎來了最大的對手。”
    她說的沒錯,就在三日前,夏國代王薑斬與魏王會麵,敲定了盟約,夏國,居然成為魏國附屬國。並且得到兩大聖地背書。
    此舉震驚各大諸侯的同時,也讓秦夏之戰變得困難起來,如今要打的不再是一個夏北,而是四方聯盟。
    江凡點點頭:“夏北,不好拿。”
    女帝道:“漁州,該出兵了。”
    江凡點點頭:“明日,魏國敢動,漁州將兵臨……登州。”
    說起登州,他神色很複雜。那可是曹子健的地盤,雖然雙方已經決裂,但昔日好友終歸兵戎相見,讓人怎能不感慨。
    但這時候,沒時間考慮太多。
    “夏北自身情況與夏南完全不同,經濟更為繁榮,城池更為高大堅固,且是薑氏宗族盤踞之地,更是都城之所在,夏必定嚴防死守,寸土必爭。”
    江凡看著地圖分析。
    女帝點頭,卻很自信:“不過,難不住高起。”
    的確,高起本身就夠可怕,何況如今身邊還有神機和毫厘,加上能征善戰的上將王翦,虎威大將軍蒙田,夏北很難防得住。
    “但為了減少傷亡,關鍵就在於利用這同盟的心思不一致。”
    江凡沉思片刻:“尤其是魏王。”
    “不錯,魏王想要的是什麽?當然不是如張儀考慮那般,通過夏而獲得聖地支持,他要更直接的。”
    “所以,他不會過分援助,直到夏國拖垮,而聖地真正直接支持他。”
    “這個過程中,他還能得到夏國無盡好處,唯一的阻礙,是張儀。”
    “張儀要保權力,你認為,他會如何與魏王博弈?”
    “依靠北泰嶽和東太華。有這兩者,魏王就不敢太過分。”
    “那就給這兩者找點事幹幹。”
    江凡笑笑:“已經開始了,顧青衫已經向東太華正式宣戰,他們抽不出多少力量來。宗老也會在不久之後向北泰嶽宣戰鉗製他們。”
    “這還不夠,我們要除掉其中一個關鍵人物。”
    江凡目光凜冽:“薑斬。”
    “他是太華參與聯盟的紐帶,一旦這紐帶斷掉,東太華不希望泰嶽壯大,才更不會大量投入援助。”
    江凡抬起頭:“我來殺他。”
    “哦?用什麽?”
    江凡微微眯眼:“我是釣魚郎,釣魚,是需要魚餌的。這麽大的魚,更需要分量足夠的餌……”
    女帝輕笑:“夏國最需要的東西,就是你最好的魚餌。”
    “錢。”江凡吐出一個字:“戰局至此,夏國國庫定然嚴重不足,銀子就是最好的誘餌,打仗,說到底打的就是錢。”
    “偏巧他以為原本就該屬於他的銀子卻在你手中。”
    江凡笑了:“夢寐以求的太宰寶藏……”
    ——
    不論這個國家現在如何,薑斬還是很享受。
    高踞王座,享受百官叩拜,那種執掌生殺大權,千裏江山在握的感覺,是真的爽啊。
    不過,他心裏也明白,想要坐穩這個王位,不想失去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最大的問題在於解決秦國威脅。
    現如今,已經投靠魏國和兩大聖地,得到了諸多支持,但有一個巨大問題沒有解決。
    國庫。
    空虛的國庫。
    事實上,之前夏國的國庫是非常充裕的,後來還掠奪了晉國無數,可謂倉滿缽溢。若是按照正常進展,夏國邊進攻邊掠奪,斷不會如此窘迫。
    但從四國反攻夏國開始,就如同流水般向外傾瀉。
    等到秦國開始出兵,雙方經過數月鏖戰,到最後戰敗,國庫基本上已經消耗過半。
    南部戰敗之後,為了穩住殘局,安置難民,以及緊急擴招軍隊,更增加了一大筆支出。
    而後來為了獲得魏國和兩大聖地幫助,又付出不少,現如今基本上去了七七八八。
    可戰爭打的就是錢啊,沒有錢不說別的,連軍餉都掏不出,哪個士兵肯賣命。
    所以,火燒眉毛的事,是找銀子。
    奈何,兩大聖地也好,魏國也罷,能提供軍事援助,但錢糧就別想,甚至還要夏國來承擔大部分開銷的。
    也就是張儀有先見之明,籌備夏南之戰的時候,暗中將許多富裕城池的錢糧倒騰回了夏都,還能應付一段時間,否則眼下八成就要揭不開鍋。